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圣友
【摘 ? ?要】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伴隨著新的課程目標和課程標準的制定,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也逐漸出現,為教師的實際教學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那么本文中筆者就重點針對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科教學展開探究,談談新時期教學改革環境下我們應當如何做好教學模式的選擇和應用。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物理 ?教學模式 ?應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4.004
教育的起源經歷了神話起源、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和勞動起源這四個階段,在此過程中我們對于教育的認識一步步明晰,從而對于教育的目的性也更加明確。當然,教育屬于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所以受到不同時期政治、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同社會環境下對于人的需求不同,所以教育的側重點和人才階段性的培養走向也有偏差,但是隨著社會的整體發展,現代教育教學體制確立以來,學校教育一直秉承著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核心目標在前進,朝著教育的終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現代化等方向發展。尤其是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的實施,直接提出學校教育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強調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那么伴隨著素質教育“人本”理念的提出,教學實踐中的教學模式和手段也就逐步實現了“大換血”,教學創新成為教學的主流形態。本文中筆者以初中物理為例,探究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從現代學校教育制度成立以來,常用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幾大類: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還有以情感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各個大類之下又可以分為不同的小類別,這里不再一一贅述,筆者直接通過下文的教學分析進行選擇性闡述。
初中物理作為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在初中階段剛開始分化為獨立的課程,涉及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難是毋庸置疑的,難學、難記、難舉一反三,這些都是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典型問題。那么如何去解決這一問題,在我看來就要從學生的學習特性和學科特性兩個方面入手,結合新時期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提出的“啟發”“探究”“合作”等教學模式的新理念實際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動性,結合新內容打造新課堂,從而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打牢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科素養,為進一步的物理知識學習奠定基礎。
一、語言講授,夯實基礎和啟發思維兩手抓
初中階段的教學實行綜合和分科相結合的課程設置方式,教學目標是結合小學階段的已有學科基礎,進一步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開設新的學科逐步向分科課程過渡。所以,初中階段物理、化學等學科都通過單獨學科的形式出現,并且知識開始傾向于專業性。因此,實際教學中我們能發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較低時,我們依舊要以語言講授的教學方式為主,在此基礎上要創新內容傳輸的方式,從而幫學生打好理論基礎,循序漸進地構建學生的學科思維。
首先,在知識講授過程中,我們要格外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實現新舊知識的環環相扣。所以我們要精心做好備課,在制定好每節課的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將每節課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重難點篩選出來,然后進行“向前聯系和向后延伸”,因為物理知識系統性較強,所以向前可以和以往學過的相關知識相聯系,促進學生的回顧和鞏固;而向后則是,備課過程中根據基礎定理和公式,做好復雜問題的思路延伸,從而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夯實基礎,同時深入思考。
其次,在語言講授過程中,我們還要注重結合物理學科的特性,通過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比如在例題講解過程中,我們不要直觀地給學生呈現解題步驟,而是要通過問問題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解題方向,猜想解題步驟,以及能夠運用到的公式、定理等,這樣教學的過程就成了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思考的過程,學生逐步從聽課變回學習,學科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拓展和提升。
二、引導探究,培養學生發現和質疑的能力
物理有解決問題的特性,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形成對應的解題能力,但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明顯不足,所以引導探究就成為新時期初中物理教學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首先,在引導探究教學過程中,我們最開始可以采取教師引導和學生集體探究相結合的方式,即啟發學生去發現去質疑。尤其是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講解之后引導學生對某一問題或者不同的解題方法展開以小組為單位的探究,先通過集體的力量和教師的引導,幫助學生打開思路,讓學生形成探究和發現問題的習慣。
其次,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這里所講的獨立探究僅僅針對脫離教師引導來說,學生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小組探究,然后以學習結果或者探究報告的形式呈現最終的探究結果,而教師是所有結果檢查之后的總結者和糾正者。獨立探究能夠進一步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系統思考的能力。
三、通過實際訓練培養學生的實驗和創新能力
物理本身是一門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尤其是初中物理知識的設置更加“接地氣”,如自由落體、摩擦力、壓強等都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結合學科特性,我們可以從實際訓練入手,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
首先,教學中我們要給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新課改之后的物理教材更加明確了實驗的重要性,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學校現有實驗設施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后盡快進入實驗環節,根據實驗的復雜程度實行單人實驗或團隊合作分工實驗,從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鍛煉學生理論應用于實際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激發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其次,實際訓練不僅僅是應用于課堂,還可以延伸到課下的實驗作業,如布置自由落體的對比等,通過簡單的小實驗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思考的能力,也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產生新的疑問,進而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提高其創新能力。
總之,對于初中物理的教學,作為教師我們一方面要適應新內容,抓住素質教育體制下初中物理教學的核心要求,然后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進而在教學過程中將各類教學模式融會貫通,實現教學創新;另一方面,則是要秉承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的需要創新教學模式,最終促進教與學、內容和模式相契合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浩.淺談如何創新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J].成才之路,2010(33).
[2]鄧磊.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學模式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