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梁啟超先生最早在《趣味教育與教育趣味》一文中提出了趣味教育這個概念,趣味是生活的原動力,是一切活動的源泉。教師運用多元化的趣味教學法可以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愉悅感,使學生在趣味教育中產(chǎn)生寫作的需要,讓學生自發(fā)地主動地寫作。趣味教育的應用要與學生的生活相聯(lián)系,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進行寫作教學,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寫作教學要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更加注重寫作過程而不是結果;教師要采用元化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關鍵詞:趣味;小學語文;寫作教學
寫作是小學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趣味教學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即在多元化的教學中讓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一種愉悅感,可以自主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生活,感悟生命。
一、趣味教育的解析
趣味教育以人的心理發(fā)展過程為基礎,在教師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中使學生自發(fā)地、主動地、有創(chuàng)新性地發(fā)現(xiàn)和掌握新的知識,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趣味教育實際上就是讓人感到身心愉悅并達到精神層面上的升華,能夠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去的好方法。
在我國最早提出趣味教育的是教育家梁啟超先生。他在《趣味教育與教育趣味》一文中談到:“趣味教育這個名詞,并不是我創(chuàng)造的,近代歐美教育界早已通行了,但他們還是拿趣味當手段,我想進一步,拿趣味當目的,梁啟超先生認為趣味是人生活的根源,有趣味的生活才有價值”。[1]梁啟超還認為“文學的本質和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趣味,文學是人生最高嗜好”。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他對于趣味教育的推崇,他把趣味看成是生活的源泉,認為,只有積極地、快樂的、有意義的情懷,充滿了活力和充滿了靈性的審美感受才是趣味,它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它體現(xiàn)的是對生命和對人生的肯定,它表現(xiàn)的是一種了樂觀向上的生命意識。
趣味教育中最重要的三個方面就是愉悅性、主動性和多元性。首先,愉悅性就是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的一種開心、愉快、美的享受,讓學生能夠在一種快樂輕松的氛圍下寫作,有了這種感受學生會對此投入更多的關注,更樂于去研究新的知識;其次,愉悅性和主動性是分不開的,有了愉悅感的指引學生就會變得更加主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最后,趣味教育的多元性是對于教師而言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分不開的,在素質教育發(fā)展的今天,已經(jīng)形成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趣味教育的多元性要求教師拓寬教育視野,敢于創(chuàng)新。通常來講寫作是與生活分不開的,寫作作為文學藝術的一部分,它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在指導學生寫作中不僅要遵循以上三個原則,還要在達到此原則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感受生活,體悟生活,從而對生活充滿熱情,養(yǎng)成樂觀向上豁達的生命意識
二、趣味教育的落實
(一)基于生活經(jīng)驗的寫作教學
有學者指出:“寫作是一種生活流。生活是不斷前進的,就像潺潺的流水,我們怎樣將它定格,那就需要寫作來將它留住,其實寫作就像一個照相機,可以將深刻的有趣的生活記錄下來”。[2]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的教學方面的要求做了這方面的改動,其中總體目標和內容中的第八條由原來的“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3]改為“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jù)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fā)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4]把這兩條規(guī)定一比較就能看出把原來的“表述自己的意思”改為“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也就是說當今的小學寫作教學要更加注重學生生活的體驗,更加注重學生的真情實感。在今后的寫作教學中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這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寫作其實就是一種體驗,它要經(jīng)過一系列的過程與動作最后在自己內心形成豐富的情感,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才能有感而發(fā),讀者也能夠感同身受。
1.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事物
