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皓婷
【摘 ? ?要】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各行各業都受到沖擊,特別是在突發事件后群眾的心理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其中,高校大學生群體在突發事件后的心理健康問題也非常值得關注。本文將淺談學生大災大疫后的常見心理問題,堅持因人而異和積極干預的原則,最終為高校輔導員的學生心理疏導工作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大學生 ?突發事件 ?心理問題 ?心理疏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090
一、高校輔導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責任
作為高校輔導員,掌握突發事件防控的相關知識,了解大學生狀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加強正確的德育引導,都是輔導員高校的工作內容之一。2006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一般將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這四類。[1]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也明確指出,因地震、臺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災害對學生造成傷害的,學校有責任履行對學生的相應責任。[2]高校輔導員必須具備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這其中就包括輔導員需要及時穩定相關人員的情緒,能進行事后集體和個體的心理疏導。[3]
二、突發事件下的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大多數的災難親歷者在往后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出現一些消極的心理癥狀,大學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大學生群體普遍家庭環境良好,學生自幼受挫折能力較弱,面對天災人禍易產生情緒的波動和消極的心理狀態。如果親身經歷或親眼目睹了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對他們的生活,特別是對他們的心靈成長易造成傷害。高校輔導員只有掌握了大學生的常見心理問題,才能有效地開展心理疏導工作。
1.恐慌心理。高校學生是信息時代中社交媒體的主要使用群體,他們對信息具有敏銳的捕捉能力,一些微小的信息都將成為學生們茶余飯后談論的話題,加之網絡輿情的快速傳播,大學生群體間的恐慌感勢必有急劇上升趨勢。
2.焦慮情緒。突發公共事件,顧名思義,是突如其來的有規模的重大事件,突發事件是不可能按照預設來發生的,其在初期的摧毀能力未知,持續時間不明。學生難免會擔心和害怕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無法正常運行。過度的焦慮讓學生產生了情緒不穩定,煩躁易沖動,失眠多夢的現象。
3.抑郁心理。大學生有了突發公共事件的親身經歷,在一段時期內會顯得郁郁寡歡,容易胡思亂想,心情沮喪、狀態低迷,自我封閉,對外界有排斥的心理,對生活和學習缺乏動力,還會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現象,對學生身體造成極大傷害。
三、高校輔導員的心理疏導原則
1.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狀況采取不同的干預療法。[4]高校輔導員要因人而異,對癥下藥,根據學生的心理問題特征,確定出不同的心理干預手段,從而緩解學生心理癥狀,減輕學生心理負擔。
2.堅持積極主動的心理治療方式。高校輔導員應采取正強化的方式,給予學生鼓勵、肯定,是對學生內心的認可,盡量避免和克服消極的心理干預。
四、高校輔導員的心理疏導對策
高校要高度關注大學生在突發公共事件時的心理問題,保證學生的健康發展。其中,輔導員如何在突發公共事件后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問題進行評估和疏導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1.掌握學生心理狀態,對癥下藥,制定合理心理方法。高校輔導員作為與大學生接觸最頻繁、最密切的教師,可以較快地了解學生在突發公共事件后的情緒變化,掌握學生心理狀態。面對突發事件,輔導員要快速做出反應,要合理利用相關統計工具,收集、整理學生該時期的身體健康情況,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初步的評估。高校既要了解總體學生的心理水平,又要針對個別學生的問題,進行一對一的專業心理輔導。例如,有的人會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學校需要向家長或監護人聯系,并向專業心理醫生和心理機構尋求幫助。而有的學生只存在輕微的情緒波動,沒有其他不良心理問題,那么輔導員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放松方法,如腹式呼吸、適度運動、正念冥想等,平復內心的焦躁不安。[5]還可以鼓勵學生轉移注意力,將精力放在學習和生活上,以積極樂觀的心境面對突發公共事件。
2.整合高校專業資源,提供公共心理服務。輔導員應整合高校中現有的優勢資源,組織高校的心理社團、心理工作室和心理學專業人才等多部門,為高校師生可和大眾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具體可有以下做法:第一,高校要與專業心理人員與機構、組織合作,編寫突發公共事件下大學生心理調節對策的書籍,讓學生初步掌握心理疏導方法,面對輕微的情緒波動可以自我調節。第二,開通心理熱線咨詢電話。高校輔導員要善于傾聽,做一個傾聽者,分擔學生心理壓力,這樣既可以保護學生個人隱私,又可以幫助學生減輕煩惱。第三,開展線上心理咨詢。學生擅長互聯網社交,所以通過QQ和微信等APP線上咨詢,輔導員擺脫地域和時間上的限制,提升心理咨詢的工作效率。
3.關注學生心理反饋情況,不斷總結經驗,提升專業素養。高校輔導員除了要解決突發公共事件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還需要關注學生在事后的心理健康問題,為了防止學生在今后的心理健康再次出現問題,輔導員需要對學生事后的心理狀況跟蹤隨訪,與班級干部及時溝通,跟進個別學生的心理治愈情況。另外,高校輔導員還需要從學生心理輔導中總結經驗,主動學習與心理學相關知識,加強輔導員專業培訓,不斷加強學生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心理承受能力。讓高校輔導員在增加自身專業水平的同時,不斷推動高校完善應急管理體系,保障高校學生的健康發展,給予學生安全感與歸屬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S].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
00206/t20020625_81855.html,200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S].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4.
[4]趙旭東,劉中民.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讀本[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2.
[5]陳翔,胡志斌.高等學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M].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