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正瓊
【摘 ? ?要】提問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旨在通過設置具有啟發性的數學問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提問教學法有效地運用到教學中去,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本文旨在探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提問教學法的運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提問教學法 ?運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094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不僅是提高數學素養,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還為了鍛煉思維,通過數學訓練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情況,利用提問教學法,設計靈活的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設計數學問題的時候,不是隨意地對學生提問,而是要考慮問題涉及的合理性和層次性,合理設計提問方案。
一、提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正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而數學教學為學生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契機。不管是數學計算還是應用題的分析能力,都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轉變能力有很大的聯系。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設計科學的數學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中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一些小學生做數學題非常依賴課后答案和家長、教師的講解,甚至有的學生拿到數學題,不積極思考,反而一直等待教師公布正確答案。很多小學生沒有意識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和作用,他們將數學練習題當作一種固定的學習任務,只為了完成任務而做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設計一定數量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有條理、有邏輯地進行分析。如果整個班級的學生都在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那么在無形之中就能給不愛思考的學生制造一種緊迫感,讓他們也勤于思考,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2.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很多小學生在心理上對教師有一種敬畏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害怕教師的批評和指責,遇到學習問題也很少與教師溝通交流。尤其是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解并不一定能夠一次性給學生講懂。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沒有中學生那么強。因此,教師和學生必須有效地溝通和交流,學生才能更好地提高數學學習素養。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提問教學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析數學問題,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給學生講解解題思路和方法。教師主動地給學生講解數學問題,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懷,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促使學生主動與教師溝通數學學習問題。因此,提問教學法對于促進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3.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一個班級的學生數量是比較多的,而數學教師只有一個。教師雖然能夠從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平時的課堂表現中,推測學生的學習狀況,但是這個推測不一定準確,需要教師通過平時的課堂提問,從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程度和準確性,來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況。
此外,通過學生對于課堂提問回答的積極程度,教師還可以了解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對于回答不積極的學生,教師就可以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提問中來。
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提問教學法
1.設計具有較好的啟發性和層次性的數學問題。教師在運用提問教學法的時候,需要慎重考慮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不僅要考慮問題的難度和數量,還要重視問題本身的啟發性和層次性。提問教學中問題的啟發性是指教師設計的數學問題需要有足夠的啟發作用。比如針對基礎乘法口訣表的提問,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乘法口訣表之前,可以設計簡單的口訣運算問題,讓學生總結其中的規律,再通過后面正式的講解,加深學生對乘法口訣表的理解。這樣的啟發式提問教學是在教新知識之前就進行的,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思考和總結能力,具有較好的啟發作用。此外,提問教學法的層次性是指教師提出的數學問題難度需要有層次性。比如教師在教學生乘法交換律的時候,需要有層次、有條理地設計問題。可以通過加法交換律引出乘法交換律知識。這樣一來,相當于給學生一個過渡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從由易到難的層次教學中,促進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2.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教師的提問。小學生處于心理發展的服從管理階段,對于教師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要求的重視程度較高。教師要利用好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在設置課堂提問的時候,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科學地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一方面,如果教師只是將數學問題布置給學生,而不事先進行科學引導,學生就無法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反而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可以事先給學生講解同類型的數學問題,再給學生布置這種類型的題,讓學生鞏固和練習。另一方面,學生主動思考數學題的積極性離不開教師的鼓勵。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的時候,可以運用適當的獎勵策略,鼓勵學生積極地回答問題。問題教學法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密切相關,在運用這種方式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先考慮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提問,才能實現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教學目標。
3.從學生對數學提問的回答狀況分析和改進提問的教學方式。提問教學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無論是教師設計的問題難度和數量,還是設問的方式,都是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狀況不斷改進的。對于小學生來說,提問教學對于他們的數學學習作用是有很大差異性的。比如,性格比較積極活潑的學生,課堂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相對較高。性格相對內向的學生,對于教師的課堂提問缺乏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注重觀察學生回答問題的狀況,分析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態度,及時改進自己的提問教學方式。此外,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提問教學法的時候,還應該考慮提問的方式。教師的課堂教學態度可以是嚴肅的,也可以是開放包容的,那么提問教學法也可以考慮用不同的教學態度提問。
總而言之,針對小學生的提問教學法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在設計課堂問題的時候,教師需要綜合考慮本堂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一定數量和一定難度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思考。教師還應該注重觀察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盡量讓每個學生都開動腦筋,積極參與課堂提問。此外,教師還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提問教學方式,積極嘗試不同的提問教學形式,給學生帶來豐富多樣的課堂提問活動,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應平.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問題設計[J].新校園旬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