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鋒
摘 要:時代在快速發展,需要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大量綜合性人才,尤其在多媒體網絡技術盛行的今天,它早以不同的表現形式滲透進每一個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在這樣一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小學生道德和法治教學成為利用多媒體與之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方式,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學校傳統的道德法治課程教學方法融合在一起,可以使這門課程變得豐富多彩,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和從小就樹立起正確向上的人生價值觀有極大幫助。
關鍵詞:小學階段;網絡技術;道德法治;教學探索
小學正是孩子們探索世界開啟認知能力的黃金階段,這個階段的小學生還不能意識到每一個合格公民必須具備道德法治這兩方面的基本認知能力,因此,必須在小學生認知世界的黃金階段開始引導培養,可以說,小學階段是培養小學生道德和法治核心素養的關鍵時期。如何幫助小學生培養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就成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盛行的今天,它對教育界的影響已有目共睹。下面文章依次來談談在多媒體網絡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地探索運用經驗,以供廣大教育工作者參考,共同學習進步。
一、 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幫助培養小學生道德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優勢所在
多媒體網絡技術應用在教學實踐中多年,受到包括學生家長在內的大部分人的認可,自有其他傳統教學方式所沒有的強大優勢。
(一)可很好地激發小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比較枯燥難理解,比如什么是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愛護公物、禮讓行人等等,太過理論抽象,學生很難提起學習積極性,所以在實地教學時,教師們通過網絡圖片或視頻信息帶來的視覺沖擊,在這堂課一開始就吸引住了小學生的注意力,如交通禮讓問題,借助圖片視頻等信息資料,便能生動有趣地創設出該教育主題的教學情境。又如,學習“我和大自然”這部分內容時,多媒體技術將用得更多,美妙的自然風光,壯麗的山川河流,神圣莊嚴的紅色文化景區等等,激起小學生對祖國山川的熱愛,能讓他們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多媒體網絡技術和傳統的道德法治課堂教學相結合,不僅能增長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出學習好奇心和積極性,還能保證該主題教育的教學質量。
(二)可有效突破道德法治課程中的教學重難點
小學階段的道德法治課堂教學容易變成老師們的即興發揮課,無法傳授成具體形象讓小學生容易接受并思考的事物,形式主義比較嚴重,未能觸及該課程的培育根本。多媒體網絡技術幫助課堂教學,就很好地解決了將抽象問題轉化為形象問題的操作難點,生動形象有趣的信息資料,清晰易懂,貼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小學生的身心共鳴,激發出學習道德法治課程的熱情。比如老師們可以把道德法治課上的教學重難點創建在班級微課群里,圖文并茂,學生便可在需要時隨時查閱學習,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也可以在微課群里及時提出,老師及時解答,形成自主學習和主動思考提問的習慣。
(三)還可借此大大拓展道德法治課程的教學資源,擴充學生知識面
多媒體網絡盛行的今天,它已漸漸成為除書本外最重要最廣泛的信息與知識的載體,能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例如在道德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們科學合理地利用這些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跟小學生日常實際生活內容和學習內容、當下時事政治等聯系在一起,在課堂教學里播放展示,增添該學科的課堂信息量,這樣,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視野,也深化他們認知方面的能力。
二、 小學階段道德法治建設教學中現存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運用網絡輔助教學有利有弊,在課內課外都要尤其注意。
(一)網絡流行語言表達方式對小學生的影響
時代進步,不止體現在經濟、出行方式、獲取信息途徑等方面,還體現在社會語言體系上面。網絡詞匯,尤其流行的網絡詞匯受多媒體網絡技術的發展而廣為人知,影響范圍不斷增大,而對外界認知判斷能力剛起步的小學生,是無法區別出接收到的語言詞匯的好與壞,很容易使他們在生活學習里受網絡詞匯影響從而模仿做出一些不合時宜甚至傷害他人的事情來,對日常教學工作產生許多負面影響。這是多媒體網絡技術傳播中必然會出現的負面影響,所以需要在多媒體輔助道德法治教育時記得幫助小學生去識別網絡語言的好壞與否。
(二)多媒體網絡信息內容太復雜,而且是一個單向傳播的封閉通道,小學生容易沉迷其中
多媒體傳播的信息紛繁雜亂,囊括萬事萬物,是學生了解除自己接觸到的圈子外的世界發生了什么的重要途徑,但長久使用網絡了解外界信息又會減少學生接觸外界的機會和時間,形成一個相對閉鎖狹窄的空間環境,久而久之,學生可能會養成不想和人溝通交流的孤僻性格或待人冷漠的不良習慣。比如常見的游戲和電視劇會讓自制力不足的小學生沉迷其中,學習時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直接降低學習質量。這都是教育工作者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與道德法治教育共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三、 多媒體網絡技術下小學道德和法治學科教學的舉措探索
(一)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輕松有趣的課堂教學氛圍
