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軍 宋佳樂
摘 要: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豐富學科內容、提升師生政治素養、推進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課程思政”在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中發揮著指引、提升和強化的作用。以環境藝術設計的空間設計課程為例,研究如何運用創新思維將“課程思政”融入環境設計的專業課程中,探究其專業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的創新道路。通過空間設計課程實踐教學與愛國教育、社會公德以及職業道德巧妙融合的方式,實現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技能知識方面的全方面提升,推動“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具體落實。
關鍵詞:“課程思政”;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創新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的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優化課程設置,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充分挖掘課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1]。
當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思政”教育存在困難與不足,其“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亟需提升,教學方法需要改革,它在考核體系中的地位不夠突出,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隊伍建設還未適應思政課發展的要求,因此課程思政改革已成為了必然趨勢。由于當今社會提倡智育與德育并重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更要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巧妙融入課堂當中,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接下來,本文將以空間設計課程為例,探討環境設計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的創新模式。
一、“課程思政”在空間設計課程中的作用
目前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大多為90后以及00后,他們不喜歡被束縛,向往自由且思想上天馬行空,在學習上輕文化重專業,對思想政治課程不感興趣,不愿過多學習。在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注重教學的技術性,專業性,而忽視了專業課程應與思想政治課程巧妙融入。因此,以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為基礎,融入思政教育的內容,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巧妙融合,已成為培養高品質生源的必要途徑。空間設計作為環境設計的重要課程之一,更應該與思政巧妙融入,通過作品的策劃、設計和傳播來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指引作用
教師是教學工作的實施者,教師應當發揮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力軍作用,堅持“立德樹人”導向,樹立課程思政理念,切實加強思政意識,將課程思政巧妙的融入到空間設計的教學中去。思政元素走進空間設計的課堂不僅可以為空間設計提供政治性理論性的指導,還能夠讓同學們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潛移默化的提高思政教育的影響力,發揮思政元素在空間設計中的指引作用。
2.提升作用
大部分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存在重專業輕理論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學習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不單單是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師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教師在專業領域教學能力較強,但對于思政理論的學習時間不多,了解不夠深入。因此,教師應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思政元素發掘能力以及思政教學組織能力,立足于空間設計課程實踐教學,通過教學案例、教師行為等在課堂中將思政與專業教學巧妙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一來,提升了教師的思政素養,也提升了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
3.強化作用
將思政元素融入到空間設計的課程改革中,樹立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教育理念?!罢n程思政”體系的建立和發展,離不開專業知識的不斷創新。在空間設計的課程中融入思政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例如居住空間設計的課程在經過教師前期的理論教學后,后期就需要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對居住空間進行調研和數據分析,繪制平面草圖并進行研討和修改,最后確定設計風格和材質進行建模,教師對作品進行指導,學生再進行設計作品匯報。將思政理論融入到實踐案例中去。同時,善于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使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發展,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而提升設計的內涵和深度。
二、“課程思政”融入空間設計實踐教學的要求
當前社會文化發展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思政教育和專業課程教育需要進行有機的融合。作為實踐性較強的環境設計專業,應當牢牢把握住課程改革的中心環節,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個主要渠道,將課程思政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末。在此,將以空間設計課程為例,來探討課程思政的實踐途徑。
1.轉變教學理念,巧融課程思政
