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威
【摘? 要】本文針對競技體操在學校體育中的出現的困頓局面,從政策影響、社會發展、教學條件、教學觀念和價值認識等幾個方面對競技體操在學校體育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研究,進而從管理和技術兩個層面提出了對策性建議。
【關鍵詞】競技體操;學校體育;歷史;現狀;對策
現代體操于1953年由前蘇聯傳入中國后,以競技體操為教學主線的體操運動,一直受到廣大青少年的喜愛,體操教學在我國的學校體育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中體操項目的取消,以及社會發展帶來的新觀點、新思維和新興娛樂健身項目的出現,對學校體育教學產生了沖擊,使競技體操在學校體育中出現困頓局面。
一、競技體操在學校體育中困頓的原因
(一)政策導向的影響
教學大綱和教材是學校體育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對教學活動具有導向性作用,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等評價指標,對具體教學行為則起到指揮棒的作用。在基層學校體育工作中,“上級檢查就抓,不檢查就放”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可以說,學校體育工作評價指標中取消體操內容,是導致競技體操在學校體育中由盛到衰、由熱到冷的直接原因。
(二)社會發展的沖擊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轉變,對體育的認知也在不斷變化:由過去的“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向現在的“娛樂健身、輕松健心”轉變;健身方式也由過去的跑步、做操等一些簡單運動轉向健美操、球類和廣場舞等休閑類項目。所有這些都會對學生的觀念和項目取向產生一定的影響,體操教學的內容形式與方法要求仍然沿用競技模式,跟不上社會發展變化的節奏。同時,很多體操動作處于非正常體位,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許多孩子也就自然疏遠這種所謂的“難度高、危險性大”的運動。
(三)教學觀念的桎梏
體操動作學習過程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危險性,且不是工作評價的硬性指標,既不安全,又沒有硬性考核,使實際的體操教學大幅縮水。而教師教育觀念落伍,方法陳舊,也是導致學校體操教學中受到“冷遇”的主要原因。
(四)教學條件的限制
競技體操的教學對場地、器材有一定的要求,但從目前情況看很多基層中學缺少必要的配套的體操器械,設施的缺乏是限制體操教學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體操動作的非常規性,對教師的動作示范、保護幫助以及安全組織具有較高的要求。這方面,基層學校體操師資力量薄弱亦是一個客觀原因。
二、競技體操價值的再認識
一提起競技體操,人們往往想到的是李寧、李小雙,想到的是奧運會、世錦賽上那些跟頭、空翻等高難動作,因而產生了一種認識上的誤區:認為競技體操不適合在學校體育中開展。這種觀點有失偏頗,就拿跑步來說,人們早上起來鍛煉身體,是健身性的;而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則是競技性的。以此得出結論:長跑運動不適合在學校體育中開展顯然是荒謬的。以倒立為例,倒立時人體處在非正常體位,對人的平衡能力、方位感、力量的均衡控制以及內臟器官都有很好的鍛煉效果。倒立動作既是體操運動項目中的基本動作,同時也是體操運動員比賽中常采用的動作之一。如果把運動員的倒立規格拿到學校體育中來進行教學和要求學生顯然不合適,但這并不是說倒立不適合在學校體育活動中開展。
競技性和娛樂性之爭一直是體育教育改革過程中爭論的焦點之一。20世紀20年代中期,美國曾因此爭論將體操從學校體育規劃中去掉,50年代,出現了大規模青少年身體健康問題,引起反思。痛定思痛,不僅讓體操重新回到了學校的體育規劃之中,而且在全民健康運動中被高度重視,把體操作為快速增進健康的一個重要手段來開展,十幾年后收到良好成效。
三、競技體操在學校體育發展中的對策
(一)管理層面
首先,要對競技體操在學校體育中的價值認識進行斧正,科學界定競技體操的概念,合理定位其在學校體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競爭性和娛樂性一直是體育教育改革過程中爭論的焦點之一,在學校體育實踐中也存在“兩極化”做法:一種是競技運動的專業化、成人化,使體育課變成了專項運動訓練課;另一種則把競技運動視為與學校體育格格不入的東西,認為不宜把競技運動引入學校體育中來,出現了取消競技運動項目競爭性的嘗試,該做法目前尚有相當的市場。
發生于20世紀20年代中期的美國體操教學衰退期,起因也是源于競技性和娛樂性之爭,爭論的結果是將體操從學校體育規劃中去掉了,學校體育全面走向娛樂性。至20世紀50年代,美國出現了大規模的青少年身體健康問題,引起了教育家和體育家們的反思,認為忽視體操教學的原因是:行政管理者們在適當地自由玩耍與體操規范化的教學相結合方面,錯誤地理解和運用了相關的體育哲學思想;體育教師基于危險性的原因,教起了非緊張性的活動。認為,學校體育中可以加入一切具有最小價值的東西,但不能把最基本的東西,即全面的肌肉運動從體育中剔除掉,以玩耍為體育的體育必須拋棄。不僅使體操重新回到了學校的體育規劃之中,而且在全民健康運動中被高度重視,把體操作為快速增進健康的一個重要手段來開展,十幾年后,美國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健康狀況有了全面的、明顯的提高,也進一步推動了體操教學的發展。
其次,要健全監督檢查機制。由于學校體育的管理工作處于教育主管部門和體育主管部門管理的交叉地帶,兩個主管部門沒有形成真正的合力,因此,雖然有《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規定,《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也年年進行檢查和評比(現為《學生體質監測標準》),但效果并不理想。
(二)技術層面
競技體操作為競技運動的一個項目,具有競技運動的共同屬性,即規則性、競爭性、挑戰性、娛樂性和不確定性等等,而在不同場合下,這些屬性的外延性表現各不相同:在奧運會、世錦賽等奪標比賽中,凸現的是規則性和競爭性;而在學校體育中則更多地表現為(自我)挑戰性和娛樂性。因此,競技體操在學校體育中的實施應根據學生實際合理選取教學內容,即解決好競技體操教材化的問題。
在學校體操教學中可適當降低競技體操動作的規則規范性要求,通過游戲比賽的方式來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以男生雙杠掛臂撐屈伸上為例,在上成支撐時,不一定非要達到腳高于頭、臀高于肘的程度,可采用連續掛臂撐屈伸上的形式,以比賽數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于體育理論認知基礎相對薄弱的低年級學生而言,則需要將體操動作簡潔化、游戲化,以增加對他們的吸引力。
四、結束語
競技體操的教學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各方攜起手來,尋找困頓背后的原因,探尋改革發展的出路,尤其是競技體操的從業人員要從自身做起,改革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手段,深入研究和探尋為何教、為誰教和如何教的相互關系,創新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練習形式,使競技體操在學校體育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尹海立.傳統體育社團的福利功能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10)
[2]張予南等.對體操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熱與冷”現象的社會學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238-241
[3]王錦芳.學校體操教學的憂患與對策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2001,(116):117-118
[4]曲宗湖等主編.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98
[5]曲宗湖,楊文軒等主編.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168-171
(魯東大學體育學院,山東 煙臺 26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