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質,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其中,創造性思維就是思維能力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一環。結合英語教學,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通過閱讀課的教學來實現。這樣不僅可以優化教學效果,還可以讓學生在創造性的思考中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小學英語;閱讀課;讀后活動
【作者簡介】沈媛,南京市梅山第二小學。
近年來,教育工作者在關注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思維品質的發展。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分為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個部分,而閱讀課的讀后環節不僅是鞏固深化知識的環節,更是發展思維能力的重要一環。在閱讀課讀后活動的設計中,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思維品質的提升,精心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教學活動,在夯實閱讀基礎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挖掘文本的內涵,拓展閱讀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樣,不僅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閱讀內容,發展語言運用能力,也能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個性和創造性思維的空間。本文將以一些具體的教學案例,探討如何設計英語閱讀課的讀后活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讀后寫作活動
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英語閱讀課是學生寫作素材的來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閱讀內容這樣的寶貴教學資源,讓學生根據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寫作訓練。這樣的寫作不僅是對閱讀內容的深化和拓展,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案例1】例如,在執教江蘇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 Unit 3 Holiday fun(story time)一課時,筆者在讀后環節設計了“Happy interview and writing”這樣的任務型語言實踐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創作的積極性。學生們在了解Liu Tao和Mike的國慶假期活動后,進行發散思維,向被采訪者詢問他們想知道的問題并作相應的簡單記錄。最后,學生將采訪所得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并結合閱讀內容進行語言再加工。學生們要遣詞造句,謀篇布局,最終以完整的寫作形式進行語言輸出。這樣的活動設計既具有創造性和開放性,又是基于學生真實生活體驗的。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假期旅游的經歷,因此更能促進學生精彩地展現自我,自如地用英文表達自我,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另外,教師還可以設計續寫或者改寫故事的活動形式,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樣的活動形式給學生提供了極大的思維發展空間,學生要在閱讀原文本的基礎上,根據原文的線索、情節等,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續寫或改寫文本內容。
【案例2】例如,在執教《跟上兔子》系列繪本第二季三年級Cat and Mouse這一課時,在讀完整本繪本故事后,筆者向學生追問:Cat and mouse are no longer friends. Is the mouse happy? Do he feel lonely? If he wants to be cats friend again. What can he do?同時,教師鼓勵學生發揮想象,為該故事加一個完美結局。為了降低難度,教師安排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想象貓和老鼠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故事。這種方式能夠點燃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也能為接下來的故事續寫提供語言支撐。學生們開動腦筋,創造出了許多新穎有趣的故事結局。這種鼓勵學生創新的讀后寫作方式,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 改變文體形式的復述
在閱讀完文本后,教師通常會設計復述課文的環節去檢驗和鞏固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但小學階段的文本通常篇幅較短,內容較簡單,很多學生在復述的時候只是簡單地再現原文,缺乏變通和創造性。而改變文體形式的復述不同于背誦,而是教師引導學生把學到的新知識和新內容經過理解、記憶、解構、重構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對掌握的語言知識進行再加工,用新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語篇組織能力的有效方法。
【案例3】例如,在執教《跟上兔子》系列繪本第二季五年級A silkworms life cycle這一課時,在讀后環節,筆者先將原文中蠶寶寶的生長過程濃縮成了一小段chant,并且將其中一些重點詞語挖空,再請學生根據板書中的生命循環圖填空。板書對于學生來講,就是他們復述故事的線索,他們可以邊看邊想,這樣,既能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在填完空缺詞語之后,學生跟著歡快的音樂節奏,以朗朗上口的chant形式將原文內容再次呈現。這樣的復述形式既生動有趣,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思維的創造性。
三、 小組辯論賽
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維度之一。因此,在小學英語閱讀課讀后活動的設計中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與訓練。小組辯論賽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為學生提供了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鍛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機會。學生可以巧妙地運用所學過的語言知識,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寫出支撐觀點的理由。對于學生而言,這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語言實踐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
【案例4】現以《跟上兔子》系列繪本第一季六年級A big basketball fan為例說明。筆者給出的辯題是:在你眼中,什么樣的粉絲才能被稱為一名好粉絲?筆者把班級分成男生隊和女生隊,女生隊認為只要熱愛籃球就是好粉絲,而男生隊認為必須擅長打籃球才能被稱得上是好的粉絲。學生先進行小組討論,整理各自的論據,為后面的辯論賽做準備。在本節課上,學生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非常熱烈。通過辯論賽的形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思辨力。
四、 海報、卡片或繪本制作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他們愛動手創造,因此,“海報制作”“卡片制作”或“繪本制作”這樣的讀后活動非常受學生們歡迎,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極大地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們往往會再次閱讀和感悟知識內容,從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印象。另外,無論是海報制作、卡片制作還是繪本制作,都是極具創造性的活動,學生們需要考慮排版、圖文排列、語言運用等要素。在快樂創造的過程中,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案例5】在教授《跟上兔子》系列繪本第1季五年級The best Christmas present時,筆者在讀后設計了給父母或朋友寫“Thank you”card的活動。在整個活動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非常高。制作卡片的過程,也是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的過程。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課堂的語言知識,還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心智,塑造學生的性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 結語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所謂教育受益,應該是學校的知識全部遺忘后,仍然能留下的那部分東西——思維能力。英語閱讀能力的鍛煉、語言知識的習得、語言技能的獲取都和思維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中,創造性思維又是思維能力的重要一環,它的培養是建立在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基礎上的。因此,在閱讀課讀后環節的設計中,教師需要立足文本,又高于文本,充分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創造,學生標新立異,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在提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同時,也不斷點燃他們思維創造的火花,培養其的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曹紅梅.閱讀教學中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J].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3):46.
[2]高宏麗.英語閱讀課讀后活動的有效策略[J].教學實踐研究, 2010:192-194.
[3]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