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紅玉 魯天學 楊丁歡
摘要:在新時期環境下,國家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十分重視,教育體系的教學觀念和教育模式也在逐漸進行轉變,其中體育作為教育中重要的課程,對學生身體素質提升以及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具有積極影響,為了更好實現體育體能訓練,學校也是不斷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探索,而軍事訓練科目具有系統性和規范性等特點,對體育體能訓練課的開展有著重要意義,下面,本文就針對軍事訓練科目對體育體能訓練課的意義和運用進行分析,希望對體能訓練具有幫助。
關鍵詞:軍事訓練;體育教學;體能訓練;訓練意義
從現階段體育教學來看,很多學生在體能方面都存在嚴重的不足,這一方面是因為體育教學的缺失,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學生體育意識的缺乏,為了更好實現對學生體能訓練,高校就需要重視體育體能訓練課的開展,而軍事訓練科目對體育體能訓練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其在體育體能訓練課中的運用對學生體能訓練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促進軍事訓練科目在體育體能訓練課合理運用,需要高校根據兩者的關系進行合理結合,這也是其體育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內容。
一、高校體育體能訓練教學現狀
由于受到我國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人們對專業知識學習往往比較重視,對體育訓練則較為忽視,正是這種思想的存在導致高校體育體能訓練沒有得到充分地重視,由于學校和教師沒有對體育體能訓練投入更多的精力,這也導致體能訓練效果的不足。同時,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學生往往沒有很多精力與時間進行體育運動的主動參與,僅僅是通過體育課程來進行體育體能鍛煉,并且高校體育教師資源存在不足,往往他們具有大負荷工作量,需要面對諸多班級的體育課程,如果再加上學時的有限以及場地的限制等,都導致體育體能訓練活動的開展造成影響,教師一般僅僅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內進行基本運動的專項技能以及體育知識傳授[1]。
青少年的體質體能呈現出持續性的下降情況,這已經不是簡單地當作教育方面的問題,其已經呈現出社會問題的特點,很多學生的家長都對孩子十分溺愛,過于關注和重視他們的專業知識學習,對他們的體育體能訓練則并不關注,對他們的要求也是以學習為主,由于他們沒有對體育體能訓練的意義具有客觀的認識,這就導致孩子對體育課程的不重視,沒有養成體育訓練意識,久而久之學生體育體能就會呈現出下降的情況。
二、高校主要的軍事訓練情況
在現階段高校教育中,和軍事訓練最為關聯的就是軍訓。往往高校按照大綱要求軍事訓練的理論學時要超過36個,且軍事訓練的時間也要不低于兩周,而在實際的軍事訓練中往往都是按照此標準底線,甚至還有不滿足訓練要求的情況,這就導致軍事訓練的時間比較短,往往學生在大量的軍事訓練內容中存在疲于應付的情況,盡管在短期內實現了軍事訓練的效果,對學生的軍事國防等教育觀念實現了強化,但隨著時間的逐漸推移以及學習氛圍改變,則學生就會恢復到原來狀態,因此軍事訓練是缺乏長效性的[2]。同時,在現階段高校軍事訓練中,主要是通過周邊專業部隊來實施軍事課程的教學,憑借這些人員能夠實現高質的軍事訓練效果,但這也對高校內自身軍事教師生存與發展的空間進行了壓制,進而導致這些教師自身能力不能夠得到提升和實踐,這對后期工作的開展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在現階段高校軍事訓練中,在教學內容方面存在固化情況,且軍訓的手段不夠豐富,存在較長的重復時間,在理論課程的教學中主要是對軍事和武裝力量等進行介紹,而軍事訓練主要涉及軍隊主訓和軍學共訓等,軍訓的內容沒有創新度,還是站軍姿、軍體拳和踢正步等,需要長時間和重復性的訓練,這對學生的軍訓熱情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三、軍事訓練科目對體育體能訓練課的意義
通過相關統計,我國高校學生的身體體能不合格率達到了70%,這也體現出我國高校學生身體素質以及健康水平已經是教育和社會問題,為了對這種情況進行解決,高校就需要注重體育體能訓練課程的開展。而軍事訓練科目是一種系統性和規范性的內容,其對高校體育體能訓練課的開展提供了依據,為了及時和有效實現對學生體能訓練,軍事訓練科目在高校體育體能訓練課中的引入十分必要。但在我國現階段高校體育體能的訓練中,主要還是采用傳統訓練科目,并沒有對軍事訓練科目進行有效的引入,主要的軍事訓練集中在入學后的軍訓中,因為軍訓的時間短,存在長效性的缺乏,所以需要在后期體育體能的訓練中進行軍事訓練科目的加入[3]。
軍事訓練的科目和大學常規體育課程的內容是存在一定區別的,往往軍事訓練的科目更加注重對軍事思想以及體能方面的訓練,注重思想教育和體能實效性的落實,而在大學常規體育課程的內容中,主要是對體育基本知識以及專項技能學習更加注重,兩者存在的差別性,也導致訓練的效果存在很大的不同。而將軍事訓練的科目在體育體能訓練課中的引入,就能夠在傳統常規體育課程教學中實現對教學內容的豐富,同時還能夠更加規范和標準性地對學生開展體能訓練,對體能訓練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并且還能夠使學生對體能訓練產生長久的體育習慣,促進其終身鍛煉意識的培養。
