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生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教育事業的發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科難度較高,所以小學教師以及相關教育研究人員正在不斷探究更加高效的教學方式,通過研究與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法能夠提高小學數學整體教學質量。本文針對小組合作學習對六年級數學教學的積極作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六年級;數學教學;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健全,相關教育研究人員致力于研究新型的教學模式,希望通過更加新穎的教學方式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小組合作學習法不僅能夠讓學生之間的感情更加深厚,還可以增加師生之間互動的頻率,活躍課堂氣氛,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特點
教師如果想將小組合作學習法應用到六年級數學課堂中,首先必須要清楚小組合作學習的含義與特點,顧名思義,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將班級中的同學分成不同的小組,每一個小組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進行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法與傳統教學形式有著本質上的差別,課堂的主體由老師轉變為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時間與自由活動的空間,有助于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其次,由于小學六年級數學是高段數學,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幫助與協作,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能夠被充分調動。小學六年級學生有著很強的競爭意識,數學教師可以將每一個小組看作一個整體,將個人成績比較改為小組成績比較,這樣一來,小組之間的成員就會互相幫助,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溝通合作,當他們意識到他們是一個團隊,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從個人成功轉向團隊成功,學習效率就會提升。
二、小學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現狀
小組合作學習法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與傳統小學數學學習方式存在矛盾,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腦海中的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已經根深蒂固,當同學們已經適應傳統學習方式時,他們就無法對新型教學方式產生興趣,就算老師將小組合作學習法應用到課堂當中,大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小組之間的成員交流很少,只有部分學習成績較好或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展現出十足的學習熱情,然而一些本就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的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不愿意發表自己的意見,只想聽取別人的結果,導致學習效果十分低下。通過早期實踐證明,大部分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漫不經心,認為自己已經擺脫了老師的控制,可以為所欲為,這些同學討論的內容完全與學習無關,等到討論環節結束之后,盜取小組內其他成員的討論結果甚至是其他小組的討論結果,這種“假學習”的現象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應用失去了意義,既起不到優化學習效果的作用,還會讓一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挫。
三、小學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合理運用小組合作方式的策略
(一)合理進行分組
合理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法取得成效的前提,教師在進行分組時要考慮到每個小組的綜合學習能力,每一個小組中既要有學習能力強的同學,也要要有基礎較差的同學,傳統小組學習教學模式中教師不重視小組成員的分配,老師覺得人員分配并不能對學習效果造成多大影響,通常讓孩子們依據學號進行分組,這種分組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可能會出現某一小組中全是優等生或者某一小組中全是差等生這一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一定要進行科學化、合理化的分組,確保每一個小組都能參與到課堂討論環節當中。例如,教師在分配小組之前,可以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一個小測驗,測驗中選用的試題難易程度要適中,以便檢驗學生們的綜合學習能力,測驗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根據此次小測驗的成績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中成績較好的學生與成績較差的學生比例要相當,成員分配完成之后,教師還要根據同學們不同的學習特點、學習習慣以及偏科現象進行人員調整,確保小組討論競爭的公平性與合理性,這樣一來,在小組討論學習過程中每一名小組成員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小組之間的實力相當,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與討論熱情能夠得到最大限度地激發,真正做到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進步。
(二)科學設置問題,激發學生好奇心
小學六年級學生依舊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他們在討論過程中可能會感到十分迷茫,進而失去討論興趣,要想改變這一現象,小學數學教師可以依據六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以及興趣愛好設置一些有趣的教學內容,并且科學設置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促進他們自主學習與分析能力的培養。例如,在教學六年級數學上冊課本中的“圓”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環節時就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教師可以問同學們:圓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有哪些同學可以與大家分享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圓?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們能夠彼此分享自己的觀點,也會加深同學們對“圓”特點的認知與理解,由此可見,小組討論學習法雖然高效,但還是需要老師設置一些引導問題,有了這些引導問題,同學們就明確了討論方向與討論內容,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同學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得到培養。
(三)教師給予積極有效的教學指導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當中的主體是學生,課堂上同學們分成不同小組進行討論時,教師無法顧及到每一個小組的討論內容,但是教師不能因此形成散漫的教學態度,教師始終要明白自己的職責所在,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效果。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改變可能會讓許多同學不適應,他們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討論的內容可能會脫離教學主題,導致他們陷入迷茫的境地,此時,教師一定要適當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給一些遇到困難的同學提供有效的指導,幫助他們脫離學習困境。當同學們正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時,教師可以在教室過道內來回走動,仔細觀察各小組的討論內容以及學習效果,如果有小組在討論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需要給予幫助,確保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順利進行。例如,老師在教學“分數乘法”這一節內容時,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掌握這一節內容中的基本概念,但是“分數乘法”這一節內容中有許多的細節,比如計算分數乘法之前應該先約分再計算,以及計算結果一定要約分為最簡式等,小組討論過程中部分學生可能會忽略這些細節,此時教師就要積極提供幫助,解開同學們的疑惑,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
結束語
總的來說,小組學習法作為一種新型學習方式,的確能夠起到優化六年級數學教學效果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將小組合作學習法合理地運用到六年級數學課堂中,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進而提高六年級數學教學的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馬世和. 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優勢,有效幫扶小學數學學困生[C].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貴陽會場)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87-89.
[2]鐘向龍. 小學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探討[C].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貴陽會場)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639-641.
[3]毛開章.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J].求知導刊,2019(42):80-81.
[4]蔣秀華.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營養含量》為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