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就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趣味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的不同就在于它的趣味性。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重,他們喜歡觀察周圍新鮮的事物。如果寫作課只是在課堂內進行,學生只能聽教師口頭講述,沒有自己的體驗,在寫作中自然感受不到寫作帶來的愉悅,何談趣味呢?那么就要求寫作教學要適時的走出課堂,讓學生在觀察事物中激發(fā)表達的需要,以此來增加寫作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認識到寫作課是有趣味的課,從而愛上寫作課。在實習過程中,教師給二年級的學生布置一篇名為《公園的一天》的作文,很多學生不知如何去寫,不知道該寫什么,其實歸根結底是學生不善于觀察,去了公園只知道玩,卻沒有觀察公園中有什么,公園有什么不同的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寫作課時要走出課堂,因為寫作課受到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從觀察校園開始,觀察之后可以在課堂上交流自己觀察的結果,教師要注意關注到每位學生,在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時教師不能打斷學生,在交流完畢后,可以對學生使用的不準確的詞語進行改正。最近在微博上流行的小孩寫的詩,小孩用了許多成人在平常寫作時認為不是很合理的詞,但是小孩用這些詞寫出來卻有不一樣的詩意。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燈把黑夜 燙了一個洞”,不難看出,這首詩的眼睛在于“燙”一字,這一個字用的如此巧妙,把燈當做黑夜里的洞,而且是燙的洞。孩子之所以能用這么新奇的字來寫詩,是因為他們平常細心觀察的結果,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孩子的想法是和成人不同的,他們看待事物的想法是比較新奇的。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形成豐富的表象,學生在進行加工的時候或許能寫出不一樣的新穎的作品。
2.在生活中感受寫作的愉悅性
梁啟超先生說:“趣味是活動的源泉,趣味干竭,活動便跟著停止”,[5]體驗就是對生命深層次的思考與感悟。可見趣味的重要性,趣味指導著人類的活動,指導到著人類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說,寫作教學的趣味性是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在進行寫作教學時要時刻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善于表達,培養(yǎng)對生活的熱情。首先,要讓學生產(chǎn)生寫作的需要,要需要表達自己內心的思想,這就要求學生有豐富的生活體驗,有了體驗自然有話可寫;其次,學生有感而發(fā)后會在寫作中得到身心的愉悅;最后,在學生有話可寫,身心愉悅之后必然會期待下一次的寫作,學生寫作熱情高漲,寫作的主動性得以提高,長此以往寫作的趣味也就形成了。朱自清先生也提出“體察生活,以讀促寫,訓練文脈”[6]的寫作教學觀。體察包括體會和觀察,因此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細心體會生活,認真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生活的熱情。那么怎樣將寫作與生活相聯(lián)系呢?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作文時布置與生活相關的命題,教師可以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來布置作文,比如重要的節(jié)日風俗,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的習俗。這些都是學生親身經(jīng)歷的,在寫作文時就會有感而發(fā),這樣的作文才會讓任何程度的學生都有得寫,有話說,不至于被作文所難倒。
(二)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注重寫作過程
1.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寫作教學分三個階段。首先是第一階段(1-2年級),在這一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寫話,要教會學生會寫完整的句子并且能完成看圖寫話。一二年級正是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過渡階段,對小學的正式教學有陌生感,尤其在一年級是他們學習漢字的起始階段,同時他們對周圍的事物也充滿著好奇,在培養(yǎng)他們寫話時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寫作教學,在教學生寫話時可將學生帶入寫話的情境,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教學,出示圖片,讓學生用一句話表述圖片的信息,教師要注意學生句子的完整性。下面以一個低年級寫話教學為例:
師:同學們,你們看,大屏幕上是一張什么樣的圖片?
生:動物園。
師:你們有誰知道動物園里有什么嗎?
生:老虎,猴子,獅子,大象……
師:你們真聰明,這就是動物園,你們想去動物園嗎?
生:想去!
師:好!那我們進行一個闖關比賽,看看是誰能贏得動物園的入園券呢?比賽要開始嘍,同學們準備好哦!現(xiàn)在看這張圖片,上面有什么動物啊?
生:老虎,獅子,狐貍
生:有大象,有熊貓,有狗熊
生:有鳥,狗,豹子,還有孔雀.......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啊,你們已經(jīng)闖過第一關了,真棒!動物園里有這么多的動物,那你們能形容他們嗎?【教師展示PPT:(? )的老虎? (? )的小狗? ? (? ?)的獅子? ? (? )的孔雀 (? )的狐貍? ? ?(? ?)的熊貓】現(xiàn)在我們四人一組討論一下,然后每組說一下你們的答案吧!
一組學生:兇猛的老虎、可愛的小狗、兇惡的獅子、美麗的孔雀、狡猾的狐貍、萌萌的熊貓
二組學生:可怕的老虎、活潑的小狗、兇狠的獅子、五顏六色的孔雀、狡猾的狐貍、胖胖的熊貓
三組學生:威武的老虎、聰明的小狗、威武的獅子、高貴的孔雀、聰明的狐貍、愛吃竹子的熊貓
師:沒想到同學們總結得那么好,總結的很到位啊,老師為你們點贊,恭喜你們通過第二關,離拿到入園券又近了一步。現(xiàn)在我們在看一張圖片,你們看動物園里除了動物還有什么呢?隨后教師展示一張動物園的景色圖看學生的反應怎么樣。
生:還有好多樹,有花有草,還有石頭......
師:很好,看這張圖片呢?
生:這是游樂園,有旋轉木馬、過山車、碰碰車......