四、軍事訓練科目在體育體能訓練課的引入
(一)做好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
在高校體育體能訓練課中,對軍事訓練內容的引入,要對軍事訓練科目和體能訓練課的結合性進行考慮,確保軍事訓練的科目和現階段體能訓練課能夠實現有效的融合,在原來教學基礎上來實現軍事訓練化的效果,這樣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接受和掌握。比如,在現階段很多高校都設置有游泳課程,傳統游泳課程主要對基本游泳知識和技能進行傳授,而為了更好實現對學生體能的訓練,則就可以把軍事訓練中的泅渡和普修課程進行結合,借助負重游泳或者延長游泳的距離等方式來對學生體能進行鍛煉;另外學校還可以創新性的引入一些野外的生存訓練或者行軍訓練等體能訓練內容,增加這些訓練內容的課時和標準,來讓學生能夠按照要求參與到軍事訓練的科目中,由于學生對這些鍛煉內容存在很高的興趣,因此能夠有效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實現對他們自身體能的有效訓練[4]。
(二)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
在體育體能訓練課的教學中,想要充分發揮軍事訓練科目的效果,一定要確保軍事訓練具有充足的時間,因此這就需要做好對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對軍事訓練教學時間的分配中,要將其設置的比例占到體能訓練課程的40-50%,確保軍事訓練具有時間保障。比如,對學生體能訓練中的手榴彈的擲遠訓練中,可以設置12分鐘的基礎知識教學部分,對手榴彈的擲遠訓練實施徒手的分解和練習,在基礎部分教學中要做好技術動作的示范,并還借助分組法實施原地的擲遠和沙坑的甩彈等訓練。后對技能方面的教學設置35分鐘的時間,在體能的訓練中可以通過分組循環實施練習,要求學生在手榴彈的擲遠中結合跑動和匍匐等擲遠方式實施練習,這樣就能夠對他們實現體能的綜合訓練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科學創新
在高校體育訓練課的教學中,對軍事訓練科目內容的選擇和實施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首先,學校要對所選軍事訓練的科目具有一定的認識,相關教師具備良好的軍事訓練科目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確保他們能夠進行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然后,軍事訓練項目還要根據學校需求、學生以及校內場地和設施等綜合條件進行選擇,確保選擇軍事訓練的項目具有良好的落實條件;另外,在軍事訓練的內容實施中,教師不能對部隊的教學方法實施盲目的硬搬,往往部隊軍事訓練的內容負荷和強度比較大,因此教師要結合實際的教學需求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動,使其能夠滿足對學生的體能有效訓練即可,必要的時候還需要采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確保能夠對學生實現區別性、針對性和因人而異性的訓練效果[5]。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體能訓練課對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十分必要,為了實現高質高效地體能訓練目的,軍事訓練科目則對體育體能訓練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為了充分發揮軍事訓練科目的作用,就需要學校和教師采取有效的手段做好軍事訓練科目的合理引入,這對體育體能訓練課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學軍.探討大學體育籃球選項課中體能訓練的現狀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6,6 (26):50.
[2]王兵,咸興娜.高職體育課程融入職業體能訓練的對策探討[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 (5):64.
[3]張立軍,石貴軍,張學進.落實《軍事體育訓練與考核大綱》背景下的航空體育課程改革研究[J].軍事體育學報,2018 (2):275.
[4]韓逸勤.功能性訓練對中學體育課程改革的應用研究[J].體育風尚,2019 (6):23.
[5]赫忠慧,朱赫,吳尚輝.功能性訓練在高校體能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教學,2018,38 (7):31–32.
作者簡介:孟紅玉(1985-),女,漢,山西臨汾洪洞縣人,學歷:研究生,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魯天學(1987-),男,彝族,云南昆明人,學歷:研究生,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楊丁歡(1995-),女,漢,云南保山昌寧縣人,學歷:研究生,職稱:助教,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