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其濤 周興斌 廖小平
摘 要:大數據技術進入教育領域,為普通高中英語教師有效轉化學困生提供了更多有利條件。本文從搜集學生資料,分析“學困生”的主要類型;利用微課資料,提升“學困生”學習積極性;應用教學數據,引導學生設計學習目標;結合教輔軟件,促進學生合理看待目標;分析學生心理,提升學生課堂表現欲望;分享學生數據,增強學生英語學習意志六個方面對大數據背景下農村普通高中英語“學困生”的轉化進行深入討論。
關鍵詞:大數據背景;英語“學困生”;“學困生”轉化
于學生來說,在高中受教階段,學習英語學科知識感到困難并難以取得進步,并不一定是學生不努力,或者學生對英語喜愛程度不夠,而是因為沒有在英語知識學習方面用對方法。而對于英語知識學習感到困難的所有學生,被劃分為英語“學困生”。學生英語學習的進步,對英語“學困生”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促進作用不可忽視。所以,教師必須采取非常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大數據技術、工具、資料,來幫助英語“學困生”早日擺脫英語學習困難的窘境。
一、搜集學生數據資料,分析“學困生”的主要類型
要轉化“學困生”,就要充分、正確認識“學困生”的特點。只有了解“學困生”的實際特點,才能從根本上助力“學困生”進行英語知識的高效學習。因此,教師要了解“學困生”的類型,要掌握“學困生”對英語的態度、學習英語的習慣、學習英語的心理等基本數據。大數據技術可以在搜集和分析學生資料的過程中給予教師很大的幫助,幫助教師分析“學困生”的基本類型。
例如,教師利用融合了大數據的課堂教輔軟件,從學生的課堂教學活動參與狀態、課堂互動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知識掌握情況等方面進行了數據的收集分析。如學生甲的思維狀態、注意狀態、課堂活動參與狀態、互動狀態等檢測分數均為低水平的“1”分或“2”分,但是情緒狀態為“3”分;而“學困生”乙的測驗分數狀況與甲相反。這兩人的大數據監測數據基本代表了所有“學困生”。教師根據數據和分析結果發現,“學困生”大致可以分為內因型和外因型兩種。內因型“學困生”接受指導的主動性弱,其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自身對于英語知識的重視程度;外因型“學困生”接受執導的主動性強,不缺少英語學習的動力,但是缺乏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更有效的方法和必要的信心。教師掌握了英語“學困生”的基本類型,為接下來利用大數據技術解決普通高中英語“學困生”的英語學習難的問題打下了基礎。
二、利用微課資料,提升“學困生”學習積極性
經過大數據分析,教師可以知道普通高中英語“學困生”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以及對英語學習不夠重視,是其成為英語“學困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大數據技術提供的資料和建議,利用微課資料展開教學,提升“學困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教學“Knowing me, Knowing you”一課時,就利用了微課資料。在課堂教學前,為了讓“學困生”在課堂學習期間展現更好的積極性,可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為學生分發了微課資料。在微課視頻中,教師將簡短視頻、圖片、動圖等資料,配合英語文本及其解釋,讓“學困生”對新單詞“genius”、“undertake”等,以及詞組“have a genius? of ”等的解釋和應用進行了了解。微課不僅被應用在“學困生”對于新單詞和詞組的預習中,更應用在了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如,針對“Theres no doubt that...”句式的教學,教師了用微課資料向學生展示了由電影中剪輯的片段,并配以文本“There was no doubt that he had been misunderstood”,來讓學生對句式的學習更加感興趣,學生的積極性也得到有效提升,使得教師對“學困生”的轉化初見成效。
三、應用大數據教學數據,引導學生設計學習目標
眾多英語教師都認為英語“學困生”之所以學困,是由于很多方面造成的,如英語基礎太過薄弱、沒有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不能持之以恒等等。這部分“學困生”屬于外因型“學困生”。他們對高效英語學習模式并不清楚。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教輔軟件收集和分析的數據,讓他們結合時間選擇、學習方法選擇及應用等選項,自主設定學習目標。
例如,教師讓外因型英語“學困生”觀看了大數據感知教輔軟件收集到的所有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態相關資料。為了引導他們正確思考,取長補短,教師從所有學生的英語單詞背誦、英語語法學習、英語復習等不同資料出發進行分析,解釋了他們與英語尖子生對時間的選擇、方法的選擇、知識點學習順序的選擇方面的不同。“學困生”在觀察了自己與其他學生的學習差距后,均根據軟件提供的感知數據,提煉了適合自己的學生方式,并制定了學習目標,這為教師轉化英語“學困生”減輕了壓力,并提升了效率。
四、結合大數據教輔軟件,促進學生合理看待目標
在有了基本的學習目標后,“學困生”學習合理看待目標,調整好英語學習的心態,為其進行自我轉化至關重要。教師不僅要引導“學困生”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更應在學生實現學習目標的同時,為其提供更多助力,讓他們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有所進步。
例如,教師為了讓“學困生”實現長期的高效學習,結合皮格馬利翁效應,通過利用教輔軟件數據的展示,讓學生在真實體驗到英語學習測驗成績提升之前,就看到自己實質上的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英語學習質量的提升等效果。如學生學習情緒評分、學習狀態、互動狀態評分的提升等。“學困生”有了基本的學習信心,也更加合理看待學習目標,能夠持續踐行高效學習模式,促進了教師對“學困生”的有效轉化工作的開展。
五、分析學生心理,提升學生課堂表現欲望
不同于外因型“學困生”需要得到英語學習高效模式方面的指引,內因型英語“學困生”多因為自己對英語學科的看法不夠成熟而導致的學習心理狀態不夠穩定。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這部分學生的心理情況,并根據大數據自動評價和推薦模塊給出的數據,采取措施,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提升學生課堂表現欲望。
例如,教師在教學“Amazing art”一課期間,為了促進內因型“學困生”實現更主動的學習,采用了大數據推薦模塊給出的針對此部分學生的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期間讓這部分學生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大多數簡單問題。此種措施的采用,讓他人看到了他們的努力,刺激了他們的表現欲望,從而讓他們實現了更加主動的課堂學習。教師根據大數據的分析結果采取手段,幫助“學困生”產生了英語學習動力、提高了英語學習效率并見到了效果。
六、分享學生數據,增強學生英語學習意志
在幫助普通高中英語“學困生”拜托英語學習困難的泥潭后,教師還需要繼續跟進,給予學生更多學習的信心。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成長數據,讓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增強學習意志,實現長期高質效英語學習的目標。
例如,教師在英語“學困生”經過參考大數據資料,實現主動學習并實現測驗成績的上漲目標,以及自身英語學習能力提升目標后,教師為了讓他們實現更長久的高效英語學習,將大數據檢測得到的學生英語課堂學習成長數據進行了分享,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成果。多次的大數據資料分享,讓班級里的“學困生”做到了持續、自主學習英語知識,同時教師也實現了轉化英語“學困生”的目標。
綜上所述,教師要實現轉化普通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目標,需要利用當下數據處理能力極強的大數據技術,將融合了大數據技術的教輔軟件應用在對英語“學困生”轉化的教學工作中來。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收集、分析和應用英語“學困生”的資料,并根據不同類型“學困生”的不同特點,給與他們需要的幫助。引導他們設定學習目標,踐行高效學習模式,提升學習欲望和動力,并能持之以恒地學習。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幫助“學困生”進行自我轉化,達到教師轉化普通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曾繁蓉.淺議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與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8(27):94.
[2] 李青蓮.如何在高中階段幫助“學困生”學習英語[J].青海教育,2017(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