許麗瓊
【摘 要】 寫作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也是其表達看法、抒發情感、展示才華的平臺,更是一種語言內化和輸出的途徑,因此受到了教師同仁們的重視。尤其是新課改背景下,學生需要掌握“聽說讀寫”各項技能,具備綜合素養,因此筆者認為從小學低年級開始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低年級 ?習作指導
低年級的學生因為年齡的限制,缺乏生活經歷和知識積累,存在著無話可說、胡編亂造、內容雷同等問題,影響了寫作教學工作的正常進度;除此之外,學生寫作興趣不高、教師重視程度不夠、作文評改工作不到位等因素也不容忽視。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際總結出以下幾點看法,以期能對寫作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前進的助力。面對學生畏懼寫作、不喜歡寫作的問題,筆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運用趣味性教學資源、引入新穎性教學手段,設計多樣化實踐活動,總而言之就是想盡辦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致,讓學生喜歡上寫作,愿意寫作。
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筆者適當地引入了繪本教學,以期能用鮮艷的色彩、有趣的文字和精彩的故事引發學生自己編故事的興致。經過一番挑選后,筆者最終選定了《可愛的鼠小弟》這本繪本中的《想吃蘋果的鼠小弟》這則故事。它以鼠小弟作為故事的主角,圍繞“想吃蘋果”這件事情,依次展示了動物們的特點,有會飛的小鳥、會爬樹的猴子、長鼻子的大象、長脖子的長頸鹿、跳躍的袋鼠、力氣大的犀牛、會頂東西的海獅等,用圖片和文字表達了鼠小弟的疑惑,也推動了故事的進展。因此,筆者一引入這則故事,孩子們立即就被吸引住了,隨著鼠小弟的問題引發了思考。等到看完了故事后,筆者順勢提出了問題:還有誰能吃到蘋果呢?你能繼續編故事嗎?引發了學生的思考,也開拓了學生的想象,促使他們主動拿起手中的筆邊畫邊寫起來。
在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借助繪本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致,讓他們愿意模仿繪本的形式繼續編造故事,是改善寫作教學現狀的第一步。
二、豐富習作題材選擇
命題作文會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固化學生的思維,還容易讓學生失去寫作的熱情和興致。因此,筆者在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教師要暫時放下手中的“控制權”,將寫作題材的選擇權交給學生自己的支配,實現寫作題材的多元化,以此激發學生表達的意愿,開發學生潛能。
如,在進行《聽故事講故事》這一口語交際活動時,教學目標是鍛煉學生傾聽和表達的能力,即教師講故事,學生觀察圖片,掌握故事大概內容;學生自己講故事,做到聲音洪亮、邏輯清晰。但是筆者在踐行這一教學活動時,為了不局限學生的想象力,自動省略掉了教師講故事的環節,給學生留下了更多的選擇空間。學生可以選擇其中的幾張圖片組成一個故事,也可以是編造另外一個故事,亦或是按著自己的思路組織所有的圖片。總而言之,只要學生愿意思考,愿意訴說,愿意動筆,筆者都沒有過多的干涉。由于每一幅畫都是靜止的,需要學生為這些畫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將整個故事聯系起來,對學生來講難度較大。因此少不了筆者的耐心引導,幫助學生突破想象瓶頸,最終講出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并記錄了下來。
在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沒有對文章的寫作題材做出硬性的規定,給學生提供了選擇的空間,甚至鼓勵學生“胡思亂想”,完全脫離教材。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投入到寫作中,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借助閱讀文本訓練
閱讀和寫作不可分割,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習得寫作思路,也可以在寫作中體現閱讀的意義。因此筆者認為借助閱讀文本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會是一種有效的途徑。
如,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這一篇內容之前,筆者沒有讓學生進行預習工作,而是讓學生借助文章題目和故事中的連環畫猜測文本內容并回答一下問題:小壁虎的尾巴為什么會斷?它向小魚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時會說些什么呢?仔細觀察圖片中的人物表情和動作,你認為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嗎?故事的結局是什么?鼓勵學生盡情地聯想和想象。再如,學習《小青蛙》這首兒歌時,筆者使用了復述故事的訓練方式,即要求學生將詩歌內容以故事的形式“講”出來。這一問題對學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筆者為學生做了一個示范:今天是一個晴天,小明和小紅結伴去河邊玩耍。清澈河水中傳來了青蛙的叫聲,吸引了小明和小紅的目光,他們循著聲音找到了幾只身體小、眼睛大的青蛙。小明十分喜歡這些小青蛙,想要捉幾只帶回家,被小紅及時阻止了。小紅說道……沒等筆者講完故事,有些同學接著筆者的故事講了下去:青蛙能捉田里的害蟲,保護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我們要愛護它……講故事環節結束后,筆者希望學生把自己今天講述的故事用筆記錄下來,拿回家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看;學到《烏鴉喝水》這一則故事時,筆者要求孩子們給烏鴉寫一封信,信件中不僅要夸獎烏鴉的聰慧,還要凸顯寫信的目的,那就是教給烏鴉一種更簡單、高效的喝水方式。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印象,開拓學生的想象空間;另一方面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或運用猜測法或利用故事復述法或是情境教學法,都有效地發揮了閱讀文本的價值,實現了“讀”與“寫”的有效結合,提升了學生的習作能力。
四、重視寫作評價工作
作文評價也是寫作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評價活動趨向多維化,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審視作文評價的價值和意義,不能將眼光集中到寫作生成階段,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表現、行為習慣等學習過程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實現評價活動的多維化。
如,在學習完《秋天》這篇文章后,筆者布置了一項課后作業:寫一寫你眼中的秋天。這一習作要求不僅將學生的目光集中到晴朗的天氣、枯黃的樹葉和南飛的大雁身上,還關注起了身上的穿著、日常飲食和家人的叮囑。學生關注現實、認真思考的學習態度得到了筆者的表揚。但是學生的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有:錯別字橫生、語句不通、語句短促等,被筆者一一指出并給出了修改意見。在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關注了學生在教學環節中的每種表現、每點進步,看到了學生的閃光點就給予表揚,看到缺點就給出合理的修改意見??偠灾?,希望能督促學生進步。
綜上,筆者高度重視寫作教學,積極探索有效的習作指導策略,提出了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供多種題材選擇、實現讀寫結合和重視評價教學等多種指導建議,為教師同仁們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 王麗.關于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相關思考[J].好家長,2015(42).
[2] 陳甜甜.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