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云
【摘 ? ?要】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學習思維逐漸開始成型,并且在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下不斷完整化和體系化。因此,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要有意識地將數學教學的高度上升到思維和能力的高度,并通過完善教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轉變教師的思維來實現這個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 ?邏輯思維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008
邏輯思維能力是貫穿學生一生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要能力,它既能夠在現階段指導學生不斷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又能夠幫助學生打好思維基礎,從而更加從容自信地迎接未來高難度的學習任務。但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不是通過簡單的語言講解就能夠實現的,而是需要教師將這個目標細化到每一次的教學任務,每一堂數學課,每一個問題設計中,形成一種具有條理性、邏輯性、遞進性的教學風格。至于具體的教學策略則展示如下: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一方面,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數學學科始終一門極具特色與特征,兼具難度與深度的復雜學科。如果學生僅僅是掌握了表淺簡單的數學概念、數學公式等基礎內容和模式化的計算思路,而未能完整系統地了解清楚數學計算公式、概念、數據和模型之間的邏輯關系,未能理清數學計算的內在邏輯性和思維性,未能充分理解數學問題間的聯系,那么學生不僅難以在現階段保持有效的學習成果,更難應對將來更加復雜且抽象的數學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對學生相關思維和邏輯能力的培養,從而幫助學生在克服現階段學習問題的同時,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思維基礎。另一方面,小學生的思維具有極強的可塑性,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加,思維的逐漸定型,教師在改善學生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并且還難以取得顯著的成果。但是如果教師能夠抓住學生在小學的這段學習時光,抓住學生作為初學者的學習特征,形成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來調整學生的思考學習方向,改善學生的思維方式,那么學生就能夠及早調整自己的學習思路,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要貫穿教學的全過程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數學教學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簡單的書面知識和簡單數學理論的過程,教師更有抓住這個機會,對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和提升,從而將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策略細化和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的小細節和小環節中。
這一策略的形成主要源于以下兩個基本要點。一方面,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能夠服務于學生基本認知過程的完善和提升。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公式等基礎知識的時候,一直都在不停地調動著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并將各種各樣的思維方法用在數學的分析、比較、對比、推理等過程中。另一方面,學生接觸到的基礎數學知識能夠成為學生提升思維能力的重要素材。學生在了解概念和公式等內容的過程中,能夠不斷感受其中的思維性和邏輯性。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夠將基礎內容教學過程與對學生的思維培養過程分離,而是要充分利用好技能、知識教學的環節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用培養思維能力的環節來優化基礎知識教學的形式,促進兩者相連相融,從而最終將思維培養的環節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的過程中。
(二)從教師做起,形成具有思維性和邏輯性的講解風格
在小學階段,教師是學生最主要的模仿典范和學習模范,教師講課的風格,分析知識點的思路特征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獨立思考時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教師在講課的時候邏輯混亂,思維殘缺,那么學生又怎么能夠形成完整有效的邏輯思維能力呢?因此教師更要從提升自己講課的邏輯性和思維性開始做起,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典范,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邏輯性。
舉個例子,在分析一個較難的數學問題的時候,學生往往會因為數學思維能力和學習經驗不足而找不到解題的頭緒。這個時候,教師就要發揮自己作為經驗者的價值,通過具有邏輯性、層次性、思維性的分析過程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教師要從基本信息開始分析,譬如將題干中的關鍵數據、關鍵詞圈出,將題干中的文字轉化為直觀的模型等,簡化學生的認知過程。其次,教師再從這些關鍵信息出發,合理調用公式和解題模板,從而縮小問題的范圍。最后,教師再對問題細節進行探討,分析對公式等變形運用的可能性,并將數據代入計算,最終獲得答案。有了教師這樣一種模板化和有效化的思路分析過程,學生既能夠在課堂中獲得思維提升,又能夠在課后獨立做題的時候一邊合理模仿教師的風格,一邊鞏固課堂的思維成果。
(三)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轉變和趣化學生的思維提升過程
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就小學生的學習狀況來看,教師更需要做的是將思維的培養過程趣化和簡化,在適應小學生頭腦發育程度、思維成長程度的同時,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學習,幫助學生從最簡單有效的教學策略中找到適合自己成長階段的思維培養方法。基于此,教師必須要在充分考慮這些要素之后,將生活化教學的精神態度,將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教學策略帶入到學生的學習課堂中。
舉個例子,學生學習到在立體圖形,譬如正方體或者長方體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用小刀和橡皮來削出對應的形狀,并按照這些立體圖形的長、寬、高原則來進行細致的修飾和調整,從而幫助學生在生活化的探索中優化思考方式。
總而言之,教師借用數學教學課堂這樣一個平臺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個較好的出發點,做到了強化學生與數學學科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了數學學科的優勢,將數學原本的邏輯和思維屬性展現在了學生的面前,從而引導學生的思維不斷向數學的邏輯思維內核靠近。但與此同時,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要使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弱化數學學科的枯燥感和單調性,幫助學生在愛上數學然后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思維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向曉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7(2).
[2]樊有孝.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5(5):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