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花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發(fā)展,教育工作者逐漸意識到德育教育對于學生的重要價值,從而推動了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其中,作為中學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歷史學科以歷史事件作為主要學習內(nèi)容,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索心理,因此,有效推動歷史教學中德育工作的滲透,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德育工作的意義,從而推動德育工作質(zhì)量的優(yōu)化。本文針對初中歷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德育工作的滲透策略進行了探索,旨在促進我國德育教學的優(yōu)化。
【關鍵詞】初中教育;歷史學科;德育工作;滲透策略
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的影響下,德育工作逐漸成為了我國教育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為了有效推動學生德育教學的合理開展,教育工作者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了全面的探討與創(chuàng)新。其中,作為初中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歷史學科憑借其教學內(nèi)容的特殊性受到了教師的高度關注。經(jīng)過長期探索,研究人員表示,通過在歷史學科中進行德育工作的滲透,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德育工作的本質(zhì),從而實現(xiàn)學生思維素質(zhì)的合理優(yōu)化。
一、初中歷史課堂中德育滲透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教師重視程度較低,德育滲透力度低
在教學工作中,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多數(shù)教師將教學工作重點放在學生應試能力培養(yǎng)方面,對于德育教師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從而不利于德育滲透工作的合理開展。此外,多數(shù)歷史教學對于德育教學內(nèi)容的了解相對較少,從而不利于德育滲透工作的合理開展。
(二)教學氛圍相對較差,學生學習興趣弱
從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來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相對較為單一,在該模式下,學生群體對于教學工作的參與度相對較低,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弱化,不利于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有效建立,進而對學生德育知識理解效果造成了相應的危害。
(三)缺乏教學工作評價,教學方法不合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德育工作滲透效果缺乏完備的評價機制,從而導致其無法有效對學生德育工作認知的真實情況進行了解,不利于課堂教學模式與教學設計的合理調(diào)整,進而對德育滲透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二、初中歷史課堂中德育工作的滲透策略
(一)轉(zhuǎn)變教育觀念,加強德育滲透的力度
作為教學工作的主要引導者,教師的觀念對于教學模式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了有效實現(xiàn)歷史課堂中德育工作的合理滲透,教師應積極做好教育教學觀念的轉(zhuǎn)變,以便正確認知開展德育工作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價值,從而積極增加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德育滲透的占比并有效做好德育滲透工作的落實。同時,為了提升德育教學的質(zhì)量,校方應組織歷史教師就德育教育工作開展針對性的培訓與學習,從而有效提升歷史教師隊伍的德育教學能力,以便為德育滲透科學性的強化提供保障。
(二)有效結合教材,強化愛國主義的教學
在歷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為了保障德育工作的有效滲透,教師應以教材作為核心,有效分析教材內(nèi)容中涉及德育知識的部分,從而將其作為切入點做好德育教學工作的合理開展,從而使得德育滲透工作可以言之有物,以便學生更為直觀地對德育教學的內(nèi)容與相關知識點進行理解,從而有效強化學生對于德育滲透工作的接受能力。此外,在德育滲透工作中,教師應始終以“愛國主義”作為德育工作的思想核心,以便引導學生將德育工作與愛國熱情進行有效的融合,從而為我國人才隊伍的全面建設奠定基礎。
(三)優(yōu)化教學模式,合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模式上,為了提升德育滲透工作的質(zhì)量,針對學生學習興趣薄弱的問題,教師應合理進行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在具體方法上,教師可以采用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或進行相關視頻資料觀看的方式開展德育滲透工作,以便提升學生對于德育滲透工作的興趣與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德育滲透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對人教版歷史課本中“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一課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相關影視作品的播放,幫助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紅軍長征的故事,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以便為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建立提供保障。
(四)開展德育活動,深化學生的德育理解
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德育工作的滲透需要長期的思維熏陶作為基礎,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有效開展?jié)B透工作,同時,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德育活動,以便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德育工作的內(nèi)容。例如,在對教材中“南京大屠殺”一課進行學習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就南京大屠殺事件進行資料的搜集并制作相應的研究報告,以便引導學生在課下自覺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并在查閱的過程中實現(xiàn)愛國意識的強化。
三、結束語
作為中學階段重要的學習科目之一,通過歷史學習工作的有效開展,有利于學生通過歷史更好地實現(xiàn)思想道德觀念的有效建立,從而實現(xiàn)正確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在歷史學習過程中進行德育工作的滲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對德育知識進行理解,從而引導其自覺進行德育思想的樹立與優(yōu)化,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在具體滲透工作中,為了強化德育滲透效果,教師應積極做好新型教育觀念的引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并踐行德育思想提供平臺與基礎。
【參考文獻】
[1]高明華.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方法的實踐研究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52
[2]孫顯章.德育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03):8
[3]陳祥彥.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46
[4]莊國真.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數(shù)碼設計,2017,6(11):152-153
[5]陳玉蘭.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296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qū)華南師范大學附屬惠陽學校 廣東 惠州 5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