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市場環境下,企業面臨的生存壓力巨大,企業是否有健康的現金流是至關重要的。本文闡述了資金管理的主要內容以及資金管理在生產型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總結了資金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諸如資金管理意識淡薄、缺乏有效的資金管理方法、未充分利用外部融資、盲目擴大投資等。本文在總結問題的基礎上,提供了相應的資金管理對策,包括提升資金管理意識、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體系、合理利用融資及外部資金、避免盲目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等,以期完善資金管理工作,為企業的生存及未來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資金預算;營業周期管理;融資管理
資金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貫穿生產型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過程,涉及企業的各個環節,資金是否能得到科學有效的管理,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及長期的發展。生產型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體系,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資金進行全方位的管理,確保企業現金流的正常運轉及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一、生產型企業資金管理概述
資金管理通常包括企業賬戶與日常交易的管理、資金預算管理、營運資金管理、融資管理、投資管理、風險管理等。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生產型企業涉及大量生產設備及大量存貨的投入,整體資產流轉速度相對緩慢,需要占用大量資金,資金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當前中國整體的融資環境相對不夠完善,對于生產型企業而言融資非常困難,特別是民營的生產型企業,迫切需要企業加強內部資金的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做好科學的資金管理,短期能保障企業正常的資金流轉,關系到企業的生存;長期能保障企業的可持續運營,關系到企業的發展。
二、生產型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雖然資金管理在生產型企業的發展中非常重要,但實際經營過程中,很多企業的管理層還尚未意識到資金管理的重要性,有些雖然有資金管理的意識,但并沒有運用科學的資金管理方法,也沒有充分利用到外部融資與資金,在資金管理的工作開展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資金管理意識薄弱
生產型企業的管理層平時主要關注的是如何獲取訂單及如何提升內部生產效益,有些雖然知道資金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但很少去重視資金的管理工作。對于財務部門的數據,企業的管理層關注更多的是利潤表現,而忽視了對于資金的科學管理。因為管理層的資金管理意識不夠,財務部門也很難落實資金管理的具體執行工作。雖然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經營目標,但從企業的長期發展來看,資金管理比利潤管理更為重要,企業利潤可觀但因為資金斷鏈而倒閉的報道屢見不鮮,反觀一些短期虧損但資金充沛的企業卻能健康生存。
(二)缺乏有效的資金管理方法
生產型企業相對金融性企業來講,雖然不是純粹的資金運營管理,但生產型企業的整個運轉實質,仍然還是一個“錢生錢”的過程,透過資金形成生產設備,將購進的原材料通過一定周期的生產過程加工成客戶所需要的產品并交付給客戶,最終收到客戶的回款又變成了資金。因此,資金的管理應該貫穿在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體系,實現科學有效的管理。但生產型企業通常沒有配備專業的資金管理人才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體系,資金管理工作基本局限在日常的現金管理,如資金收付權限管理、銀行賬戶管理、現金盤點等,并沒有透過生產型企業運營的實質,系統地對應每個環節運用合適的方法加強對資金的管控。
(三)未充分利用外部融資
因為中國融資環境相對不是很完善,生產型企業通常無法充分利用到外部的融資資金。很多生產型企業內部也沒有配備專業的融資管理人才,企業平時并不注重銀行關系的培養并逐步加大與銀行的合作額度,通常是需要資金的時候才與銀行溝通融資需求,企業內部對銀行的融資產品也不夠熟悉,無法有效的結合企業實際為企業獲得相應的銀行融資。很多生產型企業也不懂得借助股權融資,以及如何在不失去控制權的基礎上爭取外部資金。
(四)盲目擴大生產,過度投資
企業盲目投資導致資金斷鏈而倒閉的屢見不鮮。對于企業經營來講,擴大經營規模、持續加大生產投入并不一定是正確的決策。我國的企業家很多傾向于將企業做大,實現規?;a,但通常并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沒有去考慮是否有足夠大的外部市場,也沒有去考慮企業內部是否有足夠的管理能力與資金實力的支持等,盲目地開始擴大生產,導致企業資金鏈出現問題,甚至最后不得不接受倒閉的現實。
三、解決生產型企業資金管理問題的對策
為解決企業資金管理問題,生產型企業必須從上至下有高度的資金管理意識,運用科學的資金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體系,充分利用外部融資,避免盲目投資等,相關解決對策分項說明如下。
(一)提高資金管理意識
