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洲
【摘 要】初中德育工作是初中階段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初中德育工作對于學生個人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和思想道德素養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所以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已經成為了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正在實行素質教育,因此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就成為了初中教學工作的根本目的。本文就基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探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自從我國實施素質教育以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科學素養就成為了教學工作的重要目的,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將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我國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教師能夠通過該教學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識,這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當前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也必須要基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樣才能夠發揮出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效果。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落后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仍然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教師將自己作為教學的主體,卻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也沒有考慮到該教學方法能否起到有效作用,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喪失了積極性和主動性,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另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理論教學上,而沒有認識到教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之間的關聯性,一味讓學生背誦枯燥的理論知識,卻沒有引導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導致學生雖然掌握了理論知識,卻無法對其靈活運用,這樣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效果就得不到凸顯。
(二)教學方法不當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的課程。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學具有明顯的生活化、活動化特征。這就要求教師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礎上,應創造性地組織教學內容,靈活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在活動中促進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時間、教學進度等限制,活動往往很難開展,或者活動僅限于教師簡單的問、學生只需簡單的回答“是”或“不是”的形式,沒有真正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思考和探討,教學效果受到一定影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鍛煉。
(三)教師素養缺失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作為我國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師在該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師的素養和專業知識會給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直接影響??墒悄壳拔覈芏喑踔械赖屡c法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其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專業素養已經無法滿足教學工作的需要。首先,很多教師在思想道德品質方面就存在不足和缺陷,無法對學生起到正面的表率和模范帶頭作用;其次,很多教師的專業素養也不足,雖然其具備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基本素養,但是教學能力比較低,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會固守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無法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與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導致教學過程十分枯燥和乏味。長此以往,只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習效率低下。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設置教學目標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教師想要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就必須要設置一個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對教學工作的開展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所以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一方面需要將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列入其中,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另一方面,必須依據課標,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并且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掌握核心素養在其中的滲透效果,然后對教學目標進行適當調整,保證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課《責任與角色同在》時,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責任擔當”素養融入到教學目標中,致力于培養讓學生自覺履行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學會正確處理與他人、社會、國家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明確學習的重點內容,同時教師還能夠在教學內容的講述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滲透和融合,從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有效創設學習情境
情境教學已經成為了目前我國教學工作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時為學生創設一個合理的學習情境,將教學的內容與情境的內容結合在一起,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就能夠充分融入到該情境中,在情境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創設一個合理的教學情境,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一個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如我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課《學習新天地》時,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學會學習”素養融入到教學中,并且播放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片段。這樣就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自身實際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自我成長中的學習問題。通過這節課,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尋找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在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增強道德學習能力。
(三)積極探索教學方式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傳統的教學工作相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方法,才能夠達到有效的教學目的,要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核心素養。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或案例教學法等,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這樣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八課《維護公平正義》時,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人文底蘊”素養融入到教學中,把教學的內容進行具體化、生活化。一方面,教師結合學生身邊違紀違法等非正義行為和不公平現象,讓學生分組探究公平正義的主題,引導學生正確區分正義行為和非正義行為,加強學生對公平內涵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師結合自身經歷的“不公平”及采取的積極行動,以此來接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促進學生法治素養和道德品質的形成。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將核心素養融入到教學工作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初中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時,由于其自身的教學理念比較落后,教材方法缺乏創新性,教師素養也有待提高,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在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必須要基于核心素養,必須要對教學目標、教學情境和教學方式進行創新,積極拓展教材內容,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做到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出道德與法治教學在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楊秋琴.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2):42-43
[3]沈捷.探究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J].名師在線,2018(36):54-55
[4]唐培燕.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8(34):37-38
[5]蘇聯盛.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18(22):58+60
[6]陳水宜.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7):78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坂面中學,福建 三明 3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