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降低疫情對教學任務的影響,全國各地紛紛響應教育部的“停課不停學”倡導,全面加快了數字化教學的推進工作。為驅動廣西地區在線教學的不斷發展,本文從目前廣西地區在線教學的現狀出發,分析出現的問題及可借鑒之處,以推進集中地區力量與資源為廣大學生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的實現,并為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如何正確協調各方力量開展在線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廣西地區;在線教學;現狀及問題
在線教學是依托于信息技術開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此次疫情的發生,極大推動了數字化教學的進程。廣西地區各高校根據自己的課程改革突破點,結合人才培養目標與辦學特色,已經創建了一批旨在從“知識課堂”轉化為“能力課堂”的數字化教學平臺,并為廣西學子提供在線教學服務,但是在在線教學工作中仍存在部分問題,如何正確地改善是促進廣西地區在線教學工作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廣西地區在線教學現狀
1.政策保障
根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廣西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廣西數字社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廣西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2017—2020年)》等文件要求,①根據區內不同地區的教育發展現狀,制定針對各級各類的在校教學改革發展指導。充分發揮由廣西教育廳領導的,接受教育廳委托的專家組織——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開展高等學校本科教學的研究、咨詢、指導、評估、服務等數字化教育的指導工作。當前廣西30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為廣西高校課程和教材建設、教學改革、宏觀戰略研究、教育質量監控、分類指導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廣西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2.平臺建設
廣西地區順應“互聯網+”的趨勢,以建設數字廣西為根本目標,構建了一批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數字化教學平臺。
廣西漓江學堂
廣西漓江學堂簡稱漓江學堂,是由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首倡,桂林電子科技大教務處、桂林理工大學教務處、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教務處于2014年12月發起成立的廣西高校課程聯盟。聯盟遵循“以人為本、能力為重”、“手腦并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將在線課程、虛擬仿真、綜合實驗、課程競賽有機融為一體,構建一個線上線下互動,虛擬現實結合,學校企業協同的課程教學新模式。②通過在線課程、虛擬仿真、課程競賽、開放共享等方式實現與學生溝通交流,以更好地服務于在線教學。
八桂學堂高校課程聯盟
八桂學堂高校課程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是由廣西大學發起成立的,旨在通過區域聯盟機制,匯集成員優勢、建設優秀課程、遴選優秀教師、促進優質資源共享、推動課程教學改革、完善智慧教育體系,為在校學生提供課程學習的選擇和服務的非營利性、非法人、開放性組織。③同時開展多種網絡課程建設,制定課程建設標準,提供課程建設支持,審核并評價課程。并成立廣西區高校教師發展中心,指導和推進各高校教師發展中心的工作,組織進行聯盟課程建設、教師培訓與跨校線下教學團隊的建設。
3.教學效果
在線教學促進了教師觀念的變革。根據《廣西高校數字化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的調查數據顯示,來自于全區14個地級市,共77所本科高校及高職院校參與在線教學的4083名教師全部表示在線教學模式帶動了教師隊伍的信息素養的發展,提高了教師對現代化電子設備的運用能力,加大了教學改革的步伐。同時,在線教學的發展使得教師的教學資源得到極大豐富,通過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方式,舉一反三創新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教學能力。并且在線教學的方式提供了出勤管理、作業批改、分數統計的功能,不但一定意義上保證了教師對學生日常行為評判的公正性,還將教師從簡單卻大量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可以匯聚精力于創新性教學任務。
在線教學為學校教育提供了變革機遇。從院校角度出發,學校所配備的大量寫字板、投影儀、高清攝像頭等設備得以真正的發揮作用,而且互聯網海量的教學資源使得學校可以免受地域限制,能夠為學生提供全國乃至海外各類高等學府的優質課程內容,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程內容。另一方面,通過在線教學方式,學校教務系統可以準確掌握學生及教師的教學內容及課程信息,相較于傳統教學方式更加便于信息調取和存檔,92%的院校表示在疫情結束后,會選擇采取現場教學與在線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授課。
