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英
摘要: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各行各業發展得欣欣向榮,如火如荼,市場對制造企業的需求也逐漸趨于飽和狀態。目前我國的制造企業發展較為成熟,產品的生命周期也很穩定,并朝著標準化的趨勢發展。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制造企業,制造企業可謂是我國經濟的支柱之一。為了提升企業的利潤,有必要對企業的成本進行分析與控制,下文中筆者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制造企業;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探討
在制造業企業中,同類產品競爭激烈,許多制造業企業銷售增速放緩,甚至有下降趨勢。與一些輕資產服務業相比,制造業企業有許多劣勢。制造企業生產的產品成分非常復雜。不僅原材料成本占很大比例,而且轉化成本和人工成本也在逐年增加。為了促進制造企業的發展,必須對產品的成本進行控制,從而保持我國制造行業的優勢。
一、制造企業成本問題分析
(一)通過對制造企業目前的經營現狀的分析可以發現,很多企業的高層管理者缺乏成本控制的理念意識。一些管理人員的思想比較傳統,習慣用生產來推動銷售,完全不考慮市場的實際需求。一些制造企業的資金周轉困難,需要去銀行貸款購買原材料,但是產品生產出來之后,如果發生了滯銷的情況,企業就無法按期償還貸款。那么制造企業將會面臨著償還企業貸款和處理積壓存貨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將會付出更多的成本。有的企業除了一線工人之外,也有很多額外的管理人員和輔助工人,那些管理人員和輔助工人不創造價值,甚至創造很少的價值,真正創造價值的是一些一線生產工人。因此企業可以適當的裁減一些管理人員。為了控制成本,很多制造企業嘗試過多種多樣的控制方法,常用的有精益生產管理,全面質量管理等方法,但是一些企業在實際生產管理過程中,沒有充分結合本企業的實際狀況來靈活的運用這些成本控制方法,所以最后造成的結果是成本控制效果差,難以達到預期的管理目標。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很多企業都應用了信息技術,將工業化和信息化進行融合,以期降低生產成本。但目前的現狀是還沒有建成成熟的集成式平臺,所以制造企業與信息網絡的融合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還增加了內部交易成本。
(二)物流信息化水平落后。現代信息技術是現代物流的支柱之一,沒有物流信息系統的支持,物流成本控制的效果將大大降低。物流信息技術在企業中應用的落后已成為我國企業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企業物流技術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由于資金短缺、物流信息設施投入不足、設施老化、物流運營手段落后,許多企業效率低下、耗時費力、生產經營成本高、許多企業信息化建設滯后、企業電子化水平低對信息的處理和處理手段,遠遠不能滿足企業和客戶的要求。
(三)制造工藝缺乏持續改進、研發投入不足。由于目前的制造企業產品很大程度僅以滿足客戶的基本需求為主,對產品的創新能力重視不夠,產品的經濟附加值低,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以及客戶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不斷提升,產品的更新換代周期加快,對技術創新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而現階段制造企業的技術研發人員還只是處于初級水平為主,技術人員沒有很好的受到良好專業的教育,并且企業受限自身實力,對于科研技術的投入,過于計算眼前的利益,沒有達到戰略高度,由于資金投入的不足,市場的份額會被侵蝕,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制造企業成本控制的策略探討
(一)樹立成本控制的理念。制造企業與服務業不同,所以面臨著非常高的退出壁壘。為了保持制造企業的長遠發展,管理者必須加強成本控制,首先要樹立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意識。過去一些管理人員認為我們企業生產什么市場就會接受什么,但是現實情況說明,如果不遵守市場發展的規律,甚至妄圖控制市場,最終都會失敗。管理者要轉變成本控制的觀念,嚴格按照顧客和市場的需要生產一些市場所需的產品。投入生產之前,要與客戶進行深入的溝通,掌握客戶的具體需求信息,從而生產出讓客戶滿意的產品。在采購原材料的時候,可以安排多方人員共同參加采購,防止在生產過程中原材料被過多的浪費。每隔一段時間對一線生產工人進行培訓,培養一些一線生產骨干。
(二)綜合使用多種成本控制方法。制造企業可以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關鍵之處在于如何選擇適合本企業發展的成本控制方法。企業應該從自身發展特點出發,選用一些綜合性較強的成本控制方法,在產品的不同生命周期里選擇不同的成本控制方法,避免單一控制法的局限性。其次,也不必完全排除傳統的控制方法,可以適當的使用一些標準成本控制法和責任成本控制法。
(三)加大技術投入。制造行業的發展與革新離不開新技術的投入,如果沒有新技術,制造企業就會長期缺乏創新,久而久之會被社會發展所淘汰。所以制造企業應該加大技術方面的投入和創新,從而提高生產的效率,降低生產的成本。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如果能夠提高產品設計的技術含量,將能夠大大地降低生產成本,不斷的革新生產工藝,提高產出效率。
(四)完善產品成本分析體系。在完成產品生產工作之后,可以進行成本數據事后分析,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本控制效果,不斷地對生產過程進行探索,從而使生產過程變得更加的合理和科學。在崗位分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生產環節需要增加一線員工,哪些生產環節需要增加一些生產設備,關注產品的生產過程,還應該關注原材料的采購過程、售后服務過程,從而實現信息管理的全過程。
三、機械制造企業特點
目前,機械制造企業主要采用離散化、過程化生產方式生產產品。從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來看,機械制造企業的特點是:
(一)產品結構清晰。為了生產不同類型、規格和應用方向的產品,通常采用樹形來描述產品結構,從而清晰準確地理解產品之間的關系和差異,為更規范、合理的產品生產打下基礎。同時,也間接表明機械制造企業產品結構清晰。
(二)這個過程很簡單。為了保證所生產的產品全部銷售出去,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都是以訂單為基礎的。也就是說,當買方與企業簽訂所需的產品采購合同時,企業將根據買方的需求制造和生產機械產品。因此,機械產品的生產工藝相對簡單。
(三)材料儲存方便。機械產品物料儲存方便的原因是機械產品生產中使用的物料是固體的,可以存放在倉庫中。但要注意控制倉庫內的濕度和溫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制造業成本逐年上升。加之傳統成本控制方法的局限性,制造業的成本控制效果并不理想。企業應形成成本控制的觀念和意識,改進生產工藝,采用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實行全過程管理。我相信,制造業企業一定會收到好成績。對制造企業成本控制的研究迫在眉睫。為了行業的長遠發展,企業應認真分析成本,探索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企業需要對成本核算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強對成本核算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合理有效的策略加以解決和改進。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此外,推進生命周期成本核算和價值鏈分析,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