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對英語教學也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公共英語作為高職院校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采用“產出導向”理論導向下的混合式教育模式來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實效性。
【關鍵詞】產出導向理論;混合式教學模式;高職公共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何艷,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證研究——以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結題成果;課題編號:甘教職成[2019]19號;課題管理單位:甘肅省教育廳。
近年來,由于高職院校學生來源的多樣化,導致了學生英語水平的參差不齊。為了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格局,更好地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服務,就需要改進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方法與模式,筆者及其課題研究團隊針對產出導向理論對高職公共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構建進行了研究。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概述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巧妙地把傳統教學和在線教學兩者相結合,并且集中了兩種教學模式的優勢,這種教學方式又可以理解為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線上和線下相互融合互相輔助的教學模式的優勢,就是通過靈活機動的線上教學可以最大化地幫助學生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自由地開展學習活動,對新授課進行預習和預學;對課堂上已經學習完的知識可以進行復習和鞏固。這種混合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將學習能力由淺入深地進行推動和促進。為了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大力發展混合式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不斷地積累學習中的經驗,不斷地總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二、產出導向理論概述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理論,在2015年由文秋芳教授在“輸出驅動假設”的基礎上提出。主要由教學理念、教學假設以及教師為中介的教學流程三部分構成。產出導向理論主要針對和服務的是高級語言學習者,認為教師在外語教學中應“適當地發揮中介作用”。該理論將production(產出)與output(輸出)進行了區別,強調production除了包含說、寫、譯以外,還包含了習得者的習得過程以及其他產出的結果。隨著產出導向法相關理論的發展與完善,該理論在我國高等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被廣大教育者和研究者們日益重視,其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廣泛。
三、基于產出導向理論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
1. 基于產出理論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之優勢。線上教學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思考時間,能夠帶著比較好的知識基礎走進教室,可以為線下教學做一個很好的鋪墊。為了確保課堂教學質量,線上授課主要針對課程重難點進行演示與講解,學生可以帶著問題來聽課,教師則主要是幫助學生解析學生共同反饋的問題,分析重難點。線下授課主要是對所學知識的一個校驗和鞏固,教師有計劃性地組織學生將線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加深、鞏固與加深課堂所學,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混合式教學模式拓展了傳統教學的時間及空間,彌補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即時性強,無法再現課堂教學環節的遺憾,給予了學生反復揣摩學習內容,加強課后鞏固效果的機會。
在傳統的以課題為主要教學場所、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操控者,學生則常常處于被動,對教師的講課內容進行理解和模仿。與上述教學模式不同的是,以產出導向理論為導向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占據主導地位,他們的學習、觀察以及語言的產出等活動才是整堂課的靈魂。以口語教學為例,在傳統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學生被動地聽教師講,缺乏語言表達的機會和氛圍。在現代高職公共英語口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學生完成口語表達的任務之后,總結學生表達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表現做出綜合性的評判并提出改進意見,以此幫助學生完成語言“產出”,夯實師生互動效果。
利用產出導向理論開展的混合式教學是傳統教學的延伸,教師應利用新的教學模式,為的是讓更多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給每一位學生創造平臺來展示自己的習得感受與成果。教師也能夠更加清晰地判斷每個學生的問題,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提高語言技能。混合式教學較傳統教學模式而言,更為優質和全面,應借助此理論更好地服務高職公共英語教學。
2. 基于產出理論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之構建。首先,利用混合教學模式彌補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單一保守的不足,它針對高職英語中的聽、說等活動展開,更加注重學生語言學習的產出與表達,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混合式教學模式并非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而是對多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同時共享。把線上和線下兩種學習方式結合起來,通過上傳提前錄制好的視頻到相關的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課后學習和研討的更多機會。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帶有產出任務的話題以及輸入的材料進行討論和學習,從而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提高英語表達能力。課后,讓每個學生都參與一些線上的微課或者教學視頻的學習活動,以鞏固課堂所學。
其次,使用產出導向理論指導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高職公共英語產出導向教學,就是在說、寫、譯等基礎上,對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思維發展等多維度產出的教學模式,以線上教學為輔助,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多媒體教學、專業學習App等方式,來豐富高職英語的教學內容。例如,在warm up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可為學生創設某個語言表達的場景,讓學生自由發揮。教師安排學生A和B來進行現場對話,在認真傾聽學生的對話交流之后,再對學生表現進行點評,并給予指導意見。這種開放式的教育讓學生的學習思路更加清晰,學習產出的成果也更加多元化。
再次,加強學習,提高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教師的教學能力。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課教師要積極學習和利用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模式,大膽嘗試,勇于實踐,合理利用產出導法來指導和服務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精通并有效地使用此理論,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使這些根植于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服務高級英語習得者的理論和方法發揮更好的作用。
混合式教學模式結合了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優勢,而產出導向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激發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學生將課堂學習和在線學習兩種學習模式巧妙地結合起來,在優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優化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一方面,可以明確產出導向理論可以為高職公共英語的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助力;另一方面,混合式教育模式將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我學習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此外,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為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增加了機會,這充分體現了混合式教學理念的優勢,使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誘導者和幫助者,學生成了語言學習的實操者和體驗者。這種教學模式是當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必由之路,也是未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發展的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 (4):547-549.
[2]歐陽娟.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30):10.
[3]蔣芳.基于“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原則和路徑[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7):125.
[4]聶玉潔.基于產出導向理論的高職公共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48):240-241.
[5]郭致瑞.高職混合式教學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