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遠城
摘? 要:中學要發展體育運動,必須要有良好的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這是學校體育發展的基礎,也是開展體育教學的必備資源。了解農村當前中學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的現狀,對當前的體育課程的改革和實施有很大的幫助。本文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部分農村中學的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的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和相關的數據分析與統計,將這些具體的指標的分析結果做如下總結。希望通過本文的資料,能為相關方面的改革和研究提供一些可參考的信息。
關鍵詞:農村中學;場地器材;現狀;比較分析
隨著當前農村中學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體育課教學方式的更新,基礎課程內容的變化,對當前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實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農村初中體育課教學中,體育場地和體育相關的器材設備還不能滿足當前的需要,如何更好的對農村中學的體育課程進行更好的改革,需要對當前的體育課程發展現狀進行更詳細的了解,特別是要立足于當前體育課需要的器材以及相關的場地設置的認識和把握。因此,本文對農村部分學校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調查問卷并進行統計分析,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問題的提出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農村體育教學發展,當前農村初中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階段,中學體育教學需要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學科學習提供健康的保障[2]。當前中學體育課也作為升學考試的一個主要課目,目的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這就對當前體育課程的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農村中學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場地建設以及相關的教育課程所需要的器材的數量質量有限,影響到當前農村中學體育課教學的效果。部分農村初中的教學場地和體育器材的配備都是以現在的競技體育的項目為核心,雖然花費了較大的物力財力和人力,但是難以達到普遍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3]。此外,由于我們國家整體是發展中國家,基礎教育相對薄弱,特別是邊遠農村地區的教育經費相對欠缺,難以滿足所有學校的體育器材的需要和場地建設的需要。為了更清晰地了解當前發展現狀,我們對本地展開了全面的調查問卷分析和研究,希望得出一個總的結論。
2 研究方法
2.1 采用問卷調查法。發放120份問卷,收回83份問卷。只調查當地的初中部學校,以農村初中為主,班級規模一般是6~10個班的學校有12所,規模在 6個班以下的學校有11所。
2.2 問卷調查經過可靠性檢驗,可靠性系數為 0.94。
3 調查分析
3.1總體情況分析
總共調查了83所學校,共計學生1383名,其中學校有體育場面積平均每校為 7087.9m2。人均場地面積 8.74m2。
3.2 體育場地配置情況分析
在23所學校的體育場地建設中,10萬場地人均0.26m2。有些學校雖然人均場的面積達到10平方米以上,但是這些場地同時作為運動場地或者安排其他球類運動,很多學校出現排球場、足球場和籃球場多場并用的局面。
3.3體育器材配置情況分析
根據國家體委發放的體育題材配置的相關標準,當前本地部分學校器材配置主要為田徑、球類、健身和民族器材、輔助設施等6類[4]。從總體來看,農村初中的體育器材的配置水平仍然很低,在規定的27個項目中,大部分學校有籃球、籃球架、鉛球、秒表。所分析的83所學校總計缺項目達到1984項。按照規定標準部分學校的籃球籃球架、跳高架、橫桿、丈量繩、排球、排球柱、乒乓球拍、錄音機、劃線器、器材室、杠鈴架等項常規項目很多學校配置基本達到80%以上,一些農村的邊遠學校配置相對較少。
4 對農村中學體育場地和器材配置的思考
經過多年的教育改革和課程內容的更新,農村體育教學工作有了很大的進展,體育場地和器材有了較大的改善,很多學校基本能夠滿足體育課的常規運轉,但是由于相關的配置設施不到位導致場地難以充分利用。農村的體育場地相對簡單,更沒有游泳池和體操房等高檔設施。因此,進一步改善農村中學的場地條件,還需要提供更多的幫助。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學校的田徑場地和籃球場地相互重疊,雖然這兩個都是每個學校必備的體育場地,但由于場地有限重復使用。在學校的體育器材的配置中,很多學校的田徑類和球類的器材相對能夠滿足當前體育課的需要,各校體育器材配置中籃球、排球和籃球等平均的配置超過了國家規定標準。然而從農村初中當前體育器材和運動場地的實際配置情況來看,依然存在很多的差別,主要的問題還是項目缺乏較多。因此要想使這些項目,尤其是體育項目上的器材配置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當前農村體育教學不適宜發展競技體育,應該更注重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經過實踐證明,很多具有民族意味的體育項目才真正更具有世界性,例如中國的武術、印度的瑜伽、日本的柔道等。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東西,不一定非要把相關的教育器材都配置,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結合當前民族和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到當前體育課教學中[5]。例如:跳繩、跳皮筋、踢毽子等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同樣可以在體育教學中發揚光大。農村初中體育課教學中應該解放思想,突破傳統的競技體育思想的局限性,走體育現代化與當前民族化相結合的發展道路,為農村初中體育課教學發展創造一條新的發展路線。除了要加強器材和場地的配置外,還要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發展現狀,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孫群群. 湘西瑤族地區農村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研究[D].吉首大學,2016.
[2]胡玉樹. 岳陽市農村初中體育學設施資源的配備現狀及利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6.
[3]張佩玉. 鶴壁市淇縣初中體育器材現狀與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15.
[4]鐘海燕. 武漢市洪山區小學體育場地現狀調查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5.
[5]薛峰. 大連市農村中學體育器材配備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