俗話說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小學生只有對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把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出來。從理論上來說就是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夠保證長期的學習質量。當今時代,信息技術應用已經很普遍了,教師可以設計利用多媒體技術搜尋篩選與今天教育主題相關的網絡資料,把它們巧妙地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把一些小學生難以理解記憶的知識點變得生動形象有趣,原本嚴肅枯燥的這門學科課程便會讓學生逐漸愉悅輕松,課堂氣氛瞬間活躍起來。注意順應這個階段的小學生思維天馬行空的特點,讓他們在活躍積極的課堂里提出自己獨特的思考見解,提高教學質量,從而達到新課改提出的學科核心素質教育目標,但也要注意這個階段的小學生幾乎沒有自制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師要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干涉控制,不能讓課堂氣氛積極活躍到過分,影響課堂秩序。比如“大家排好隊”這個道德法治課題,其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小學生認識到集體活動中遵守秩序的重要性,但僅用以前理論講解的老辦法是枯燥無味的,學生根本不會對這節課感興趣而受到教育啟發,更別說達到新課改教學目標。這時,多媒體網絡技術輔助教學就很關鍵了,在教會大家遵守秩序排好隊這堂課時,老師們就可以用上從多媒體下載出來的與該課題相關的視頻,如讓學生獨立找出“不守規矩的叮當貓”視頻中叮當貓做出的錯誤行為;或利用活動來開展這門課程,如“我們愛整潔”課題中,組織學生對教室進行大掃除,同時播放一些自然音樂、帶節奏的勞動歌曲,在音樂的熏陶下進行勞動清潔,認識到愛整潔講衛生對生活學習環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并下意識地想養成這些好習慣;還可以用直觀展示的辦法,先創設出問題情境再展開具體教學。在教授“開開心心上學去”章節時,老師們先收集可以為小學生起到示范作用的相關網絡圖片,然后再在課中集中展示給學生,引導小學生努力學習,跟著圖片上的示范者一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此一來,既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中,又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堂課一定會深刻在學生的腦海里。
(二)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幫助突破道德和法治學科教學的重難點
信息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微課早已進入學校課堂,慢慢成為各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模式,因為微課用時長短可根據教師的教學進程和教育目標進行更改,用微課視頻或圖片作為學習內容重難點的載體,直觀、形象、深刻,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堂課的學習主題,重難點知識也就無法成為阻礙學習的攔路虎。但微課輔助教學對老師要求很高,特別是用微課來解決教學中的重難知識點,不僅要求老師對多媒體網絡操作非常熟練,會制作適應道德和法治學科教學要求的微視頻,還要老師們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執教水平,能準確把握和找出該學科教學中的重難點。如這節道德法治主題是“這些都是大家的”,老師要先把“愛護公物”的主要內容制成一段微視頻,然后通過多媒體在課上播放給學生觀摩了解哪些是公物,讓小學生深刻體會并理解到愛護的公物是你,是我,也是大家的,需要班上所有同學一起愛護。
(三)學校相關部門教師要對學生做好信息網絡道德教育與識別
在信息化時代,利用多媒體技術影響課堂教學,讓道德和法治課程的教育呈現出雙向互動性的明顯特點,一方面是大量網絡信息資源激發出小學生學習該學科的濃厚興趣,對學習是有益的,另一方面是網絡信息繁雜難辨,不加干預和控制的多媒體網絡交流又會對學生學習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教師要好好利用這個網絡教育平臺,鼓勵小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做好溝通指導工作,確保相互交流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升教學質量。
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輔助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就是借助現代科技的力量,用科學化有序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對未知世界、對太過理論的知識進行探索理解,也凸顯出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創新。教師和學生在網絡信息平臺上進行平等有效的交流互動,也突出了以人為本,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育新理念,轉變傳統的老師在小學生生活和學習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看法,促進師生間關系往平等和諧的方向發展,這有利于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的終生發展,這是多媒體積極的一面,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多媒體網絡消極的一面,在日常教學中發現并通過探索研究去彌補其中的不足,以確保多媒體網絡下的小學道德和法治教學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服務于學生未來的無限可能。
參考文獻:
[1]金燁.關于多媒體網絡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8(7).
[2]張麗.基于多媒體網絡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研討[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8(4):608.
[3]郭玉英.多媒體網絡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索[J].好家長,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