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英語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開設情感教育是提升初中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要在課堂中有效地滲透情感教育,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做足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設計合理的課堂環節,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進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開展情感教育的時候,需要教師既要傳授理論知識,又要保證學生能最大程度上接受和掌握。本文就針對如何通過情感教育來提升核心素養和提高教學效率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情感教育;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徐文鋒,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清溪初級中學。
現階段經濟全球化趨勢愈加明顯,人們越來越重視通過英語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變革。情感教育的融入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探究欲,進而提升英語綜合素質。對于英語這門語言課程,更加要求投入豐富的情感,以便促進師生之間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和提高學習效果。
一、樹立正確的情感觀念,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實際的英語教學當中,教師要融入豐富的情感,充滿情感的教學氛圍能夠大大激發學生們參與英語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所謂情感教育,就是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利用情感去教導學生、鼓勵學生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從而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并從中獲得巨大進步,保障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高效學習。不管是成績較好的并且態度端正的學生,還是基礎較差而且態度惡劣的學生,教師都要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調動積極性為首要任務,確保他們能以積極的態度參與教學活動。學習成績并不能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教師要挖掘他們的特長,委婉地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讓其在改進自我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特長。毫無疑問,無論是哪一個階段的學生,教師的肯定和鼓勵都會讓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大大增加。如果教育工作者要想充分掌握學生們的情感態度和變化特征,首先就要樹立正確的情感觀念,在活動中融入情感,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溝通,用自己的親和力感染,也發現每一位孩子的可愛之處,促進雙方的了解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和基礎。當師生形成平等和諧的關系之后,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信任和依賴老師,從內心接受老師。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讓教學方式富含詩意的、充足的情感以及足夠的審美能力才能保證學生得到智力的全面發展。為了及時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對于一些學生對學習的消極態度以及養成的不良的習慣,教師都要在維護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進行批評指正,注意融入親切的情感。
二、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構建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
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產生了眾多新型的教學模式,包括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要進行充分互動的模式、將微課融入教學中的模式,等等。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上往往以向學生大量灌輸知識理論為主,導致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根本沒有辦法充分掌握教學內容,甚至容易產生厭倦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如果能夠在課堂上適當地融入互動環節,就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同時,通過互動能進一步了解學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課堂內容。比如,通過提問進行互動就能通過學生的回答判斷他們的掌握程度。若有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可以簡要進行表揚,既不會浪費太多課堂時間,又讓每一位學生都明白積極回答問題是值得表揚的;對于在課堂上搗亂的學生則可以通過嚴厲的眼神進行警示,告訴他們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又不會在全班同學面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新型的教學模式讓英語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充滿歡聲笑語。為了有效構建情感豐富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從傳授知識、培養和激發學習興趣以及提高每一位學生的思想覺悟出發。以下是幾點具體的策略:
1. 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首先要求教師必須要吃透教材,充分掌握教材內容才能挖掘更豐富的資源,然后掌握知識體系,保證有邏輯性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另外,以學生為主體,充分了解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在以上兩個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能保證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和制訂有針對性、能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學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必須要認真、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環節,保證課堂活動順利開展。即使教師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在上課時也要調整好狀態,在踏上講臺的那一刻應該用微笑去感染學生,進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只有教師充滿激情地講課,學生才會富有激情地學習,從而產生熱愛英語的心理。
2. 選擇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初中階段的學生仍然具有好奇心強烈、活潑好動和好勝心強等特點,針對這些特征,教育工作者要結合多種教學形式,豐富課堂內容。比如,吸引力強的課前導入、講故事活動、競賽活動、角色扮演活動,而為了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等工具聽錄音、學唱英文歌或者看英文電影,并適當地配音。實現在快樂中學習和在學習中體驗樂趣的重要目的,讓他們真正愛上英語學習,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老師之前的情感交流,為創設平等和諧、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打下良好的基礎。把游戲融入課堂中也是調整學生學習情緒、改善課堂氛圍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區分“have”和“has”兩個詞隨主語的改變而改變的差別的時候,可以利用一句比較典型的句型,然后讓學生依次按座位傳下去,看傳到最后是否還能保持原樣。除此之外,要善于利用英語口訣來提高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初一英語時,為了讓學生充分掌握各個主語與“be”動詞的對應關系,可以使用口訣:“我(I)用am,你(You)用are,is跟著她(She)他(He)它(It),單數名詞用is,復數名詞全用are?!边@樣會使得記憶效果大大增加。
三、創設真實的學習場景
教育活動開展的目的不僅僅在于要讓學生接受知識理論和掌握學習技能,而且要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英語教材中的許多內容也取材于生活,尤其是一些對話更是以討論愛好、喜歡的科目、課后進行的活動、相互問候、喜不喜歡購物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問路為主,對于教材中的對話內容,教師可以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并且讓學生根據主題進行想象來創編對話,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樣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提高了膽量和促進對基本句型嗯掌握,另一方面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仁愛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文章《Making New Friends》的時候,由于剛剛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習,還需要好好適應學習方式和熟悉同學,所以由教師幫助他們分組,然后布置任務讓學生針對“Where are you from? ”“ How old are you? ”等問題進行對話創編,其中加入各種問候語,并且自己圍繞單元主題創設情境在課堂上進行表演,以此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了解,而且初步了解這個班級的英語水平,以便于更好地改進教學模式。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英語這類語言學科,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要重視情感在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上的重要性并正確地融入情感教育,這不僅能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而且能實現自身情感修養的提升。進一步促進英語教學事業的發展,以此保證教學活動能幫助學生提升英語核心素養、建立健全的人格、最終成為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高虹.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情感教育探究[J].英語教師,2019,1903:76-78+84.
[2]李楊.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核心素養[J].中學課程資源,2019,09:38-39.
[3]周超.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初探[D].溫州大學,2017.
[4]鄧未星.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及創新策略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7.
[5]譚珍.初中生英語核心素養及其培養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