生產型企業應配備專業的資金管理隊伍,并加強企業資金管理培訓,提高資金管理意識及對于資金的風險控制意識。首先,企業內部必須明確資金管理的重要地位,從最高領導、業務與生產部門領導、其他各級管理負責人都必須充分認識到資金管理的意識。其次,財務部門必須有專業的資金管理人才,協助流程管理部門、各級領導管理層建立資金管理配套的流程制度。資金管理應從傳統的現金及銀行存款的管理延伸至整個企業運營價值鏈的管理,包括與企業息息相關的上下游資金管理等等。最后,企業風險管理必須包含對于資金管理的內審控制,對于資金的安全性、有效利用率等進行內部審計。
(二)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體系
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體系,包括事前的資金預算管理,經營過程中的資金有效利用管理,事后對資金預算與實際使用情況進行的對比分析,為后續資金管理優化提供反饋等。整個資金管理的過程,需要借助信息系統的建設,將企業的業務流與資金流緊密整合,并及時實現數據的共享。對于多組織的集團型生產型企業還需要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銀企對接管理等實現集中資金管理。
首先,財務部門需建立資金預算管理體制,明確資金流入與流出部門的資金預算職責,由財務部門匯總編制三五年的資金規劃、年度資金預算、月度資金滾動預算,每周資金計劃,前兩項著重于長期的、整體的資金規劃,后兩項側重于資金的日常管理需要,以便及時籌措資金應對資金的短缺,或對閑散資金進行短期投資管理。
其次,資金管理除了資金預算的日常執行,可著重透過營業周期管理展開,從供應商物料的進倉時間控制、物料的存倉時間控制,生產周期管理及固定資產的有效利用管理、在產品的生產過程及流轉管理、成品存倉時間控制、出貨時間管理、應收賬款與客戶信用管理等分段展開,配套內部風險控制,界定每一個環節的控制責任部門及責任人,最大限度地加快資產流轉,充分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最后,對資金預算的執行進行有效分析,并對營業周期管理的各環節負責人的管理結果進行績效管理,為后續資金管理提供改善反饋,持續優化資金管理全過程。
(三)合理利用外部資金
提高企業融資能力,合理利用外部資金,也是企業資金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可以通過合理利用債務融資、股權融資以及充分利用政府補貼三方面來展開工作。
首先,企業需在合理的資金負債率目標控制下,充分利用債務融資。企業需要配備有專業的資金管理人才,深入了解各類銀行的相關融資產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加強與銀行之間的合作。企業必須在資金寬裕的情況下建立與銀行之間的合作關系,并逐步加大與銀行的合作額度,如果等到資金短缺時再去與銀行溝通,獲得的融資額度相對更少且獲得資金所需的時間更長。外資銀行通常融資產品相對豐富且服務意識相對較強,企業可以搭配使用中外資銀行的各類融資產品。企業在與銀行的溝通過程中,也可以充分使用貿易類融資或供應鏈融資類的產品,減少直接現金提款類的融資,以充分提高抵押物的杠桿比例,爭取到更多的銀行額度并降低融資的資金成本。
其次,企業在保證股權稀釋不會影響公司控制權的情況下,合理利用股權融資。企業除了通過上市等取得公募股權融資之外,還可以取得私募股權融資。近年來,私募股權融資在中國逐步成熟,很多企業透過股權融資實現了企業做大做強的夢想。從種子期的天使投資,到創業早中期的風險投資,上市前的私募股權投資等都可以取得足夠的資金。企業需要配備專業的人才來協助企業取得股權融資的資金。
最后,企業也可以合理利用國家政策取得政府補貼。目前,中國正處在從最大的制造國轉變為高質量的制造國的轉型期,國家配套中國制造2025出臺了許多政策性文件,特別是在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方面,有大量補貼政策,生產型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政策來支持企業的轉型。在擴大生產前,企業可以了解各地政府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在一定的投資規模下,很多地方政府實行“一企一策”來確定相關的補貼政策。因此,生產型企業必須有相應的專職人員,透過整合資源,去充分的利用政府的相關政策來協助企業取得相應的資金。
(四)避免盲目投資
生產型企業在做出新的投資決策之前,必須要進行深入的市場調查,確保該項投資未來有相應的市場;必須有專業的財務人員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全面的投資測算與評估論證,以評估未來可能的投資回報在企業期望的范圍之內,同時評估新的資金投入是否在企業的風險承受范圍等;必須分析企業目前的人才儲備與管理能力是否能滿足未來擴大生產規模的需要。總之,一項新的投資必須是經過充分的調查與可行性論證之后的決策,以避免盲目投資給企業帶來損失或造成企業可能倒閉的風險。
四、結語
總之,資金在企業的運營中舉足輕重,資金管理必須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工作。資金管理是一項專業性比較強的系統性工作,生產型企業必須配備專業的資金管理人才,與企業領導者與各級管理者一起參與到資金管理的工作中來,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體系,拓寬融資渠道,合理利用外部資金,以加強企業的資金管理工作,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上的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金崇.淺析生產型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經營與會計[J].管理論壇,2018(24):132-133.
[2]林徽.加強生產型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思考[J].財務管理,2014(10):26-27.
[3]滕君.淺析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市場,2019(31):72-73.
[4]雷濤.淺析企業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應對舉措[J].經管空間,2019(10): 135-136.
作者簡介:
鄒鳳余,新永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