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書 吝秋梅
摘? 要:語文是小學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重點科目之一。小學階段語文的教學任務主要包括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文學素養。教師展開教學的地點在課堂上,而這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場所,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會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是必要且迫切的。本文以合理地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及采取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等方面為出發點,主要為了探索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策略研究
新課標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為了滿足這一要求,高效課堂的構建是必須要推進和執行的。因為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求,同時它也是大多數教師的教學目標。高效課堂帶給教師的,是更快的教學效率,是更好的教學效果。但面對目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從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采取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利用小組合作優勢開展教學等方面來逐一攻克,并且還要從此三方面內容出發,探索科學地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
一、組織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語文新課程改革提倡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營造了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宗旨,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感受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對學生的熏陶和升華作用,讓學生學會傾聽,提高了語言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講歷史人物故事》時,教師首先播放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教師談話:同學們知道哪些歷史故事呢?請同學們自由發言。學生們列舉的故事有西門豹治鄴、扁鵲治病、臥薪嘗膽、荊軻刺秦王、三顧茅廬等。從學生學過的課文入手,能夠勾起學生的回憶和聯想,講故事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接著,教師進入本節課的教學主題——講歷史人物故事中去。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推選出最擅長講故事的“故事大王”給大家講故事。講故事的同學盡量用生動的語言和表情動作打動學生,講的故事盡量完整,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在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意見相佐時,盡量用禮貌的語言提出來,與同學交流。講完故事以后,同學們小組內交流聽故事的感受。最后,教師讓學生從剛才聽到的那么多歷史故事中挑選出最喜歡的一個來表演出來,可以是“三顧茅廬”,可以是“負荊請罪”,也可以是“智取生辰綱”。通過合作表演,將講故事活動推向了最高潮,加深了學生對歷史人物故事的認識和理解。
二、教師強化教學設計,促進學生理解語文老師在教學前必須真正理解和掌握學生在小學階段下學習生活的心理特征和特點,學生在當前階段下,由于自身年齡的因素,好奇心普遍較為旺盛,對學習的熱情和渴望很高。但是,由于小學生與外界的接觸很少,認知能力較弱,因此有時小學生不能完全理解老師的意思,完成對于語文課程的有效學習,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程內容中實現自身行為方式的有效發展與進步。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強化并切實地發揮出相關的指導作用。語文教師應能夠不斷提高課堂設計水平,在為小學生上課時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并充分講解講課內容,以加深他們對語文教材知識的理解,實現學生在現階段下學習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月是故鄉明》這一節課程的教學時,由于學生自身年齡的限制,對于生活的感觸并不深刻,所以沒有辦法對于文章的中心主旨來進行深入的學習。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及時地根據學生現有的學習情況來進行趣味化的展示,同時教師也可以采用微課的形式來對于思想情懷進行詮釋,以此強化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實現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有效學習。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重視起對于課程理論知識的設計,讓學生能夠對于課程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學習。
三、借助信息技術,創新語文教學視角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中既有趣味橫生、曲折離奇的小說、童話,亦有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詩歌。正是由于語文教材中的文章以感性內容為主,且更為注重對學生積極情感的調動和思想感情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借助信息技術來創新語文教學視角,將文本所描繪的背景、環境及情景直觀地呈現出來,以此來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使語文教學更具豐富的情味。在教學《鄉下人家》一文時,我先是讓學生傾聽了課文朗讀,并借助信息技術展現了鄉村生活畫面及文字,以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使學生對文章大意及語言文字之美進行初步感知。在接下來向學生講解和分析文本內容的過程中,為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自認為最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之美的語句,并與同桌交流感受,在腦海中形成美麗的畫面。之后,我抓住幾個重點景物描寫,與學生一同進行了分析,并運用信息技術進行了直觀展示。如此,通過借助信息技術直觀再現文本情景,不僅創新了語文教學視野,豐富了語文教學內涵,而且還使學生真切體會了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四、運用角色扮演,強化學生情感體驗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中,信息的傳遞往往局限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留給學生自主體驗與感受的機會卻少之又少,但語文教學歸根結底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與互動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在傳授語文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運用角色扮演這一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感知感悟,以此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得以深入領悟文章意蘊。結束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要順應新課程改革發展的要求,不斷創新和嘗試有效的教學方法,創設寬松、愉快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開展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合作表演中提高聽說能力;適當進行拓展閱讀,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閱讀需求。
參考文獻:[1]羅莉.取法于課內 得益于課外——小學語文課內外讀寫結合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48):38-39.[2]方春林.以學為主 讀悟為本 教學相長——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的構建與應用[J].名師在線,2017(2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