師:真棒!老師為你們鼓掌,現(xiàn)在你們已經(jīng)到達第三關了,完成最后一關就成功了,現(xiàn)在老師布置一個作業(yè):寫一篇習作《動物園》,把剛才你們描述寫下來,我們下節(jié)課一起分享。
下面選取一份有代表性的學生的寫話:
今天天氣很好,媽媽帶我去了動物園。動物園里有很多的動物,有萌萌的大熊貓、活潑的小狗、高高的長頸鹿、美麗的孔雀,我最喜歡的就是孔雀了,因為孔雀開屏的時候美極了,像一把美麗的扇子。動物園里除了動物還有一個大大的游樂場,里邊有過山車、旋轉木馬、碰碰車、摩天輪、海盜船,媽媽和我玩了碰碰車,真好玩。
這位學生的寫話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能夠根據(jù)作文課上的提示進行寫作,豐富了寫話內容。這個教學案例就很好的設置了課堂情境,將學生帶入課堂中,并融入了游戲的成分,根據(jù)學生的認知過程循序漸進的展開教學活動,很好地帶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這是趣味教育法很好的案例。
2.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保護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不只是在作文課上才練習的,在平常的語文課上也要加強訓練,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課堂中,要支持學生發(fā)言,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想法不同于成人,因此,教師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檢驗孩子的語言。比如,在學習四年級第二篇課文《桂林山水》時,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述桂林山水的景色,重點對桂林山的“奇”、“秀”、“險”以及桂林水的“清”、“靜”、“綠”等特點進行描繪。在描繪時,教師可以用“開火車”的形式,第一個學生描繪桂林山的“奇”,下一個描繪“秀”......以此類推。最后,讓學生說出和別的同學不同的想法并進行交流,“人的表象是和言語、詞聯(lián)系著”,教師在此活動期間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豐富自身的表象儲備,不可輕而易舉的否定學生的想法。教師也可以用對比聯(lián)想法,“事物的美丑、是非、善惡、上下、內外、遠近、久暫、今古、現(xiàn)在與未來、大小、長短、多寡、悲觀等等都可以通過比較展開聯(lián)想”。[10]小學生正處于人格發(fā)展的勤奮感對自卑感階段,他們對教師有一定的依賴性,在學生表達自我時,教師的及時鼓勵就會增強學生的信心,激發(fā)學生再次表達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
3.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達,維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葉圣陶先生在《作文論》中提出“修辭立其誠”[11]的思想,也就是說,寫作要忠實于自己的內心,作文要表達出內心的想法,不人云亦云。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寫出自己的認識,引導學生敢于表達善于表達。夏丏尊認為“文章是傳達自己的意思和情感給別人的東西,倘然自己無這樣的意思和情感,當然不應該表現(xiàn)這樣的意思和情感的文章,不然便是說誑了”。[12]著名的臺灣作家三毛在小學時寫一篇老師布置的作文——《我的理想》,她在文中寫道:“我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名拾荒者,因為這種職業(yè),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空氣,同時還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13]老師在看到了這篇文章后就生氣的勒令三毛回去重寫,三毛最后寫的是我的理想是當一名醫(yī)生,拯救天下萬民。老師看到這篇文章非常感動,但是當醫(yī)生并不是三毛的理想,這樣寫出的作文雖然符合老師的標準但寫出的文章卻沒有學生自己獨特的感受,老師在用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學生,卻忽視了學生與成人的不同,它們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如果學生寫作時要去迎合老師的想法,必定寫不出好文章,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達就是抹殺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摧殘了孩子的興趣。
三、結語
寫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成的,不可操之過急,我們要盡力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進行趣味教學,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充分發(fā)揮趣味教育的作用,喚起學生寫作趣味,讓學生不再害怕寫作,激發(fā)學生對于寫作的熱情,積極正確的評價學生,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表達,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在一種輕松快樂的氛圍下寫作,進而使學生在寫作中感悟生命,體會生命。
參考文獻
[1] 梁啟超.趣味教育與教育趣味.飲冰室文集.第6集[M].吳松等點校.昆明:云南出版社,2001:3316-3317.
[2] 梁啟超.晚晴兩大家詩鈔.飲冰室合集第五冊卷43[M]上海:中華書局, 1989:70-71.
[3] 劉佳.基于生活的寫作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7.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
[6] 梁啟超.趣味教育與教育趣味.飲冰室文集.第6集[M].吳松等點校.昆明:云南出版社,2001:3316.
[7] 朱自清.朱自清全集[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225.
[8] 梁啟超.趣味教育與教育趣味.飲冰室文集.第6集[M].吳松等點校.昆明:云南出版社,2001:3316.
[9] 葉圣陶.作文論[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28.
[10] 黎見明彭華生.語文導讀與創(chuàng)造學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26.
[11] 葉圣陶.作文論[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28.
[12] 葉圣陶夏丏尊.文心[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8:79.
[13] 三毛.夢里花落知多少[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1:207.
作者簡介:徐明明(1995—),女,漢族,山東省濟南市歷城人,文學學士,現(xiàn)就職于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qū)垛莊學區(qū)學校,小學語文二級教師,目前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