在線教育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于學生而言,參與調查的59012名學生中,超過9成學生比較滿意在線教學模式,認為在線教學打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使學生不再因方位出現聽不清、看不清的狀況,在保證網絡順暢的情況下,大大提高了學生在學習時的視聽效果;在線教學所提供的靈活錄播功能,也有效避免了學生因主觀或客觀原因造成的知識點的遺漏,進一步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狀態。
二、廣西地區在線教學中存在問題
首先,教師群體缺乏在線教學的經驗。82%的教師認為在線教學前期需要重新編寫教案、制作教學文稿,初期工作量加大。另一方面,在線教學的老師與學生“屏對屏”的交互方式疏遠了師生關系,師生交流互動變少,教師無法深入了解學生內心想法。而且遠程互聯網的低管控模式,學生刷課現象大量存在,更加無法保障教學質量。
其次,校內課程資源有限。高校自主建設的教學平臺資源有限,不能滿足所有老師授課需要,而網絡教學平臺穩定性無法得到保障,頻繁卡頓、掉線嚴重影響教師及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時學校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質量評估標準及督導、檢查工作也存在一定開展難度。
最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度成為硬傷。超半數學生表明只能通過聽老師講課記筆記的方式汲取知識,課后作業習慣于以來網絡完成,滋生了些許的懶惰懈怠之心。并且存在近三成學生的網絡狀況不理想,并且不熟悉在線教學平臺使用方法,導致的在線教學體驗感較差,學習興趣下降。
三、廣西地區在線教學應對措施
1.教師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不斷改進在線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在自主選擇在線教學平臺的同時,必須做好備用的教學設計預案,在出現無法在規定時間進行直播教學、課程平臺無法正常運轉等問題時,及時通知學生,并繼續使用應急預案開展教學工作。第二,通過課程聯系群或教學平臺加強與所教授班級學生的聯系,認真聽取并收集學生對課程線上教學的建議和意見,選用大部分學生樂于接受的課程教學方案和在線教學工具。最后,對于一些因網絡流量有限或信號不好等客觀原因無法參與線上學習、或不適應線上學習的學生,任課教師應及時進行摸排,進行個案處理,并通過其他方式(如電話指導、郵件交流以、QQ交流、學生干部幫扶等)進行個性化的學業指導,盡可能減輕學生受到的影響,做到學生學習一個都不落下。
2.學校應廣泛征求意見,及時對反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一方面,學校教務處應通過指定郵箱等面向廣大師生征集全校師生對在線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通過各類在線課程服務群等與學院及教師保持密切聯系,實時掌握各學院在線教學工作開展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在線教學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組織各級督導組持續做好課程在線教學督導檢查工作,全面了解各門課程在線教學開展情況,給予各專業、課程團隊、任課教師必要支持,推動本單位在線教學工作的開展,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及時探討并改進。另一方面,研制提高各門課程線上教學質量的實施方案,樹立在線教學先進典型,推廣有益經驗。針對部分教師在線教學不太熟悉的問題,學校應積極統計并有針對性的加強輔導,著重依托若干優質的教學平臺,邀請院內外在線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或任課教師開展系列線上教學技術培訓,讓教師加強學習,能夠盡快熟練掌握各類網絡平臺使用方法及在線授課技巧,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讓教師積極參與到網絡課程的設計、建設和實施中來。
3.學生應專心于課堂,積極融入在線直播課堂的學習氛圍。加強學生在線學習的良好習慣意識,引導學生多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對于老師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指出,以保證教學效果。在在線授課過程中,保證學生與老師的時刻同步,積極在線上舉手發言、評論,確保跟隨老師課堂上引導的語言去思考,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要敢于回答,使學生極大的融入課堂,并有效地獲取課程內容的知識。最后,認真完成課后作業,及時打卡上交,關注老師的批改反饋,及時鞏固和查漏補缺。
注 釋
① 《廣西“互聯網+教育”行動計劃(2018—2022年)》
② 廣西漓江學堂:http://www.gxljxt.cn/zxjx/site/static?view=brief
③ 八桂學堂高校課程聯盟:http://bgxt.fanya.chaoxing.com/portal
參考文獻:
[1] 王萍,常林.疫情防控期間高校在線教學現狀調查及實踐啟示——以浙江理工大學為例[J/OL].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2020-07-2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3.1338.TS.20200722.0958.032.html.
[2] 陳武元,曹葒蕾.“雙一流”高校在線教學的實施現狀與思考[J].教育科學,2020,36(02):24-30.
作者簡介:康可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廣西高校數字化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以我區教育數字化系統為載體”(項目編號:2012JGZ116)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