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敏
【摘要】未成年學生,寄托著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的期盼,承載著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希望。培優轉困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點,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認真探討的問題。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除抓好學困生的教育和轉化外,教師也要加強對優生心理教育與引導,防優生因驕傲而落后,因專注而離群,因粗心而失分,因挫折而放棄,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優生;心理教育;思考
未成年學生,寄托著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的期盼,承載著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希望。學校是未成年學生成長的搖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學校教育的得失成敗關系家庭的幸福、民族的未來。培優轉困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點,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認真探討的課題。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除抓好學困生的教育和轉化外,教師也要加強優生心理教育與引導,防優生因驕傲而落后,因專注而離群,因粗心而失分,因挫折而放棄,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加強心理教育與引導,防優生因驕傲而落后
毛澤東同志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一個驕傲的人,往往對鏡自賞、自吹自擂、浮夸失實、目空一切,忘記自小就學過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到頭來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優生,是成績出類拔萃的學生,會贏得很多贊許的眼光和掌聲,但也有部分優生因此而驕傲,因驕傲而落后。因此,教師要加強優生心理教育與引導,防優生因驕傲而落后。以2015屆的一個優生為例,他小學畢業后是以全校第一的優秀成績進入初中學習的。在七年級,由于學習科目還比較少,而且所學知識相對簡單,他每次考試都保持全級第一。八年級開始后,他慢慢滋生驕傲的心理。到了九年級復習,由于認為老師講的知識過于簡單,在七、八年級都已經學過,以為自己什么都會了,肯定能拿全級第一,在課堂上再沒有認真聽老師講課。結果由于沒有系統把握中考知識和解題方法,在第一次模擬考試就大栽跟頭,總分排名跌到全級第10名,其中歷史科差點不合格。在各科任教師對他進行心理教育和引導后,給他敲響了警鐘,使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驕傲的心理,積極配合老師的復習,在中考以全級第二的成績考上重點高中。
二、加強心理教育與引導,防優生因專注而離群
人是在社會中生活的,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一個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個人社會化,簡單地說,是指一個人從生物人發展為社會人并不斷適應發展變化的社會生活的過程”,是在社會中不斷進步的。優生因為專注于學習,成績出類拔萃,但部分優生往往因為專注于學習而離群。因為離群,不利于培養社會責任感,知識面也比較窄;因為離群,不利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際關系也比較差;因為離群,不利于提高綜合能力,核心素養往往跟不上。以2016屆一個優生為例,因為家庭困難有點自卑,所以她平時只是專注于學習,成績一直比較優秀,但在日常生活中少言寡語,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與同學交往少。雖然成績優秀,但在每次三好學生的評選中得票不高,甚至差點選不上。她認為大家對她有意見,結果更加自卑離群,只是埋頭學習。因此,教師要加強優生心理教育與引導,防優生因專注而離群。要引導優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生活中培養社會責任感,培育正確的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增長社會知識,提高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加強心理教育與引導,防優生因粗心而失分
每年中考、高考完,到公布考試成績時,往往聽到部分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有讀書命,沒考試命”。因為他的孩子平時成績優秀,是老師和同學公認的優生,可是一到大考試就失手,與平時成績相差較大,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在教育教學中,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考試時粗心大意等。每次考試,教師都強調同學們要準備好相關文具,嚴格按答題要求,做到認真再認真,細心看題審題,沉著應考作答。但是,總有包括優生在內的部分同學,因為粗心而“大意失荊州”,失掉可以拿到分數。因此,教師要加強優生心理教育與引導,防優生因粗心而失分。以2020屆的一個優生為例,他學習非常勤奮,成績比較優秀,但有時高有時低,因為他總是粗心大意而丟分,是老師和同學眼中有名的“馬大哈”。在2020年中考的第二次模擬考試中,他就因為粗心大意涂錯了答題卡,造成道法科60分的選擇題只得33分。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郭沫若指出:“天才多半由于細心養成。”可見因粗心而失分得不償失,再優秀的天才也需要細心養成。
四、加強心理教育與引導,防優生因挫折而放棄
在日常交往中,我們都會祝愿大家萬事如意。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遇到挫折。因為生活中引起挫折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包括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自身因素等。愛迪生說過:“失敗乃成功之母。”經受挫折能激發人的斗志,也會讓人們“吃一塹,長一智”,在挫折中積累經驗、吸取教訓。但是,挫折也會消磨人的斗志,甚至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從此自暴自棄。對于優生來說,雖然成績比較優秀,但難免有失手的時候。如果優生不能正確看待挫折,可能會就此放棄,從而影響將來的一生。以2009、2017屆的兩個優生為例,他們的成績都比較優秀,也都因為失手沒有考上市重點高中,被錄取到縣重點高中就讀。由于2009屆的這個同學沒能夠正確對待,自暴自棄,在三年后的2012年高考只考上專科學校。而2017屆這個同學上到高中后,更加發奮努力,在三年后的2020年高考考得574分,超理科本科線164分,超高分優先投檔線50分。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教師要加強優生心理教育與引導,防優生因挫折而放棄。只有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挫折,保持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才能戰勝挫折走向成功。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優生“高開低走”“泯然眾人”。從現代教育評價的角度來看,教育活動“必須服從和服務于促進學生成長發展這一核心”。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既要重視學困生的教育與轉化,也要抓好優生的心理教育與引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吳鐸.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
[2]教育部人事司.現代教育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