傳統的思政教學實效性不強,且趨于形式化,很難滿足當前設計專業人才培育的需求。因此,空間設計教學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巧妙融合課程思政,加大課程投入,對教學的內容、目標和功能方面作出長遠的規劃。其次,要做好空間設計實踐教學與思政教育的有效結合,不應該生搬硬套,甚至強行植入思政理論,而是要潤物細無聲地,將思政課堂的內涵和空間設計教學實踐真正結合起來才是最終目的。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重要作用,在實踐中累積經驗,正確轉變空間設計課程思政教學理念。
2.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興趣
隨著思政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思政教學需要用創新且豐富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思政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新形勢下必須要正確轉變思想觀念,創新教學方法,當好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領路人。在空間設計課程教學中也可以參考案例教學法、網絡教學法等教學模式。案例教學可以借助生動有趣的思政案例與空間設計巧妙融入起來,聯系學生日常生活,增強對于思政教育的認同感。網絡教學可以發揮網絡平臺的優勢,播放思政視頻,收集思政信息,讓學生深入理解歷史、文化及國情。在空間設計課程的教學中,可以用形式的創新來提升學生的思政水平,讓課程思政更好的由理論向實踐轉化。
3.著眼課程運行,深化教學內容
專業課程教學在專業人才培育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臻g設計課程又與中國傳統建筑文化聯系緊密,因此在空間設計的教學中要立足中華傳統文化,挖掘課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內容,豐富課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專業課程的實踐中深入體驗傳統建筑文化,加強團隊合作、職業道德等觀念,更好的提升思政教學的成效。
(1)課程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巧妙融合。課程前期的理論講解部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設計中式、新中式等風格和流派,在課前要求學生搜集相關設計案例。在對設計風格和流派有一定的認識后,教師播放教學視頻供學生們觀看并講解中式、新中式以及其他風格和流派的發展和特色,進一步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學生可以分組討論學習,在課后進行PPT制作。在方案深化設計階段可以根據當下發生的紀念性事件與設計風格相結合進行主題設計,引導學生關注國家發展,激發愛國情懷。
(2)課程教學與職業道德教育巧妙融合。在空間設計課程的整個過程中,處處都體現了職業道德。學生要具體了解與戶主談單的內容和重點,并將客戶信息調查表下發,充分了解業主需求。分組進行實地空間尺寸測量,繪制平面圖,尺寸不得有偏差,體現了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職業道德。分組進行空間測量,根據前期搜集的資料分組討論,規劃平面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設計任務,這些體現了團隊合作的職業道德。參觀校外實訓基地,學習優秀設計師的設計理念,推選創新方案,培養創新意識。不論是在平面圖的繪制,空間建模還是效果圖的制作都要時刻體現出認真負責的匠人精神,使課程教學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在校階段就能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精神,更好的適應未來的崗位。
(3)課程教學與社會公德教育巧妙融合。在空間設計課程的實訓過程中,要時刻遵守社會公德,注重環保,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室內施工圖和節點大樣詳圖中運用新型環保材料、將現代建筑及室內設計與傳統建筑元素相結合,讓環保理念融入學生的思想中去。在室內空間測量過程中要遵守社會秩序和社會公德,維護室內衛生,不給他人帶來困擾。課程教學與社會公德教育巧妙融合的方式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技能,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和綜合素質。
三、完善空間設計課程思政考核模式
對專業課程進行思政考核評價,可以有效地檢驗課程思政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教學效果,在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育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環境設計專業的科學的課程思政考核模式要在傳統的考核模式上做出改變,巧妙融合德育與美育,增加思政考核在成績中所占的比重,縮減專業考核在成績中所占的比重。專業考核部分主要考察學生的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思政考核部分主要考察學生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人格品質等方面??梢圆扇W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考評的形式來完成。除此之外,環境設計專業還要根據專業課程的具體情況來樹立公正、公平、公開的考察模式。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作用,逐步提高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促進環境設計專業的整體教學水平和教學成果。
注釋:
[1]中共教育部黨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教黨[2017]62號
參考文獻:
[1]朱夢潔.“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
[2]都蘭·沙格尼西.大學思政教學創新性策略分析[J].才智,2016(04)
[3]王計平.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實踐研究——以《環境設計原理》課程為例[J].綠色科技,2019(19)
[4]呂玉龍、屠君.基于藝術設計專業的高職課程思政實踐途徑探究——以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10)
作者簡介:
劉正軍,男,湖南常德人,博士、副教授,湘潭大學藝術學院基礎部主任,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新媒體設計,繪畫理論與實踐創作。
宋佳樂,女,湘潭大學藝術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