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偉 邱磊



【摘 要】目的:對結直腸癌患者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及病原菌和耐藥性進行分析。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治療結直腸癌患者數據資料,以分析出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及病原菌和耐藥性。結果:術后感染率為16.0%;感染因素有年齡、BMI、吸煙、手術方式、手術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糖尿病;共檢出139株病原菌;革蘭陰性菌對亞胺培南、阿米卡星、頭孢哌酮均有著較高耐藥性;革蘭陽性菌對青霉素與紅素均有著較高耐藥性。結論:結腸直腸癌術后感染率較高,感染因素與年齡、住院時間等有著很大關系,常見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預防術后感染應選擇廣譜抗菌藥物。
【關鍵詞】結直腸癌;術后感染;危險因素;病原菌;耐藥性
【中圖分類號】R735.34【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070-01
結直腸癌患術后感染不僅不利于術后恢復,也是導致患者死亡主要因素[1]。此次研究主要分析結直腸癌患者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及病原菌和耐藥性,如下。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治療結直腸癌患者數據資料,共計150例。
1.2方法
對患者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包括患者性別、體質量、手術時間等。此外嚴格按照《全國檢驗計數操作規程》中有關標準對菌株進行檢驗,使用微生物自動分析儀與其配套鑒定卡進行檢驗[2]。
1.3統計學
以結果P<0.05作為有顯著性差異,X2檢驗計數資料,SPSS19.0軟件加以對上述數據的處理。
2 結果
2.1感染發生率
在150例患者中,術后感染率16.0%(24例),其中腹腔感染率54.1%(13例)、肺部感染率8.3%(2例)、切口感染率20.8%(5例)、尿路感染率16.8%(4例)。
2.2感染因素分析
導致感染因素有年齡、BMI、吸煙、手術方式、手術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糖尿病。見表1。
2.3術后感染病原菌分布
共檢出139株病原菌。①革蘭陰性菌共76株(54.7%),其中大腸埃希菌38株(27.3%)、肺炎克雷伯菌11株(7.9%)、銅綠假單胞菌12株(8.7%),其它共計15株(10.8%);②革蘭陽性菌共45株(32.4%),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15株(10.8%)、表皮葡萄球菌13株(9.4%),其它共計17株(12.2%);真菌共18株(12.9%)。
2.4耐藥性分析
革蘭陰性菌對亞胺培南、阿米卡星、頭孢哌酮均有著較高耐藥性;革蘭陽性菌對青霉素與紅素均有著較高耐藥性。見表2。
3 討論
由結果1可知:結直腸癌術后感染發生率16.0%。
由結果2可知:年齡增加會降低機體各機能,再加上患有基礎疾病,進而降低了抵抗外來病原體感染能力;吸煙會損害呼吸系統,降低其免疫功能,利于細菌聚集在呼吸道;留置導尿管時間較長不僅會刺激尿路,更會損傷尿道黏膜,為細菌入侵提供了便利;住院時間長也就意味診療項目較多,不僅會降低免疫能力,也會與其它患者形成交叉感染;長時間高血糖不僅增加了并發癥發生,也利于細菌入侵,降低了機體抵抗能力[3]。
由結果3可知:結直腸癌術后感染病原菌有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真菌;主要感染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
由結果4可知:革蘭陰性菌對亞胺培南、阿米卡星、頭孢哌酮均有著較高耐藥性;革蘭陽性菌對青霉素與紅素均有著較高耐藥性。
總之,結腸直腸癌術后感染率較高,感染因素與年齡、住院時間等有著很大關系,常見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預防術后感染應選擇廣譜抗菌藥物。
參考文獻
[1] 周昕,高明娟,陳正權,等.結直腸癌患者術后感染的病原學特點及免疫功能的變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10):1531-1534.
[2] 張德重,王麗麗,陳炳合,等.結直腸癌患者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況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5):1105-1108.
[3] 孫遠南,范志坤,郭遠瑜,等.結直腸癌患者術后切口部位感染病原菌特點及術后感染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24):3796-3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