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晗
摘要:中職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教育階段,中職學生與普通高中生相比不僅文化知識水平較低,他們還不思進取、意志薄弱,在學習和生活中極易遭受挫折。中職體育教學肩負著抗挫折心理教育的重任,教師需結合中職學生的身心特點實施教育,提升他們的抗挫折能力。鑒于此,本文以中職體育教學中的抗挫折心理教育為解析對象,同時提出一些有效建議。
關鍵詞:中職體育教學;抗挫折;心理教育
體育運動對于學生的心理和體力來說均是一種考驗,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增強體質和塑造健康心理,幫助他們形成堅韌不拔、勇敢頑強的優秀品質,及有效應對挫折的心理素質。在中職教育階段,抗挫折心理教育是體育教學的關鍵構成部分,教師需了解中職學生易形成挫折心理的原因,借助體育鍛煉有的放矢的實施抗挫折心理教育,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
一、因人而異尊重個體差異,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挫折
體質是學生參加體育訓練的基礎,他們的個體差異在日常訓練中表現的較為明顯且直接,通過同學之間的對比極易被傷害或激勵。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各個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質條件、心理承受能力、個性心理特征均和價值取向均有所不同,所以當他們遇到挫折時的處理方式與態度也表現的不同。因此,中職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抗挫折心理教育時,要關注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考慮到他們的個性特點和身體素質等因素。針對內向型的學生要運用委婉的方法,通過表揚鼓勵、啟發誘導等方式吸引他們多進行團隊型的運動項目,像乒乓球、籃球、羽毛球,或一起做游戲等。而對于外向型學生來說則可以直接進行說服教育,設立更高的訓練目標,刻意制造挫折與提升困難程度,借此矯正他們自滿驕傲的心理,使其繼續上進。同時,中職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有針對性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挫折,使其了解到挫折是客觀存在的,在心理方面時刻做好應對挫折的準備,結合自身身體素質與能力保持恰當的自我期望水平,讓他們找準個人定位,制定切實可行的訓練目標,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并著重培養學生向上積極的人生觀念和心理態度,使其知道挫折是強者的動力、弱者的壓力,鼓勵他們勇于挑戰自己,最終解決困難和掃除障礙。
二、結合具體項目有的放矢,營造良好挫折教育情境
在中職體育教學中,運動項目有很多,學生遇到挫折與困難是隨時可見、無法避免的,教師要結合具體項目有的放矢的實施抗挫折心理教育,善于觀察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及時發現遇到挫折的同學,實時進行教育和引導,使其抗挫折能力得以有效改善。比如,在一次籃球比賽中,某一小隊因一名學生在關鍵時刻失誤葬送球權,導致本隊失利,不僅全隊同學都悶悶不樂,那位“失誤者”更是無比尷尬。此時,教師可以先表揚獲勝的一隊,并巧妙組織語言“這一小隊雖然失敗,但是能夠看出各個成員團結一致、努力拼搏,相信你們經過繼續訓練下次比賽一定能夠獲勝”。這樣通過實時教育和側面評價學生,培養他們正確面對挫折的方法與信心。同時,中職體育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挫折情境與提升練習要求等方法進行抗挫折心理教育,讓學生承受一定的心理和生理負荷,培養他們不怕累、不怕苦,勇于克服困難與挑戰挫折的心理素質。諸如,在障礙接力跑中,教師可以在操作上模擬野外逃生的情境,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小組成員都轉移至安全地帶,提升訓練的刺激性與緊張感,鍛煉他們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意志與精神。而且教師可以結合體育器材巧妙設置障礙,引導學生通過自身努力突破障礙,促使他們不知不覺的克服挫折、完善自我。
三、借助案例實施榜樣教育,刻意增強競爭意識培養
榜樣的力量可謂是無窮的,在中職體育教學中,面對挫折灰心喪氣、一蹶不振的學生,教師可以借助實例實施榜樣教育,引導他們向榜樣學習。中職學生還有一定的模仿能力,通常將某些具體形式當做自己模仿的對象,使其在榜樣作用下可深化認識挫折,激起他們內驅動力和上進心里,敢于面對挫折且戰勝挫折。例如,在籃球教學中,部分學生難以掌握動作技巧,教師可引入姚明的案例進行榜樣教育,講述姚明進入NBA聯盟之前在CBA聯賽表現的很強勢,在選秀前幾乎沒人看好,雖然以第一位外籍狀元的身份來到NBA,不過首秀表現的并不好,再加上語言不通、文化背景不同,令他遭受巨大的挫折,然后姚明經過刻苦努力和訓練短短的幾場比賽就證明自己的實力,最終獲得不少成就。這樣利于姚明戰勝挫折與困難的事跡成為學生的榜樣,使其精神受到鼓舞,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到籃球訓練中。另外,體育是一門及娛樂性、競爭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科目,激烈又緊張的競爭氛圍能夠引發學生拼搏奮發的斗志,使他們在不斷趕超同伴的同時提升個人運動水平。對此,中職體育教師應當刻意增強競爭意識的培養,教導學生要注重競賽的過程并非結果,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消除遇到挫折時的消極心理,讓他們以進取、平和的心態應對挫折和競爭。
四、總結
在中職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需把握好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機遇,借各種體育項目設計多樣化的抗挫折心理教育模式,讓他們面對挫折與困難時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增強抗挫能力與意志品質,使其敢于迎難而上,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茍宗權.新課程理念下中職體育教學模式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217-218.
[2]鄒海晏.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提升中職生的心理抗壓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1):84-85.
[3]章瑋,樂肇煒.中職學生體育心理素質培養與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1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