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曹慧


[摘 要]濰坊市果樹產業發展與煙臺市相比差距較大,但特點和優勢突出,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濰坊市果樹產業的發展,教學、科研可能面臨一次大的調整和升級。果樹教學基地建設應從突出區域優勢、面向產業問題、強化引領作用、有利于教學實踐和科研成果的示范推廣等四方面進行,以服務于濰坊市的人才培養和產業升級。
[關鍵詞]新舊動能轉換;果樹產業;教學基地;建設方向
[基金項目]2018年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本科教改項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形勢下,地方高校涉農專業群‘一體兩翼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M2018X303)
[作者簡介]張 坤(1980—),男,山東高密人,農學博士,濰坊學院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果樹學教學與科研工作;曹 慧(1966—),女,山西太谷人,果樹學博士,濰坊學院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教授(通信作者),主要從事果樹逆境生理與分子生物學領域研究。
[中圖分類號] S6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32-0138-03[收稿日期] 2020-01-15
果樹學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農業學科,其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既要服務于教學,又要符合當地果樹產業發展需求。濰坊市農業生產的組織形式、經營方式和運行機制,一直引領著全國農業發展,2018年8月,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得到國務院批復。2018—2022年,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現代高效農業專項規劃明確提出“調優產業產品結構,做強優勢特色產業,通過標準提升、高端引領,實現質量興農”,意味著濰坊果樹產業發展還將面臨一次大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果樹學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成為下一步地方高校果樹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果樹學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應因地制宜,突出本區域優勢和特色,弄清本區域果樹產業發展現狀,對果樹學教學實踐建設具有指導作用。本文分析濰坊市果樹產業發展的歷史規律(2000—2017年),并與煙臺市果樹產業發展相比較,確定濰坊市果業的特色和優勢,為建設高水平教學實踐基地提供方向。
一、濰坊與煙臺果樹產業發展比較
2019年濰坊果樹種植總面積近100萬畝,總產量160萬噸[1],煙臺市僅蘋果種植面積就達到280萬畝,產量近500萬噸[2],其蘋果出口量占全國1/4[3],特色鮮明、優勢突出。
(一)濰坊與煙臺水果總量生產情況
由圖1A、B可知,從2000年到2017年,濰坊水果總產量呈緩慢下降趨勢,其占煙臺水果生產量的比例由2000年時期的50%左右,下降至2017年的不到15%,煙臺市水果總產量增加迅速,從200萬噸增加到近600萬噸。從種植面積上看,濰坊水果種植面積下降了55.6%,到2017年其種植面積僅為煙臺的20%左右,而煙臺的種植面積增加36.8%。說明濰坊果樹產業發展發生較大萎縮,其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更要突出特色,提高水平。
(二)濰坊與煙臺四大類果樹發展比較
蘋果是山東省第一大水果,也是濰坊市種植面積最大的果樹。由圖2A、B、C知,從2000—2017年,煙臺蘋果產量增加173%,而濰坊產量降低63%,到2017年其產量下降到煙臺的5%以下;兩市種植面積變化與產量變化基本一致,比較兩地的單位產量看出,2012年以前濰坊蘋果的單位產量高于煙臺,但2012年以后降至煙臺單位產量的80%左右。
由圖3知,濰坊、煙臺兩地葡萄種植面積和產量差異巨大。濰坊葡萄產量在2001年達到生產高峰后,一直在較低水平徘徊,從2016年以后出現明顯上升。從單位產量看,濰坊的單位產量一直高于煙臺。
煙臺、濰坊梨的發展比較一致,均是種植面積明顯下降,產量總體保持平衡,其中煙臺梨種植面積保持在濰坊的3倍左右,而產量保持在濰坊的2.3倍左右。2015年以前,濰坊單位面積產量一直高于煙臺,2015年后兩地梨的單產趨于一致。
與煙臺比較,濰坊的桃有明顯優勢,2007年是發展高峰期,濰坊桃產量是煙臺的4倍,種植面積也達到煙臺的3倍。但濰坊的種植面積起伏很大,其中2004年到2011年種植面積下降了近50%,產量下降了30%左右,到2012年濰坊的桃又出現恢復性增長,并維持在1萬公頃以上。與梨一樣,濰坊桃的單位產量在2012年后低于煙臺。
二、濰坊果樹產業發展與教學實踐基地建設需求
(一)果樹產業結構與區劃
在前期發展過程中,濰坊果樹種植布局基本完成,但新舊動能轉換可能要求濰坊對果樹產業做出更大調整,這更需要細化不同果樹的優勢種植區,尤其是蘋果和桃,應以品質為導向,以可持續、綠色發展為目標。
(二)高水平建設與發展
在濰坊,果樹種植水平與蔬菜種植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與濰坊農業強市的地位不符。高水平建設與發展包括新的優勢品種引進,科學的建園與管理模式,最新的生產經營理念等。
(三)人才培養與實踐基地
農業人才包括一線種植、管理人員,政府決策人員和企事業單位科技人員與學生等,其種植、管理、經營等技能的培養需要高水平實踐基地。
三、濰坊市果樹學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建議
(一)突出區域優勢
設施栽培是濰坊最大的特色和優勢,在種植方式上應重視設施果樹種植實踐基地建設(如促早栽培、延遲栽培和避雨栽培等);設施管理也是濰坊農業的優勢,包括各類溫室的建設、光溫調控技術、智能化管理等。
(二)面向產業問題
機械化和綠色生產是濰坊果樹未來發展的趨勢,因此實踐基地應重點突出機械利用、水肥一體化管理、精準灌溉用藥和施肥等,以提高果園工作效率,增加收益,實現果樹種植的良性發展。
(三)強化引領作用
國家、省對濰坊農業發展的要求和定位很高,要求其引領中國農業發展。傳統種植理念的改變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吸收引進和建設各類示范園(包括國家級、省級、市級等),創新和展示新的品種、技術、機械等,這其中種植理念的創新是其占據引領地位的關鍵,新的種植理念應重點關注效率、品質、安全以及可持續發展。
(四)有利于教學實踐和科研成果的示范推廣
利用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這個優勢,引進國際國內最新成果、技術;加強科研與教學隊伍建設,尤其重視生產一線經驗總結與展示;加強政府、企業、農戶與科研教學單位間聯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參考文獻
[1]雷世俊.紅富士蘋果郁閉園改造技術[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13,(12):4-5.
[2]侯建強.煙臺:大力提升林果業機械化水平[J].山東農機化,2017,(05):16-17.
[3]王永軍.美國水果市場對中國蘋果解禁,煙臺蘋果迎來新機遇[J].果農之友,20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