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業的快速發展,而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十分重要的一環,教師應該引導性地教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從而培養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學習工作都大有裨益,因此閱讀能力的培養是為今后更好地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辦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科學提升語文成績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引 言
對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小學生識字組句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能夠幫助小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在新時代之下,在開展教育工作時要牢牢把握“質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線,教育質量是教育教學永恒的主題”這一方針,面對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要積極進行探索,轉變教學模式,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做好新時期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工作。
1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布置預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并且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跟問題相關的詞語和句子,幫助學生抓重點詞語、句子,讓學生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其次要讓學生學會抓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通過課文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精心設計幾個問題,幫助學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帶著問題去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適當地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根據課文描述的畫面,利用先進的多媒體制作教學課件,為學生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作者所描繪的畫面和流露出的感情。教師一定要注意,在進行教學時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帶領學生學習過一遍后,學生學會預習方法,再對學生進行下一步的閱讀能力培養。教師抓住課題進行審題指導,在閱讀訓練中,教師可以反復訓練學生辨析課題、抓重點,讓學生通過訓練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學習了新的基本讀書方法,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還要注意關于課后的問題才是重點,同時也是解決“教路”和“學路”的關鍵所在,鉆研課后問題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鑰匙”,所以教師要重點教學生認真鉆研課后問題。
2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2.1不斷加強學生語文基礎運用能力
教師想要真正的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那么,前提必須是學生能夠對所讀內容完整、流暢地讀出來,能夠清晰地理解所讀內容的真正含義。而實現這些的前提則是教師去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運用能力。首先,教師引導學生不斷積累字詞,加大對字詞的認識。其次,對于句子與段落不斷積累,理解其中的含義。最后,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學生便能夠逐漸連詞成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在此基礎上,學生便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整篇文章的閱讀,并逐漸從所讀內容中發現有趣之處,使其真正感受到閱讀學習的樂趣,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得到相應的培養。除此之外,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除了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還對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具有輔助作用。因此,教師不斷加強學生的語文基礎運用能力,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漸提高,真正感受到閱讀的妙處所在。例如,《火燒云》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教材內容中的一部分,這篇文章中描述出了火燒云的美妙之處,并且對火燒云的特點也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同時,學生在閱讀這篇文章后能夠積累一定的知識量。那么,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逐漸感受文章中對火燒云描寫的美妙詞匯,通過這些詞匯感受火燒云的美麗。進而逐漸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使學生體會到閱讀學習的樂趣,去感受大自然美妙的自然現象。只有學生真正愿意去讀,學生的閱讀興趣才會得到培養,同樣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自然會提高。
2.2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正確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閱讀理解的能力。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教師不僅要注重對課本知識上的講解,還應該要注重讓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從而使學生們在學習文章中逐漸培養起正確的閱讀習慣。最主要的兩種閱讀方式是精讀和略讀。快速地閱讀全文能夠讓學生了解文章大致內容和作者簡介,在實踐過程中,往往是兩者結合,學生可以逐漸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在課堂上,教師需仔細帶領學生進行精讀掌握文章上下文的內容。如果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那么這不僅可以提高他們文章閱讀的效率,同時還能夠強化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2.3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學生普遍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往往熱衷于參與各類富有趣味性的活動。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應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來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通過科學的教學策略來有效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情緒可以得到充分的釋放,促使師生之間更好的配合,更好的完成閱讀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執教《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通過閱讀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節課中所涉及到的內容富有較強的趣味性,并且任務較多。因此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分組的方式,將學生分成5-6人/組,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自主的進行任務分配,并在課后進行相應的聯系,并分角色進行朗讀聯系,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說,教師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基于學生的具體狀況來設置教學活動,圍繞學生的喜好來開展教學活動。
2.4立足于教材,掌握閱讀技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除了要靠基礎設置之外,教師還要從教材中挖掘資源,運用教材中豐富的素材,對學生的閱讀習慣以及方法進行培養,讓他們能夠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進而讓他們能夠高效地進行閱讀,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時,教師就需要改變教學角色,更新教學方法,教師要發揮出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正確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把閱讀的方法以及技巧傳授給他們,讓他們可以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他們的閱讀效率和效果。教師還要注重用興趣進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閱讀信心,把握閱讀技巧,讓學生能夠更快更好地閱讀文章,把握文章內涵,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結 語
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基本上是以掌握教材知識為主,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本文通過游戲教學法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特點而因材施教,從而讓語文閱讀課堂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 梁仕容.如何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淺談低年級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J].課外語文,2018(5).
[2] 馮利英.淺談教師科研能力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
[3] 張海波.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8(7).
[4] 李金林.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學周刊,2019(36).
[5] 王艷飛.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