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永超
摘 要: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改革下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滿足自身終身發展所需的關鍵品格和必備能力。在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教育背景下,中職化學教師應當堅守正確的教育理念,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個性品質等的培養,使學生能夠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從而使學生的潛能能夠更好地發揮出來,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扎實的保障。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職化學;教學策略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當下,中職化學教學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如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足、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等,從而導致了學生化學核心素養難以形成的情況。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中職化學教師應當明確當前的實際問題,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進行優化來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提升中職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加強生命觀念的滲透
中職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的年齡階段上,學生本身的性格就比較敏感,再加上網絡環境的不斷擴大,各種不良信息容易導致學生的心理受到挫折,從而導致現在的學生對于生命的意識越來越淺薄,很難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的問題。核心素養致力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強調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因此,在中職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加強生命觀念的滲透,促使學生正視生命的寶貴,掌握生命的價值,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比如,在教學“油脂的性質”這一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我首先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結合我們自身對于油脂的理解和從教學中獲得的知識,你認為油脂對我們的身體起著什么影響?”學生在學習中會了解到油脂是人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身體機能的維護起著重要的影響,但是現在的很多學生過于追求健美的體型,認為自己不需要食用油脂,這種觀點明顯是錯誤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借助于本節課的知識向學生全面闡述了油脂的重要性,并且為學生介紹了合理的飲食方案,從而促進學生健康生活觀念的確立,并且使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的認知更加深刻。
二、強化學生對化學的探究興趣
興趣是促使學生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機的關鍵因素,養成良好的化學學習興趣對于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形成起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中職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對學生本身的了解去設計教學情景,努力拉近學生與化學學習之間的距離,促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化學學習觀念,樂于主動地對化學現象進行探究,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并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灌溉。
比如,在教學“乙醇”這一節內容時,在課堂導入環節,我給學生提出了一個謎語,讓學生去猜,猜出的學生可以獲得一個小獎勵。謎題是“將軍頭戴鐵帽,怒氣大得冒泡,你若和它窮泡,躺在地上睡覺”,謎底是“酒”,這個謎語很快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有學生說出了正確的答案之后,我再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正常的教學中去;再比如,在教學“甲烷”這一節內容時,我使用了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通過媒體資料的引入來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在開發和利用甲烷方面的歷史,讓學生對甲烷這種天然資源的重要性產生全面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通過各種手段去引起學生對教學知識的關注,可以讓學生將注意力高度地集中在課堂上,不僅確保了課堂教學的質量,還能夠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
三、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訓練
思維培養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而化學作為一門研究科學現象的課程,對學生的思維也有著較高的要求。在中職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自主地構建知識,強調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參與性,讓學生可以以開放的態度參與到化學現象的分析中來,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而不是被灌輸知識,從而使學生掌握符合自己實際需求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比如,在教學“乙酸”這一節內容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了一個實驗片段,讓學生了解怎樣通過一些具有單碳的化合物來制取乙酸,如使二氧化碳與氫氣進行反應等。在實驗展示完了之后,我再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認為按照視頻上制取乙酸的方式去獲取乙酸還存在著哪些不足?如果是你來設計實驗,你會如何改進實驗方案?”這樣,就可以引起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反思,促使學生從化學反應方程式、反應裝置等角度去發表自己的看法,有助于深化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正確的思維來對化學現象進行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合理展開綜合實踐活動
化學是一門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只有讓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的現象聯系在一起,才能夠使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化學的價值,形成對化學文化的正確理解,從而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針對化學學科的特點,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的不同需求,組織學生展開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我展示平臺,使學生能夠在實踐當中驗證化學理論知識的實用性。
比如,在教學“芳香烴”這一節內容的過程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以建模為主體的活動。學生在這次活動當中需要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行動,學生需要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分析芳香烴在結構上的特點,并且在課下收集各種廢品,如塑料瓶蓋、廢紙等等,利用這些簡單的物品來制作芳香烴的物理模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化學知識當中蘊含著的結構觀,從而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再比如,在教學“蛋白質”這一節內容時,我讓學生在課下進行調查分析,了解不同食物當中的蛋白質,分析什么是優質蛋白,并且將調查所得整理成報告,從而引起學生對生活的重視,讓學生學會使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
本文針對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化學教學策略展開了一番敘述。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為了落實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使中職化學教學的質量得到提高,教師應當對過去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思考和獨立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科學探究態度,從而讓學生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使核心素養推動學生之后的職業道路。
參考文獻
[1] 郎景麗. 中職化學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2] 張波. 中職化學生活化教學現狀及教學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