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牛
摘? 要:小學中段是作文的起步階段,學生也正是在此階段正式邁入作文的門檻。而此階段的作文要求相對于低學段的看圖寫話又有了一個難度檔次的提升。所以很多學生在初遇見作文時,往往會不知所措,無從下手。因此,教師要加強對作文教學的關注力度,培養學生的作文寫作興趣,從而提升其作文寫作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語文教師
本文認為,小學生寫作基礎的奠定和作文寫作能力的提升應主要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發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鼓勵學生自主積累語言這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這個世界一切事物的第一步,只有通過細致入微的認真觀察,學生才會對所觀察的事物有一個基本的印象和初步認識。而作文正是以實際生活為源泉的。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需要植根于現實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優質素材,再對自己學到的語文知識進行藝術性加工,從而真正提升作文寫作能力。對那些小學中段的學生而言,觀察是他們認識這個客觀世界的重要手段。通過觀察獲得第一手資料,才能為自己的作文寫作提供素材,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真實和生動。至于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可以從身邊入手。例如布置給學生課后作業“請你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觀察,并寫出自己為什么觀察該事物,以及觀察的最終結果是什么”。該課后作業對學生觀察實際生活提出了明確要求,學生把觀察的原因和現象寫下來的過程就是一個初步鍛煉他們寫作能力的過程。當作業交上來后,教師要仔細批改并嘗試用學生的思路和眼光去思索他所選取的事物,還需思索教師本人如何觀察這種事物,又能從觀察中獲得何種啟示。教師的思索過程可以直接轉化為指導意見寫在學生的作業本上,這也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打開思路,獲得新的認識,從而實現作文寫作能力的提升。
二、引發學生的抽象思維
文學作品起源于現實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之所以具有這種特性,主要是因為客觀世界所表現的現象經過文學創作者的藝術手法加工,具有了一定的抽象色彩,而這也是文學如此引人入勝的重要原因之一。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是寫出一篇優質作文的必要條件,因此作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求學生密切觀察實際生活以外,還應當引發學生的想象思維,最大程度上開發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具體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經常為學生營造相關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接下來開展合理想象打下堅實基礎。例如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幅圖片,圖片內容為:在一間教室內,一名學生拿著一把雨傘正在交給自己的老師。然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圖片描繪的內容進行想象并積極發言,不做主題的規定,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針對圖片內容有學生提出“今天下雨了,但是老師卻沒有帶傘。班長把傘借給老師,而自己選擇和其他同學一起打傘回家”,也有學生提出“同學在課間玩耍的時候在操場上發現了一把雨傘,由于不知道是誰丟了傘,所以選擇把它交給老師”。這兩種想象雖然在形式和內容上存在差別,但每一種都有理有據。每一種想法都可以作為一篇作文的立意。除了這兩種想象外,學生也可提出其他形式的想象,只要符合客觀規律和事物發展的邏輯就可以。所以說,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訓練學生形成豐富的想象力,才會讓它在寫作的過程中轉化為促進這篇文章質量整體提升的優質輔助元素。
三、鼓勵學生自主積累語言
語言積累在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作為一門語言性質的學科,學生掌握的語言內容越豐富,形式越多樣,學科綜合素養的提升速度才會越快,效果才會越明顯。沒有足夠的語言支撐,學生是無法寫好一篇作文的。所以在小學中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注重鼓勵學生進行語言積累,豐富自己的語文學科知識體系。教師要加強教學監督和激勵,以任務的方式布置給學生每天要摘抄的好詞好句,并定期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把學生在課文學習和考試中遇到的名人名言、唐詩宋詞以及成語格言等向學生進行重點講解并要求他們做好記錄。在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儲備的同時,教師也要鼓勵他們把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在作文中大膽應用,不要害怕犯錯。當學生出現應用失誤時,教師也不要批評學生,而是要向他們耐心講解自己為什么犯錯,從而幫助學生對相關的名言佳句形成正確認識,這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作文水平和綜合素養。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每周的固定時間設置一節作文課,在課上學生講述作文的寫作方式和基本技巧,教師適時引領深入交流,講解工作完成后布置給學生一篇文章進行練習,長期堅持這種教學方式必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
四、結束語
作文在語文學科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當小學中學段學生初步接觸作文時,教師要加強對此部分的教學投入力度,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能力,并為學生今后的求學之路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雷曉燕.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20(21):69-70.
[2]楊春梅.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20(2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