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摘 ? ?要】識字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認識、記憶、運用常用的漢字。看似簡單的學習目標,對于低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卻并不容易,因為他們本身積累的文字知識很少。而趣味教學措施則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有趣的漢字學習。那么具體的措施有哪些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 ?趣味識字 ?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085
眾所周知,識字學習對于每位學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影響了語文學習,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一定的影響。由此可見,識字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識字學習也是小學低階段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在這個階段的學生,都比較活潑好動,并且缺乏一定的學習的自覺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教學壓力。而在教學中采用趣味教學的措施則能夠解決這些難題。
一、趣味識字的意義
趣味識字教學是從傳統的識字教學發展而來。相較于一般的識字教學方式,更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教學更為簡單的同時,也提高學生對漢字記憶的有效性。
二、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一)運用游戲進行趣味識字教學
運用游戲進行識字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和本節課知識相關的游戲。大多數學生都喜歡有一定競爭性的游戲,所以游戲教學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認真思考,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在這樣充滿趣味的過程中,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出一個謎題:有個小孩叫白方,站在水邊看文章。然后給學生三到五分鐘的思考時間。學生可以通過構字法來找出謎底。先從“站在水邊看文章”,暗含了這個字的部首是三點水旁。然后又通過小孩的名字叫白方,以及看文章說明有反文旁,組合在一起最終的答案就是“激”。當然我們也可以運用創設情境的方法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記憶,教師可以讓學生來完成這個任務。比如有的學生舉出的例子,有個叫白方的小孩,站在河邊看文章,沒有留意到岸邊的樹上的果子落入水中,激起一段小浪花。情景十分富有詩意,也讓學生在這樣生動的描述中記憶文字。當然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識字游戲。常見的識字游戲除了謎語這樣的形式,還有詞語接龍、連字游戲。詞語接龍就是教師先組一個詞語,然后讓學生用詞語的最后一個字來組詞,以此類推。如教師先舉出“色彩”這個詞語,那么學生就可以組彩虹、彩衣等等。這樣的游戲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而連字游戲的形式多樣,可以是字音和字相連,也可以是字和偏旁部首相連形成新的漢字,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種類的游戲。在游戲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讓每位學生都能有效的參與進來。
(二)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進行趣味識字教學
創設具體的教學情景進行趣味識字教學就是指,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造具體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同時讓學生通過對情境的聯想加深文字的記憶。例如,教師在講“抬”這個字的時候,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先讓一個學生試著把講臺從中間的位置移到右邊。很明顯,這個學生辦不到,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他自己想一想辦法。學生通常會叫上其他同學一起來抬起這個講臺,而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學生就展示“抬”這個字,就是用手抬著講臺。教師還可以引入“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典故來告訴學生,要有合作精神。就像前面所演示的,僅憑一人之力是不夠的,在遇到問題和困難時,要通過與他人合作來解決。
(三)利用故事進行趣味識字教學
教師可以根據字形結構和字義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來幫助學生記憶。利用小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在學習的同時,也滿足了他們對于故事的渴望。比如較為經典的“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了一個白胖子”,就能通過的富有童趣的描述幫助學生認識和記憶“花生”這個詞語。同時教師可以制作一組圖片,對這段話進行具體的解釋。麻屋子就是指花生的殼,看起來就像是用麻布做的小屋子,而紅帳子則是指花生果實外層一層紅紅的表皮。白胖子自然就是看起來香甜可口的花生了。這樣形象有趣的方式,能讓學生感受到識字學習的樂趣,而取得的教學效果也肯定會比直接講花生這個詞語好得多。
(四)利用動畫來進行趣味識字教學
在識字教學中,也可以引入相關的動畫來進行講解。動畫有著豐富的畫面,能讓學生有更為直觀的體驗,減輕學生的理解難度。比如在講“休”這個字時,教師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講解。先選一小段“少年一休”的動畫,告訴學生所講的字就是“休”,然后再播放一個人在炎熱的正午,趕路之后疲憊靠在樹下乘涼的動畫,再對動畫進行解說,“休”字的構成,就是一個人靠著一棵樹。右邊的“木”字可以理解為“樹”。而在動畫的最后,還可以展示有關于書寫“休”字的視頻,讓學生明白起起筆、運筆、落筆的過程,加深對漢字字形的記憶。
(五)利用肢體動作進行趣味識字教學
很多漢字都與肢體動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比如“跑、蹦、跳、躍、踢、踩”這些字都有“足”字旁,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演示具體的動作,加深學生的理解。再如講“拿”和“放”兩個字時,“拿”是將物品從原有的地方拿起,比如教師將放在講桌上的黑板擦拿起來,而“放”是將手中的東西放到某一個位置,然后教師可以繼續演示將黑板擦放回原位。通過這樣的演示,學生會對字義有進一步的認識,而這樣的演示過程往往會深深的根植于學生的記憶中,達到長期記憶的效果。
(六)讓識字教學走進生活
生活處處充滿學問。讓學生在生活中養成識字的習慣,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來促進學生在生活中進行識字學習,一是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如今課外書的種類五花八門,如繪本、有聲讀物等等,然后讓學生將在課外書上學習的漢字進行分享。第二是布置一些讓家長共同參與的家庭作業,比如做集字手冊。可以讓家長將物品包裝袋、說明書、報紙上的字剪貼在一起。在這樣的過程中,能夠促進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陪伴,讓學生感覺識字學習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漢字是我國文化傳承的精粹,它有著豐富的含義和源遠的歷史,一個個方塊字里面有無限多的奧秘。而趣味識字教學,尊重了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讓教學變得不拘一格,充滿童趣和學習的快樂。在教學中,教師則要采用適宜的方式,讓趣味識字教學發揮更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祝文娜.妙趣橫生,趣味當先——識字游戲在小學低階段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10):103-103.
[2]晁貴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思考[J].新課程(上),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