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歸
摘 要:作文是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體現學生語言綜合能力。但從學生寫作情況得知,大部分學生在寫作時存在邏輯混亂或寫出的內容毫無新意情況,甚至部分學生為完成語文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而隨意拼湊素材,降低整體寫作水平。究其原因多和思維方面存在抄襲有關,因而凸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獨立寫作,消除以往寫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寫作質量和水平。對此,本文則從多方面分析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策略,望給予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作文是一項體現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的學習活動,也是一項借助思維構建文字的思維活動。隨著新高考深入改革,語文作文分值有增無減,正因如此,傳統語文作文教學已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發展趨勢和學生學習需求,學生寫出的作文存在較為嚴重的空洞化、模式化以及思維固定化等現象。所以,高中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作文情況和高考改革要求從多方面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最大限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1.回歸語文教材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高中語文教材收錄的課文均為名家名篇,教師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時可回歸教材,幫助學生做好寫作立意思維訓練。以《記念劉和珍君》與《小狗包弟》為例,上述兩篇課文的思維模式均為從個別到一般思維,教師可在此基礎上訓練學生掌握上述寫作思維。教師先為學生呈現兩則材料,其中材料一:某城市小區一戶市民家中的小狗的媽媽從生下小狗就去世了,市民只好讓求助鄰居家的貓媽媽喂養小狗,后來小狗與喂養它的貓媽媽建立深厚的感情,貓與狗和諧相處的畫面也被人們津津樂道。材料二:相關新聞指出,當前大小城市發展都需要外來務工者,此類群體已成為城市發展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上述材料能發現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一種“和諧相處”,其中小狗與貓媽媽,城市本地居民與外來務工者,也因此產生共性的和諧主題并在此基礎上探究人與事物的和諧相處,有著強烈的時代感。
2.觀察自然社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大自然充滿著無限魅力和神奇,生活則是多姿多彩,然而仍有大部分學生在寫作時下筆無物,出現上述情況多和學生缺少較強的思維能力有關,生活經常被繁忙的學習充斥,基本很少有機會親近自然或觀察生活,因而語文教師需指導學生觀察自然社會,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目的。首先借助景物類作文培養學生思維;通常景物類作文多圍繞自然界的景象展開寫作,如四季變換、大海河流、山川雨露等,同時也涵蓋現實生活中所處的社會環境。高中生在景物類作文中要緊抓景物特征。世界上沒有兩種完全相同的事物,每個事物都有專屬于自身的特征,需要深入、細致、全面地觀察景物才能準確描寫出景物特征。例如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針對景物類主題可從以下方面順利的觀察思維,如要求寫出一種植物在不同階段的生長特征,或h要求寫出一個地方四季景色以及不同季節景色特征。學生在寫作之前要長期細致地觀察四季變化,從整體到局部,逐漸放大景物細節,由此一來才能掌握景物在動態變化中不同階段展現的特征。其次借助人事類作文培養學生思維;所謂人事作文即圍繞人物和實際社會生活中的人與事展開的描述,其中寫事的重點服務于人,在于展現人物個性。例如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作者精準地描述108位好漢個性特征、聲音、形態、氣質等,而這些文字描述無法脫離作者對人物的觀察。語文教師可讓學生嘗試觀察市場或街道中的某個對象,如買菜的奶奶,修鞋的叔叔,買水果的姑娘等,緊抓人物面部表情和動作外貌,最大限度凸顯人物職業特征。通過認真且細致的觀察能在寫作中有效充實作文內容,增強文字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3.開展有效閱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相關研究者認為,思維能力與積累的信息量有著緊密聯系,甚至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如果信息規模大,那么就需要對其實施創新加工。通常個人具備廣泛的知識視野,思維也相對活躍,更有著較強的思維能力,該理論同樣適用于作文教學。一個人的作文無法單單依附于熱情,更要扎實的信息積累作為支撐。當個體的信息儲備越來越豐富,在寫作時才能下筆有物,展現思維能力。高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指導學生閱讀,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并融入到寫作實踐當中。當前人們普遍認為高中生的學習生活設基本圍繞學科內容,相對單一,其所學知識、信息科技、社會生活等聯系較少。事實上事學生因蓬勃發展的科學技術而擴大獲取知識范圍、空間、途徑,并非單單集中于教材。尤其會從課外閱讀文本中汲取更多地知識,當閱讀的文本積累到一定數量時,學生的知識容量也會相對增大,思維更加活躍。目前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大部分高中生都擁有專屬于自己的手機和平板電腦,課余時間也傾向觀看影視或綜藝,也不喜歡閱讀長篇文學作品,尤其認為部分文學名著難以理解且浪費時間。例如部分學生閱讀《復活》和《阿Q正傳》等小說就會產生枯燥感。但在觀看《七劍下天山》或《神雕俠侶》等影視作品則看的津津有味。出現上述情況多和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缺少閱讀有益的課外書籍,讀一篇好著作好比和一位有著高尚情操的人在溝通交流。例如部分學生閱讀《比爾*蓋茨》后十分欽佩蓋茨聰明的才智并強化求知欲望。有學生閱讀《鋼鐵怎樣煉成的》則被保堅毅的精神震撼與感動,增強自身戰勝困難的勇氣。高中語文教師可定期召開閱讀交流會讓學生暢談閱讀心得,或相互分享自己收藏的閱讀資料和制作的讀書筆記。學生會從有益閱讀中獲取真理,強化思維能力。
4.營造良好氣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曾有教育者指出,教師的最高本領即喚起學生內心深處對知識的渴望以及潛在的創造性。對于作文教學而言,創新思維是無法缺少的因素,但更需要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和技能。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德治,學生在寬松、民主、愉悅的環境中會產生良好的情緒狀態,并在此基礎上深入探索和學習,并能自主探究和思考以及不受思維限制的發表內心見解或提出假設,甚至還能自主且果斷地做出決策,實現真正意義層面超越自我和創新。如果缺乏民主、愉悅的氛圍,學生會十分顧慮,擔心自己的想法被否定或遭到教師的批評,長期以往就會壓制個人激情和聰慧,越來越依賴教師,甚至出現遲鈍和笨拙情況,必然不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教師要讓學生發自內心相信自己能寫好作文,當學生具備良好的自信心后就會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做的是改變以往作文評價方式,尤其要改變以往存在的滿篇涂紅情況,因為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千瘡百孔”則會認為寫作較為困難。優秀的語文教師應善于發現學生作文創新之處,如新穎的比喻、翻新的成語、文言妙用等,及時鼓勵學生,促使學生在作文中感悟到創新的樂趣與收獲的喜悅。例如在某次作文點評課,一位學生運用文字表達對父親的摯愛,但這位學生并沒有從日常小事著手,而是在父親送自己上學的路上轉身離去的背影,并借此聯想到小時候父親把自己抗在肩頭的畫面,情感十分濃厚。整篇作文構思角度十分新穎,教師在點評時則注重引導學生體驗作文中的創新之處。上述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也提起筆抒發內心情感,提高寫作水平。
5.結語
總之,思維是開展一切學習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更是高中語文作文重要組成。如果沒有思維,那么創造就會失去靈性,變得呆板空洞。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能實現語言與人文的高度統一,消除傳統作文教學和應試制度對學生寫作的制約,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實現預期課程目標。
參考文獻
[1]楊紅梅.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策略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
[2]張超.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
[3]黃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文理導航(上旬),2018,000(011):31,35.
[4]王利娜.培養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J].高考,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