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維靜 李敏
【摘 ? ?要】數學是初中階段非常重要的基礎科目,教學內容和教學難度都比較大,需要教師探索高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案例教學法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數學教學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很大幫助。本文旨在探討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 ?案例教學法 ?運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89
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僅僅依靠教師口頭上的講解,學生無法有效的理解數學知識,也很難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因此,教師需要運用案例教學法,選用典型的數學案例分析題,引導學生融入數學情境,利用典型案例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遷移。此外,案例教學法在運用時,需要教師精心的準備和科學的引導。
一、數學教學過程中,使用案例教學法有什么作用
(一)有利于學生較快的進入教學情境
初中階段的學生課堂學習的自覺性和自律性相對較低,尤其是初一剛入校的學生,課堂學習需要教師的督促。數學課堂教學需要學生很快的進入課堂學習狀態,跟隨老師的講解思路走,才能完整的聽講。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在數學課堂上先給學生講解相關的數學案例,由案例的講解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案例教學法有兩個要點,一方面可以通過典型的教學案例將學生帶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很快的進入學習狀態,思考案例中的問題。另一方面,案例講解相當于課前預習,也可以稱為二次學習。教師講解數學案例的過程中,即使學生沒有注意聽講,忽視了重點學習內容,學生也可以通過后面正式的講解彌補起來,相當于為后面正式學習的部分做一個提前預習。因此,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數學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彌補學習上的漏洞,促進學生對數學新知識的預習。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初中階段的數學側重于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那么教師就應該用恰當的方式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運用案例教學法,將數學教學中涉及到的數學公式和理論用案例分析出來。這樣的方式與教師直接講解理論知識相比,更加容易理解。
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聽懂,還要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數學知識并學會運用。數學非常注重理解性學習,通過案例分析,教師可以鍛煉學生的積極思考能力,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案例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推理,師生之間還能活躍的溝通和交流,所以,案例教學法也是一個讓數學課堂能夠變得活躍起來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的重要策略。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遷移能力
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內容雖然很多,學習起來的難度也比較大,但是有很多知識點是可以遷移的。比如數學公式,一個數學大題的解決方法不一定只有一種,也不一定固定的用一個公式解決。比如函數和方程式的時候,多個方程式運用到同一道題目中去也同樣適用。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尋找融合多個公式和多種解題思路的案例給學生講解,那么學生在遇到類似的題時,就可以將案例分析題中的知識點和解決思路,遷移到其他題目中去。數學教師不可能將每道題都講解一遍,學習數學還是依靠學生對知識的自主遷移。那么通過案例教學法,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典型解題思路,這其中涉及到的公式和解題技巧都是最典型的,適用于其他數學題。所以,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數學教學,能夠幫助學生舉一反三,通過學會一道題,能解決其他的同類練習題,這是案例教學法突出的優點。
二、如何利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數學教學
(一)自設或尋找典型案例
數學教學離不開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講解,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先要尋找或自己設計案例,要保障案例具有較高的學習意義,還要保障所用的案例能夠讓學生接受。互聯網的發展不僅帶來經濟的繁榮,還為教育教育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許多教學內容和教學技巧都能夠通過互聯網實現資源共享。數學也不例外,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尋找數學教學案例和講解方法,很多名校名師的數學案例講解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個平臺,尋找與數學教學相關的典型案例。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經驗自己設計案例。教師自己設計的案例更能夠綜合學生的學習效果,設計出來的案例對學生來說也能夠接受。因此,教師設計教學案例或是采納網上案例,都是案例教學法的關鍵步驟。
(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總結案例中的數學知識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引導和督促的作用,主要還是依靠學生主動學習,勤奮思考。尤其是數學,教師為全班學生講解數學知識,督促學生認真學習,那么學生不僅需要跟隨教師的思路學習,還需要自己用心思考。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講解數學知識的時候,著重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教師不一定要完整的為學生講解案例解題的全過程,先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可以讓學生主動分享解題思路和解決措施。比如教師在講解有關一元二次方程式的案例,在講解之前,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踴躍發言,針對這個案例,學生的解決思路雖然是五花八門的,但一定有學生自己的理由。教師要抓住這個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機會,把解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索。孔子說“不憤不啟”就是這樣一個道理,教師等到學生沒有解題思路,甚至無從下手的時候去引導學生,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三)利用適量的練習促進學生對案例知識的遷移
教師利用案例教學法講解數學知識,通過典型案例的分析,讓學生學會解決類似的數學題。那么通過一個案例講解,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至于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鞏固和運用,就需要教師督促學生練習。通過定量的訓練,學生才能更好地鞏固學到的知識。教師在準備練習方案的時候,既要結合案例中涉及到的數學公式和理論,也可以適當的添加新內容,適當增加訓練題的難度。教師針對案例分析中的題布置訓練題,可以在課堂教學上布置,因為教師通過課堂練習,能夠及時的給學生指導和答疑,效率更高。
總的來說,案例教學法的作用很大,為初中數學教學帶來了更加高效的教學服務。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時候,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教學積極性,并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科學、高效的案例分析題。最重要的是,教師要著重通過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遷移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玨,張仁津.讓數學文化走進課堂--“數學文化”中可融入初中數學教學的典型材料案例分析[J].科學導報,000(0z2):23-24.
[2]陳敏茹.探討遷移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16):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