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蓮
摘 要: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不僅要確保學生能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要注意的問題、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意義、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策略三方面,對重視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進行探討。
關鍵詞:數學教學;獨立思考能力;學習環境;綜合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9-0062-02
青少年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學生形成的學習狀態會對他們日后產生直接的影響。對于學生來說,數學學科是比較枯燥的,再加上教師某些不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的思考能力被抑制,這也是當前數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而獨立思考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需要從小養成的習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應從小抓起,落實于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必須對數學教學進行全面改革,想方設法激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要注意的問題
1.避免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一些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希望能培養更多的尖子生,使得學生的學習壓力倍增。為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部分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大量的作業,以鞏固學生的學習知識,檢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過多的練習會使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變少,也會讓學生原本的思考能力受到限制,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甚至還會讓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產生厭倦。這樣,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是極為不利的。
2.發揮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的作用
要想達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目標,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思考數學問題。從當前的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講解知識,整個課堂上都是教師一個人在講,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不凸顯。其次,教師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學生布置過多的練習題。若教師布置的練習題過多,會使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練習其他的題目。而且教師設置的題目答案都比較固定,會限制學生思維的發散,很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意義
1.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思考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互相作用的復雜過程,空有熱情的思考是不夠的,而沒有熱情的思考則沉悶而繁重,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最大程度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僅要重視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夯實,還要重視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只有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濃厚興趣,學生才能以思考為樂趣,以飽滿的學習熱情投入到學習中,進行主動而快樂的思考,進而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
2.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
教師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探討數學知識,從而在解題中針對遇到的難題進行解答與分析。同時,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而且學生掌握了這些知識,會形成良好的解題思維與解題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3.有利于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一定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分析,其與學生的合作能力、創造能力、交流能力等聯系也十分密切。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敢于提問,擺脫思維的禁錮,進行創造性的思考,以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策略
1.創設獨立思考環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能使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能力。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思考環境,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以教學“比的簡化”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通過提出與其有關的問題,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的環境:“講臺的長是50 cm,寬是45 cm,高是100 cm。同學們,有誰能告訴老師這個講臺的長寬高比例是多少?”學生們開始討論,有一位同學舉手說出自己的答案是“50:45:100”,其他同學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這時,教師并沒有第一時間肯定或者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這樣引導:“這個數字比較復雜,還能不能簡化呢?”于是,學生們開始陷入了沉思,并試著簡化。最后,有一位同學說出了自己的簡化結果為“10:9:20”,教師馬上讓這位同學說出自己簡化的過程。這樣,教師結合提問為學生營造獨立思考的環境,引導學生思考而不是直接給學生灌輸知識,能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2.精心設置問題,促進學生獨立思考
對于學生來說,疑問是打開他們創新之門的鑰匙,能將他們積極的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充分調動出來。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自我為中心,一個勁兒地給學生灌輸知識,將各個知識點都講得十分透徹,但學生在課堂上卻很少有機會主動思考問題。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對教師形成依賴感,養成不會動腦思考的習慣。由此可見,教師要善用提問,精心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問題。以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并沒有直接給學生講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而是通過三個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長方形與正方形各有幾個角、幾條邊?動手量一量,長方形和正方形各個邊的長度以及各個角的度數是多少?對比長方形和正方形每條邊以及每個角,你從中有何發現?這樣,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在主動思考、自主探究中主動學習,認真解決此類問題。與傳統的教學相比,學生在獨立思考中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提升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
3.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自主學習、主動思考,從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教學“統計”這部分的內容為例,教師可要求學生調查自己家每個月的電費、生活費、物業費等。在調查之前,學生應掌握一定的統計知識,并能夠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調查。在調查之后,還要求學生能夠自主設計統計圖展示自己家每個月費用的變化。這樣,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自身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發揮,能從中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提升獨立思考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培養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落實到每一節課中,每一個細節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立足教材,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探究,進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成為新一代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徐雪明.如何在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語數外學習,2013(04).
[2]孫艷芳.數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3(06).
[3]林洪春,周立新.例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應變和創造能力[J].數學教學通訊,2018(28).
[4]閆秀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9(09).
[5]鄧淑蘭.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