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拓展閱讀的意義,提出豐富閱讀內容、營造閱讀氛圍、展示閱讀成果、開展閱讀檢查和評價的教學建議,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 拓展閱讀模式 教學對策 評價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5-0039-02
閱讀是學生通過文字來獲取信息、學習知識、認知世界的一種途徑,對于學生的認知和知識體系的構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學如果只是通過語文教材開展閱讀遠遠不夠,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拓展閱讀面,使學生的語文水平實現質一般的飛躍[1]。拓展閱讀教學憑借靈活、全面、開放的特點,使學生不被語文教材束縛,對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有著很好的補充和延展作用。在拓展閱讀中,豐富的閱讀資源能讓學生開闊眼界,學習知識,了解到不同風格、不同類別的人物性格和景觀風景,進而增強自身的語言積累,使語言越來越充實[2]。同時,課余時間的大量閱讀更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長此以往,學生的文學素養就會得以提高。
一、豐富閱讀內容
通常,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就代表了一種思想表達或者一種文化追求,如果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只是從一個角度切入,就會阻礙他們對文章內容做出多角度的分析,對此,教師要科學、合理地拓展閱讀內容,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具體而言,拓展閱讀的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挖掘:
第一,對學生的閱讀難點進行拓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如果能針對這些閱讀難點進行拓展,幫助學生有效地解決閱讀過程中出現的疑問,就有助于學生順利地完成閱讀,進而引發閱讀后的感悟。例如,《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是我國文學泰斗季羨林先生重回留學之地——德國寫下的作品。按常理,養花就是為了陶冶自身情趣,給自己欣賞的。而在德國,整條街道的花都是朝外的,是給別人看的。對于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現在的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補充拓展閱讀材料《只砍有記號的樹》,讓學生帶著問題邊閱讀邊思考,再次走進日耳曼民族昔日的生活,感受這個民族特有的風情,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
第二,從學生的身心健康出發拓展閱讀內容,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開闊視野,并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例如,在教學《司馬光》這篇課文時,在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與現代文的不同,明白文言文的特點以及理解這篇故事大意之后,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司馬光是個怎樣的人?”學生的回答有:“他是個沉著冷靜的人。”“他是個機智勇敢的人?!薄八莻€見義勇為的人?!薄虒W至此,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目標已達成,多數教師可能會就此結課。但筆者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引導學生拓展閱讀《司馬光傳》,探究司馬光如此睿智的原因。這樣的拓展閱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司馬光的深入了解,更是讓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以升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第三,抓住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興趣點拓展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熱情和積極性。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對不同體裁的文章,會有不同的興趣點。比如記敘文,學生感興趣的是它的故事性;散文,學生的興趣點在優美的語言上;小說,學生會對小說里的人物和故事情節感興趣;童話,學生感興趣的點會落在奇妙的想象中。《搭船的鳥》是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作者細致生動地描寫了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遇到的美麗可愛的翠鳥。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孩子對翠鳥的外形和動作描寫這兩段特別感興趣。于是,借助問題:“作者為什么把翠鳥的外形和動作寫得如此生動呢?”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出是因為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才可以寫得如此生動。這時,推薦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梁實秋的《鳥》、瑪拉沁夫的《縫紉鳥》、陳益清的《翠鳥》,讓學生感受作者如何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同時,積累了語言,豐富了閱讀經歷。
二、營造閱讀氛圍
拓展閱讀順利開展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閱讀資源,因此,有必要將學校的圖書館轉變為開放式管理,并增添一些內容新穎、積極向上、有教育意義的報刊、著作等,這樣能夠確保拓展閱讀教學順利進行。對于班級內部,教師可以設計“小小書蟲長長長”,把學生讀過的書名,記在一張硬卡紙上,擺成一條蟲子形狀。學生讀的書越多,“蟲子”越長,慢慢就變成了一條讀書的“長龍”。教師也可以自己做一條讀書“長龍”,和孩子做對比,讓孩子有成就感。
同時,鼓勵家長在“家庭中應以書柜代替酒柜、書桌代替牌桌,用上咖啡館與電影院的金錢與時間來買書、讀書。”[3]另外,在家里也可以用一堵墻或一間房,把孩子最近讀完的書列出來,或是讓孩子和自己讀過的書合影。學期末,把所有的照片打印出來看一看,比一比,孩子會很有成就感。還可以在朋友圈固定一個時間,把孩子讀過的書曬出來。朋友們的點贊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激勵。在居室的布置上,讓孩子在他的生活空間里盡可能多地接觸書,把書放在他經??吹降牡胤?,如電視機旁、沙發上、床頭等,以吸引孩子的注意,讓他不知不覺就能進入閱讀狀態,久而久之養成習慣。
三、展示閱讀成果
在拓展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定期開展課外拓展閱讀活動,讓學生分享閱讀心得,展示閱讀成果。比如,一二年級,可以開展以“大手牽小手”為主題的親子互動閱讀,讓父母在工作之余陪孩子閱讀,通過父母的榜樣力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三四年級,開展以“閱讀沙龍”為主題的課外拓展閱讀交流會,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通過與他人的交流豐富自己的眼界;五六年級,開展以“閱讀競賽”為主題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良性競爭中多讀書、讀好書,逐漸愛上閱讀。不管是哪一階段的展示都是一個目的——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積極性,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通過閱讀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實現全方位發展[4]。
四、開展閱讀檢查和評價
現階段的課外拓展閱讀,通常缺少有效的檢查和評價,這嚴重影響了拓展閱讀教學的質量。對此,教師要根據當前學生的實際制訂相應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閱讀,以提升拓展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比如,課前抓住三分鐘口語訓練的機會,通過閱讀分享的形式進行檢查;課中設計問題,以檢測的方式對學生的拓展閱讀進行評價;課后通過做讀書卡、閱讀摘抄、閱讀考級等進行評價。此外,學??梢愿鶕嗉壛鲃娱喿x記錄表和學校圖書閱覽室的借閱數據庫,每月評出“最美閱讀班級”。班級可以每月評出“最美閱讀者”等。平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之間多交流,對雙方的閱讀狀況進行綜合性評價。這樣,不僅有助于雙方了解更多的閱讀內容,而且還能通過評價促進雙方語文素養的提升。
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有拓展閱讀的意識,加強拓展閱讀教學,鼓勵學生養成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外拓展閱讀的好習慣,以逐漸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和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袁化麟.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閱讀模式[J].課外語文(上),2017(21)
[2]溫愛麗.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拓展性閱讀的對策和措施[J].華夏教師,2019,126(6)
[3]高希均.構建一個干凈社會[M].上海: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99
[4]彭天懷.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研究[J].魅力中國,2017(7)
作者簡介:許惠萍(1976— ),女,壯族,廣西大新人,高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現任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附屬小學副校長,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和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