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萬軍
【摘? ? 要】在整個初中課程中,歷史是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涉及到學生未來的考試成績,還涉及到了解國家歷史,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這些方面,但就目前的初中歷史教學現狀來看,仍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本文將就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運用史料知識這一問題進行討論。
【關鍵詞】初中歷史? 史料知識? 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041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質量,其中教師可以將歷史史料合理地運用到歷史教學中,主要的史料包括文字、碑刻、圖片、口述史料、家譜等,利用這些史料不僅可以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還能夠讓學生獲得更為完整的歷史知識,對于全面地了解我國歷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將就其中涉及到的問題進行分析。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知識合理運用的價值
(一)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充分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歷史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利用歷史資料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教學,就能很大程度上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歷史知識,提高其積極性,在歷史史料面前,學生學習到的歷史知識將不僅僅包括書本上的知識點,對于相關歷史也將有更為全面而深刻的認識與理解,自然而然,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也將隨之提升。例如,教師在講解有關長征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利用史料向學生講述發生在長征路上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長征的不易以及革命前輩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正是由于教師合理地運用了歷史資料,學生對于課本上靜態的知識點才產生了較大的興趣,在未來的歷史學習中,學生才會有更加強烈的積極性,這對于提高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與歷史學習能力都具有較大的幫助。
(二)能夠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
考慮到初中生的接受能力與課程時長問題,初中歷史所包含的歷史知識較為簡潔濃縮,也就是說,簡簡單單的一件歷史事件其背后有可能包含這眾多歷史故事與人物,但考慮的諸多因素,在歷史課本上,呈現出來的內容并不多,因此,學生就很難單獨從課本上了解完整的歷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的運用史料知識,能夠快速地加深學生對于課本上所涉及的歷史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在教授《虎門銷煙》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向學生呈現當時情景的相關圖片,了解當時銷毀鴉片的真實情況,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當時的歷史狀況。教師通過運用歷史史料這一方法,學生能夠更加充分地了解歷史,而不是局限于歷史課本上所呈現的歷史知識。
(三)能夠提高學生歷史觀念
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歷史史料,除了能夠帶來上述兩點價值以外,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歷史的相關觀念。學生在接受歷史史料后,對于歷史事件有著更加清晰、完整的了解,更能充分地吸取歷史知識,在這種教學環境的影響下,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培養,樹立起較為正確的歷史觀念,面對不同的歷史事件時能夠做出正確的認識,甚至對涉及到我國乃至全世界的歷史能夠有著正確的歷史觀念。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知識合理運用的措施
(一)合理運用史料知識,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
初中歷史課本中涉及到諸多的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相應地,也涉及到諸多的歷史資料,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并不是將全部的歷史資料都呈現給學生,而是有選擇性地展現給學生,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采取學生最感興趣、最適合學生的歷史資料,再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以學生最感興趣的歷史資料知識為基礎,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教授《開國大典》這一知識點時,若是學生對影像資料較為感興趣,那么,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播放1949年天安門前的開國大典的狀況,借助這一直觀的影像資料,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當時的狀況。教師合理地運用了歷史資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主動、積極,對其他的歷史知識的學習也更有興趣和積極性。
(二)合理選用史料知識,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歷史思維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運用歷史資料知識時,首先,要選用合適、恰當的歷史資料來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契合教學內容,不契合教學內容的歷史資料,即使它再多,再充分,對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作用也較小,難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選用的歷史資料也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要選用學生切實感興趣的歷史資料,最好不要采用生澀難懂的文字資料,這不僅不能夠激發生的學習興趣,還會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對歷史知識更加不感興趣。在這兩點前提下,教師使用的歷史資料知識才能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產生正向與積極作用,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歷史知識,在長期的學習中,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也能得到較好的提高。教師在選用歷史資料時,需要注意的有:選用的歷史資料是歷史課本中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不曾涉及的歷史細節資料,只有這樣的歷史資料才能夠起到補充作用,歷史知識也更加直觀化、具體化,學生也能夠更加全面地學習與理解歷史知識,相對容易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三)適度運用史料知識,確保史料知識價值得以發揮
縱然歷史資料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教師在運用歷史資料知識時,也要注意適度地進行運用,而不是不限量、不限度地使用歷史資料知識。選用的歷史資料一方面要緊密契合歷史知識的重難點,對于較為重要的知識點,教師可以較多地使用歷史資料,對于不太重要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少量使用或者不使用歷史資料知識予以輔助;另一方面要結合課程時長,對于一些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很有幫助,但是很花費課堂時間的歷史資料,教師不應該讓其出現在教學課堂上,而是將其推薦給學生,使其利用課下時間學習,以作為對課堂知識點的補充。因此,教師在適度地選用歷史資料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充分地發揮歷史資料知識的最大作用與價值,既能夠達到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又能夠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歷史資料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價值,合理地選用、運用歷史資料知識,將歷史資料帶入到課堂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徐超.淺析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知識的合理運用[J].讀寫算:教師版,2016(48):169-169.
[2]楊偉.淺談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J].文理導航,2017(2):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