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云德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各學科學段都相繼開展了課堂教學的創新與改革,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育階段重要的基礎性學科自然也不例外。而創設情境教學以其靈活性和開放性的優勢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這也使得創設情境教學逐漸被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和數學綜合素養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設情境;課堂教學;策略探究
前言:由于小學數學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再加上小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大多處在發展階段,所以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普遍較弱,因此數學學科一直都被學生視作是難點學科。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情境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和發展需求,進而能夠創設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創設生活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學科相對于其他常規性的學科來說,其課程內容的抽象性和復雜性較強,這也使得部分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上具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大多數的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實踐教學時,都習慣于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而使得本就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變得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難以提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教學情境的方法,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課程內容進行有機的融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執教人教版一年數學下冊《分類與整理》一課時,就可以在正式授課之前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不同種類的物品,可以有多種水果、蔬菜、電器和交通工具。緊接著就可以試著讓學生思考和回答這些物品一般都出現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就會有學生回答出水果和蔬菜是在超市里,電器是在家里,而交通工具則會出現在馬路上。之后教師就可以順著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懂得分類整理的概念,讓學生試著回想這些物品是不是都出現在了特有的區域內,而且都是按照種類進行放置的。通過這種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
二、創設問題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鑒于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思維能力和學科基礎的最佳時期,而數學學科本身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進而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教學情境的方法,轉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進而能夠利用不同層次的問題設疑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動力,促使學生能夠跟隨問題導入逐步提升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教師在執教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除法》一課時,就可以根據學生之前所掌握的整數除法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教學出題:“小明周末到書店買書,一共買了5本書,花了26元錢,請問一本書多少錢?”之后就可以讓學生結合之前所學知識進行運算和解題,但是憑借學生先前有關整數除法的經驗無法解決商為小數的問題,因此就會促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認知思維結構。隨后教師就可以試著讓學生利用計算器得出正確答案,并對比整數除法進行反邏輯推理,就能引導學生得出小數除法的基本規律,從而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和邏輯思維。
三、創設合作教學情境,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當下我國的教育事業十分重視對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能夠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可以通過創設合作教學情境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有效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數學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例如,教師在執教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扇形統計圖》一課時,就可以在確保學生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統計和繪制方法之后,依照優勢互補的原則科學合理地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并要求各小組成員能夠利用課下時間,搜集和整理社區居民的一周用水情況,考慮到這一教學活動的可行性,教師可以讓各小組以自己生活的社區為主,選取若干戶居民進行調研和數據搜集,最后要將用水量和使用途徑制作成扇形統計圖,并在課上依次進行展示和分析。通過這一具有探究意義的合作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數據分析和整理能力,而且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打破傳統僵化的課堂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有利于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思維和學習需求,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前提,積極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從而通過創設生活教學情境,創設問題教學情境以及創設合作教學情境的方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全面強化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依玫. “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
[2]甄曉慧. 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聊城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