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暢輝
【摘 ? ?要】獨立的思維和人格能夠帶領學生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引領學生展現自己的個性與創造性。而有效的獨立思維培養過程則寄寓在我們教師的教學課堂中,通過教師的有效講解、積極的培養與潛移默化的價值觀念灌輸不斷影響學生,最終幫助學生形成獨立的思維與人格。
【關鍵詞】小學數學 ?獨立思維 ?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190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深知將數學教學的課堂轉化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課堂的重要性和價值。小學生正處于觀念體系和思維方式極易被塑造的階段,需要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把握好教學的每一分鐘,利用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建立學生的思維學習范本以及加強教師的指導與監督來不斷推動學生的獨立思維成長和成熟。基于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對如何借助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行了研究。
一、形成有效的獨立思維范例,引導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形成有效的獨立思考方式
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中,小學生群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們本身在思維方面不具有突出的優勢,也沒有掌握有利于自身獨立思維構建的基礎方法。相比較于其他階段的學生,小學生提升自己的獨立思維水平更依賴于教師的指導,更需要合理有效的思維范本來做參考,在模仿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找到思維整合、思維構建以及思維提升的方法和技巧。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就要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樹立有效的思維模板,引導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在教一道涉及一次進位的兩位數加法的時候要給學生講清楚思考的方式和過程,接著再舉一反三,在原題干的基礎上進行二次改造,將題目變為涉及兩次進位的兩位數加法,讓學生模仿一開始的解題思路嘗試解題。這樣一來,教師就能夠在為學生提出一個有效的思考模板之后,引導學生繼續轉化思維、深化思考方式,不斷將教師的思路內化為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方式。久而久之,學生的獨立思維也能夠獲得相應的成長。
二、設計有效的課堂互動環節,為激發學生自主思考和積極表達創造更多的機會
有效的課堂互動既是教師檢驗學生思維成果和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師用于專門培養學生獨立性思維,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性和互動交流積極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合理設計互動環節,往往能夠為學生展現自己的獨立思考成果創造有利的條件,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素養。一方面,教師要設計好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環節。除了經典的教師指向學生的問題式互動外,教師還要積極嘗試讓學生把握一部分教學時間,開展翻轉課堂式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向教師提問,學生向教師提供自己多樣化的解題想法和思路,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獨立思維。另一方面,教師要設計好學生之間有效的互動環節。教師要積極開展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等,通過建立學生之間有效的互動交流通道來推動獨立思維和觀點的分享與交換,幫助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獲得新的提升與創新,為學生創造更多獨立思考和學習的機會。
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為獨立思維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撐
獨立的思考能力與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密不可分的,試想如果學生不具備獨立學習的習慣,不具備自主探究、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又怎么能夠獲得獨立思維提升的空間呢?因此,我們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必須要有效落實對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工作,幫助學生在體會好習慣帶來的好處和優勢的同時,不斷為學生提供有力的支撐,塑造學生獨立思維的穩固框架。在課堂上,教師要培養學生積極發言、認真聽講、主動互動等好習慣,帶領學生逐漸適應數學學習的模式和方式,并通過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習慣結構來進一步保障獨立思考能力提升過程的效率和科學性。例如,教師培養學生課堂上做好筆記的習慣,往往有利于支撐學生后續的獨立思考和反思。在課堂外,教師要培養學生積極研究拓展性問題、認真完成課后作業、主動參與小組討論學習的好習慣,幫助學生以一種更加高效、健全的方式參與到獨立思維的成長過程中,最終獲得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四、善于運用有效的教學工具,優化學生的思考和理解方式
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和獨立思維培養策略有時候難以跟上學生的實際需要,針對當代小學生思路更加靈活,思維更加跳躍這一特點,教師要善于在傳統教學之外,合理運用其他有效的教學工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輔助優化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理解方式,幫助學生以一種更加高效的方式展開數學學習與思維提升工作。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從一個已知的教學角度出發,啟發學生對其他的解題角度和思路進行思考和切入,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思路,優化學生的思考方式,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當然,除了多媒體教學外,教師還可以借助游戲道具等其他工具來創造不一樣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切入不同的學習視角,最終獲得多樣性思維和獨立思維的提升。
五、做好課后的指導與答疑工作,及時糾正學生思維培養過程中的問題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在逐漸形成獨立思維的過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很多時候,有些問題學生發現了卻沒有解決的辦法,而更多的時候,學生甚至無法找出學習低效、獨立思維建成速度緩慢的問題所在,從而為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埋下了較大的隱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早日克服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教師必須要充分利用好課后的寶貴時間,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提出有效的課后輔導與指導意見,糾正學生思維提升過程中的問題,幫助學生以一種正確高效的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獨立思維水平。例如,教師要建立相應的答疑機制,留出特定的答疑時間,對學生的錯題、問題作出指導,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式。教師還可以抓緊課間的時間,積極到教室中走動,及時發現學生學習方面存在的誤區,并通過巧妙的點撥來調整學生的思維前進方向,從而最終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這樣一來,教師就能夠將課后的時間也充分利用起來,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體驗
綜上所述,在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要充分做好自己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指導者、引路者和監督者的工作,帶領學生逐漸走出無規律的混亂學習境地,不斷形成規律性、系統性的數學學習思維和方法,并進一步提升自身獨立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俞國立.初中數學課堂提高學生互動參與的實踐與思考[J].新校園:理論版(5):169-170.
[2]趙紅起.科學運用多媒體,促進學生深入理解——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探索與思考[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