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芹
摘 要:在小學課程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除了日常基本的文化課程學習之外,對于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也至關重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以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綜合性課程內容,具有明顯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特征,強調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化的內容不僅可以促進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合,同時可以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增加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育人作用。文章立足小學教育實踐,首先簡要闡述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和綜合實踐教學的類型,然后從日常教學實踐經驗出發對實現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生活化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生活化
一、 引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關鍵時期,不僅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同時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素質的形成也有關鍵的影響。傳統形勢下的小學教育更多的是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上,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缺乏關注與重視,因此導致教學質量并不理想。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開放性的綜合教育學科,其教學資源非常的豐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從生活化的角度出發搜集、整合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和學習的角度出發尋找學習的契機,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激活學生學習思維,提升課程教學的學習效果。
二、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和類型方式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課程教學,它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內容都是通過生活化的實踐活動體現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主要是通過教師設計的一系列具有教育性、綜合性以及創造性的實踐學習內容,對學生綜合素養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培養,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充實自我價值的目的。小學階段的學生不僅要學會必要的文化課程知識,同時還要學會基本的生活常識和簡單的生存能力,通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師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能力,逐步學會甄別信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實踐活動的教學過程中要從生活實際的角度出發,在學生生活、學習以及社會交往中去滲透教學,從而將教學目標融入教學互動的各個環節。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更好地發展。因此,在進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將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活動融入課程教學中去,提高學生參與學習與實踐的積極性,確保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質量。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考查探究型實踐活動。這種類型的實踐探究學習活動主要是從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出發,在教師的引導下從自然、社會以及學生自身生活學習環境中選取相應的學習課題,然后設計一系列的探究學習活動。考察探究型實踐活動是一種基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自發性獲取知識的途徑,學生可以在參與、探究、觀察以及分析的過程中解決問題,通過這種學習活動的開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培養學生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都有很好的幫助作用;二是社會服務型實踐活動。這種類型的實踐活動主要依賴于學校或者教師組織學生參與社會性質的公益活動和志愿者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去敬老院探望老人、走進社區活動中心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等等。通過這些綜合性的公益實踐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在參與和體驗的過程中逐步滲透社會責任意識,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三是設計制作型實踐活動。這種類型的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是讓學生運用相關的實驗工具和材料,通過策劃作品,由小組共同參與的方式共同完成從設計到成品的制作過程。通過這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學生小組分工合作完成的過程中滲透團隊意識,在共同完成作品和學習任務后體驗成就感和自豪感,從而促進學生科學探究精神的養成;四是職業體驗型實踐活動。職業體驗型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模擬或者體驗社會中的工作角色,從實際工作的體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讓學生能夠對各行業的工作以及價值產生正確的認識,促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三、 實現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一)走進校園生活,整合教學資源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校園生活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學生對校園生活也最為熟悉。因此,在推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生活化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校園生活入手,以此為教學契機,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的校園中進行實踐活動,這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最為熟悉,契合度也更高,對學生的教育作用也更為直接和顯著。例如,在進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校園安全》這一部分的內容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對校園生活中可能隱含的危險行為進行匯總,并設計相應的實踐活動內容,對校園安全問題進行演練,幫助學生樹立校園生活安全意識。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樓梯并詢問學生在上下樓梯時應當注意哪些內容?對于部分學生喜歡在上下樓梯過程中的嬉笑打鬧行為有什么想法?通過這樣真實場景的實踐教學,滲透日常校園安全教育工作,避免學生在上下樓梯的過程中出現擁擠、踩踏事件的發生。除此之外,校園欺凌事件同樣是學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學生綜合實踐活動中可以通過視頻播放和教育警示活動等形式的開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從思想上杜絕這種不良行為的發生。通過這些生活化的校園實踐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在校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危險,避免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增強小學生小主人意識的養成,從而優化綜合實踐課程教育的質量。
(二)接軌家庭生活,深入解讀教學案例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與家庭生活相關的活動內容設計也是進行生活化教學的重要課題之一。例如在學習《垃圾的產生》這一部分實踐內容時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闡述一段事實:“日本的森林覆蓋面積大約是我國的5倍,遠超我國森林覆蓋面積,但是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向日本、韓國出口大約150立方米的一次性筷子,隨之減少的森林的數量約200萬立方米。”在敘述完這一事實后,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設計一個小小的生活調查活動:請每個同學回到家后對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一天所產生的垃圾進行統計,然后按照60億的全球人口數量請家長協助計算一下每天大約產生垃圾的數量。通過這一實踐活動的設計,學生在參與真實調查與計算的過程中都能夠產生強烈的心理觸動,由于小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沒有概念,同時對垃圾所帶來的危害也缺乏認識,這種形式的實踐互動能夠真正將教育的內容融入生活化的場景中去,從而有助于學生養成不亂扔垃圾、愛護環境的意識。
(三)體察社會生活,拓寬學生認知視野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接觸社會的機會并不多,但是在學生的心靈深處還是對社會有一些認知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都會不同程度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綜合實踐課程教學活動的設計環節,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從社會生活的角度出發去調度學生,增加社會生活化內容的融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組成中,諸如社會調查、生活觀察、案例分析等活動內容的開展,都帶有一定社會實踐的屬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進行正面的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生活,從而為學生融入社會生活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設計一件工具》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從牛頓小時候發明工具的故事入手,組織學生深入到工廠中去,對工具的生產過程進行觀察。在教師的組織和帶領下,學生們可以更加近距離地看到一線工人的操作流程,不僅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距離,同時也能拓寬學生學習之外的視野,豐富學生認知,從而在多樣化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探索自然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階段的學生天性好奇心重,對各種新鮮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的心理。對于大自然而言學生更是有走進自然、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地抓住這一教學契機,利用小學生渴望走進自然生活的心理,設計與之相關的自然生活實踐活動課程,引導學生在體驗與參與的過程中激發探究學習的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例如,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探秘身邊的植物》這一主題下,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發現身邊植物類別”主題活動。鼓勵學生走進自然生活,在教師的帶領下深入自然世界,發現身邊多樣的植物種類,向學生展示大自然的魅力,從而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全面發展。
四、 總結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從小學生實際學習興趣和認知特征出發多樣化課程,生活化的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同時更有助于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得到啟發與受益。因此,在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日常生活與教學設計進行緊密地聯系,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設計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優化傳統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胡訓玲.淺析“綜合實踐活動課”生活化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2017(10).
[2]康中剛.小學綜合實踐課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全文版:教育科學,2016(2):175.
[3]黎超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生活化淺析[J].小學教學參考,2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