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星
【摘要】農村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能力普遍低于城鎮,在交流溝通方面更是如此。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促進學生學習、合作方面具有其它教學方式所不能比擬的優越性。因此,不少農村小學數學教師都將這種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教學中,與此同時,縱觀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暴露出種種問題。基于此,筆者針對農村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問題提出對策。希望能夠使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上真正發揮實效。
【關鍵詞】農村小學;小組合作學習;問題與對策;小學生;數學教師
新課程基本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合作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單位,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配合、互相幫助,最終實現探究學習目的,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合作方式之一。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響應新課程的號召,更是農村小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一、農村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現狀及問題
其一,農村地區小學教師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認識不到位。新課程改革力度之大,波及范圍甚是廣泛。農村地區小學也積極順應教育改革浪潮,不少處于偏遠地區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師逐步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課堂上被更廣范圍地應用。但是農村地區的教師,長久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存有落后的固有教學思維,雖然進行了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但沒有真正樹立全新教育理念,最終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欠佳。具體表現為:有的農村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定位不清,僅將其作為活躍課堂氛圍的手段,對小組合作學習存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深層作用的認識不到位。如,劃分學習小組的標準單一,主要是依據學生成績、學號、學生座位號來劃分小組,難以促成小組高效合作;小組內缺乏明確的規則,導致學生在進行探究活動時無章可循,經常會出現學生坐“冷板凳”、借機閑聊等現象。
其二,農村小學生在集中注意力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方面表現較差。具體表現為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遇到困難時,會進行與同伴交流探討的為少部分學生,而更多的學生想要尋求教師的幫助與指導。學生與同伴交流討論時間相對較少,無法真正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
其三,教師監督與指導不到位。由于現實條件所限,農村小學數學教師雖負責的學生數目不多,但是一個二十五人左右的班級通常會劃分到三至五個學習小組,一節課下來,教師也不能對每個小組都做到全面指導,只能有選擇性地進行重點指導。教師的指導作用削弱,必然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特別是學習積極性不強的小組,甚至會出現難以完成學習任務的現象。
其四,學生羞于表現,也因此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學生思維發展情況無法全面掌握。這不利于教師總結經驗、改善教學。
二、農村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優化策略
針對上文所提到的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突出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例,對教師應如何有效促進學生合作學習提出以下具體措施:
(一)數學教師應科學合理劃分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包括三要素“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是“合作”與“學習”的前提條件,小組劃分很大程度會影響學生的合作以及學習的效果。因此,數學教師要根據具體的學習主題,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地劃分數學學習小組。從整體上看,要讓每個小組“勢均力敵”,以保證不同學習小組學習成果不會形成較大的差異。這有利于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可促進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從個體上看,要保證小組內部成員的差異性,要讓小組內的每個學生都發揮自身的優勢,形成互補優勢。因此,教師在對小組進行劃分時,不能僅僅依據學生的數學學生成績、座位分組,而是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性格等多種因素。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混合運算”的一課時,目標一是學生能夠正確運用運算順序來進行混合運算,目標二則是學會借助分數混合運算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在進行小組劃分時,主要是以學生在數學運算能力、知識運用能力方面的差異來進行劃分,將善于表現與平時不愛出聲的學生劃分到同一組。因此節課學生需要自己進行比較大量的數學運算,小組的成員人數較多比較合適,每個小組成員設置為5個以上。
(二)明確小組合作學習規則,強化對小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
農村小學生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留守家庭,大部分性格特點比較內斂,不善于與他人進行溝通。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平等、安全、開放的溝通平臺。數學教師要以此為契機,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幫助學生提升合作能力,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培養留守兒童更加開朗、樂于溝通、善于表達的良好性格。因此,教師要制定小組合作學習的明確具體規則,保證每個學生能夠在與他人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序、順利地進行。例如,教師要明確規定在有學生發表意見時,其他小組成員要認真聽取,不能隨意打斷。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不要對自己的想法正確與否感到擔憂。教師要促進學生就具體問題進行爭論、辯論。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對他人的意見進行指正以及完善,學會虛心聽取他人意見,正視自身的不足之處等等。
(三)增強教師的指導作用,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有效把控
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將課堂還給學生,突出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但是,由于小學生自控能力還比較差、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低,為有效保證合作學習效果,教師還不能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對學生“大放手”,讓學生完全自由發揮。相反,數學教師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獲得教師的方向引領,在學習重點、難點時獲得教師的思維啟發與點播,使學生茅塞頓開。對于如何進行有效地小組合作與小組成員具體分工,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但不強制學生接受、執行;在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探究活動時,教師可以選擇從旁仔細觀察,也可以選擇與學生一同進行合作,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幫助學生完成知識構建。
例如,在上文所提到的教學實例,分數混合運算教學中,啟發學生借助畫線段圖或者對數量關系進行分析,來加深對題意的理解。如果學生在列綜合算式時感到困難,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嘗試先列出分步算式,最后把所列出的分列式再綜合到一起。
(四)鼓勵學習小組成員自我展示,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客觀評價
教師不僅要擔任學生合作學習的引導者,還要兼任“評價者”。農村小學生表現自我的意識不強。因此,教師要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時積極展示自我,除了平時對學生進行鼓勵,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肯定與客觀評價。掌握每個小組的真實學習成果,評估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數學思維發展情況,不斷調整自身的教學方式,使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增強數學教學的針對性,提升教學實效。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種種問題影響到學生小組合作的效果、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只有真正意識到自身教學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予以完善,才能真正達成教學目的。從根本上講,這也是農村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的艱難過程。每一個農村數學教師都要不畏艱難,力爭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上做出突出的貢獻,培育出具有較高數學素養、發展全面的農村小學生。
參考文獻:
[1]楊勇芳.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年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專題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1631-1633.
[2]曹燕葵.農村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法的實施及優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1):108+110.
[3]盧少文.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分析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8(15):34-36.
[4]韓美玉.高三學生英語閱讀理解障礙及對策實證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