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 ? ?要] 管理信息系統是一門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課程。在“互聯網+”背景下,針對高校經管類學生開設的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改革進行了探討,分析現階段該課程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措施,以此促進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水平提升,從而更高效地培養我國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關鍵詞]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互聯網+” ; 教學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13. 096
[中圖分類號] G420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0)13- 0226- 02
1 ? ? ?引 ? ?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經濟也逐漸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之一,在2015年3月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了“互聯網+”的一系列計劃,鼓勵傳統的制造業與新興的信息技術完美結合,將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到企業生產運營管理中,推動互聯網金融以及工業互聯網的健康發展,積極鼓勵引導互聯網企業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在國家政策引導下,“互聯網+”開始融入到各行各業,而“互聯網+”教育也逐漸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1],因此如何把“互聯網+”思維應用到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值得我們仔細探討。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是一門計算機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課程,同時也是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以及二級學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專業主干課程,其不僅具有計算機科學相關的知識,同時也融入了管理科學的思想。隨著企業規模越來越大,業務越來越廣,企業都在積極轉型,企業的成功發展也與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密不可分,在這個“大數據”時代,信息管理顯得格外重要,也是信息化人才必備的能力,因此,對于學生來說,學好“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對其未來職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2 ? ? ?目前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是管理學門類下的一個分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商業環境變得復雜多變,企業為了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獲得一席之地,積極借助信息化手段來提升其績效,例如很多企業引入了ERP、CRM等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來協同處理各項業務,企業內部的原料、技術、人力、資金等資源之間相互滲透,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效率、降低了開發和管理成本,管理信息系統在企業的業務發展和經營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成為“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開路先鋒[3]。在學術界,越來越多的學者也在研究管理信息系統的理論和應用,將管理信息系統的實際應用與課堂中的理論知識相融合。
根據對國內財經類院校的調查,目前大多數高校都有管理信息系統相關的專業,例如中央財經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每所學校在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中結合本校發展特色各有所長,側重點有所不同,但目前大多數高校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建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問題,具體如下。
2.1 ? 教學內容與當前時代發展不符
當前經管類高校管理信息系統的教學內容以系統開發過程為主線,包括系統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以及系統實施,還包括過程中涉及的技術基礎,但是忽略了“互聯網+”管理信息系統,互聯網金融,O2O,信息系統與商業創新等新的內容,在當前大數據時代,在管理信息系統中大數據分析模塊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很多企業的業務范圍越來越廣,而教材中的案例相對比較陳舊。另外,教師普遍缺乏相關的工作經驗,不能很好地將教學與實際相結合,使得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和實際性。
2.2 ? 教學內容與學情不符
管理信息系統這門課程是計算機中融入管理的綜合課程,實際上也是計算機專業的舶來品[4],所涉及的專業主要為經管類,而經管類專業開設的信息技術相關課程較少,學生對系統編程開發等知識掌握不足,編程基礎較差,很難獨立進行系統的設計開發,因此教師進行實驗教學的難度大,實驗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較多,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實驗教學實現的效果較差,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3 ? 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足
本課程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課程,一方面是通過課堂的上機實驗操作進行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和開發,另一方面是對當前企業內部的管理信息系統運行的實際學習和了解,但是目前高校的實踐環節主要是以上機實踐為主,對于學生而言,如果對當前各類管理信息系統沒有實地調研了解,很難去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設計。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統在企業的應用雖然比較普遍,但是要從眾多案例中尋找合適的教學案例,讓學生從中充分了解信息系統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有一定的難度[5]。
3 ? ? ?教學改革建議
3.1 ? 結合“互聯網+”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互聯網信息時代為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學習工具,例如MOOC、網易公開課等網絡課程資源,因此,應鼓勵學生通過線上和線下的結合進行課程的學習。一方面,對于教師而言,將學習資源進行分類整合,通過互聯網進行共享,向學生開放,讓學生能夠擁有多個學習渠道,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另一方面,通過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向學生定期分享管理信息系統相關知識以及成功商業案例,鼓勵學生在線上針對案例進行討論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利用“互聯網+”,建立一個新的教育教學模式。
3.2 ? 充實課堂教學實踐環節
對于經管類學生來說,雖然技術基礎比較薄弱,開發系統的能力不足,但是需要讓學生掌握系統生命周期的原理,可以組織學生進入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調研,實地了解該單位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情況、使用情況、運行特點、實際功能及運行維護方面的情況。有條件的話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部分模塊的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管理信息系統的相關知識,也能夠幫助學生打開系統需求分析的局限思維。
3.3 ? 結合當前環境動態調整課堂內容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授課過程中,案例十分重要,教師在授課時要結合當前的環境選擇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學習最新的管理信息系統在企業中的應用,同時,除了傳統的系統開發周期各個階段的知識原理,還可以補充智慧旅游、智慧醫療等創新的“互聯網+”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以此來拓展學生的思維。
3.4 ? 提高教師隊伍專業素質與教學能力
在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師隊伍建設中,進一步建立學歷、職稱、年齡等結構較為合理的師資隊伍,鼓勵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提升教學業務能力,不斷吸收新的知識,組織教師進入相關企業進行觀摩學習,了解實際管理信息系統的運行,將前沿的專業知識教授給學生,在提升專業素質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而不只是將知識枯燥地灌輸給學生,努力打造一支教學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專業課程教學團隊。
4 ? ? ?總 ? ?結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融合了多個學科的知識,在“互聯網+”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統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對經管類學生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存在的困難,同時學習了解最前沿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案例教學、校企合作等多種渠道和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在教學改革中,應該結合信息技術的發展,借助“互聯網+”的背景,優化和調整經管學院現有的信管專業課程設置,使其更能貼近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培養適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智慧型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呂永林, 伍茜溪, 葉曉波. 應用能力培養為導向的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案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 計算機時代, 2018(3):63-65,69.
[2]唐平舟, 侯宇碩. 高校經管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建設研究[J]. 工業和信息化教育, 2017(9):24-29.
[3]李書珍, 王麗, 郭鳳英. “互聯網+”背景下醫學院校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 醫學信息學雜志, 2018, 39(12):89-92.
[4]沈波,李娜. 財經院校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現狀與實踐探索[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33):84-85.
[5]王喬峰,曹效英, 路璐. “互聯網+教育”模式的發展情況分析[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