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李帥
摘要:如今的小學音樂課程,課堂的靈活性和趣味性均有所提高,激發了學生們足夠的興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小學音樂更多地追求課堂的內容和形式,忽略了音樂本身的含義。在堅定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如何讓經典詩詞歌曲走進小學音樂課堂,成為了一線教師和教學專家非常關注的問題。本文探討將“和詩以歌 歌以詠詩”這一教學理念融入到小學音樂課堂的實踐研究,希望對提升小學生的詩詞積累能力及音樂素養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經典詩詞歌曲;小學音樂;實踐研究
引言:
小學音樂學科不僅僅是要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要提升他們自身的文化積累及其審美鑒賞。小學音樂作為小學課程的組成部分之一,不僅是構成藝術類教學的關鍵一環,更是在小學生素質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經典詩詞歌曲融入小學音樂課堂的現狀
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要創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模式,意在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新型的信息技術相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讓學生加大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理解,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旨在轉變教師現有教學模式的同時,改變課堂枯燥無味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中,教師往往過度的重視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轉變多元的教學模式,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中涉及到的每一首經典詩詞歌曲的講授都止步于學生如何在愉快的氛圍中學會歌曲,而忽視了講授每首歌曲所展現的歷史背景以及每首歌曲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在網絡快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往往單一的注重通過各種途徑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技能、活躍課堂氣氛,忽略了將經典詩詞歌曲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二、讓經典詩詞歌曲走進小學音樂課堂的策略
1. 充分利用課堂氛圍,培養欣賞習慣
小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中學生第一次接觸的集體,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新鮮事物和系統知識的開端。由于小學生的年級尚小,對于外界事物的認知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師作為其接受新鮮事物和知識的重要組成之一,應當合理的引導學生樹立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平時的音樂課堂中,相比于知識滿堂灌的語文、數學等主科課堂,其可操作性和能動性更強。教師可以在教授他們音樂知識、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愛好的同時,在課堂中引入音樂賞析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習慣。
以《魚戲蓮葉間》為例,來簡單闡述一下如何充分利用良好的課堂氛圍,來培養學生的音樂賞析能力。《魚戲蓮葉間》這首歌曲是出自漢樂府詩《江南》,在課堂上,教師首先通過課前準備好的PPT展示江南地理位置,以及“江南水鄉”、居民、小巷、河流等圖片,突出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生動場景,從每張反映著不同景象的圖片中引導學生體會江南的美。播放歌曲《魚戲蓮葉間》,讓學生們初聽。聽完之后提問學生從中感受到了哪些舒適的場景。之后教師通過MV帶領學生欣賞一下風景如畫的江南美景,正如歌中所唱的,詩一樣的江南,畫一樣的江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朗讀漢樂府詩《江南》,教師通過將經典詩詞與現實生活寫照之間相對比的方式,讓學生們充分了解江南的美,通過音樂感染,使學生們體會到明媚活潑的采蓮畫面和勃勃生機的青春。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都非常眷戀江南,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晚年時回憶江南美景,寫下了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憶江南》。通過回顧《憶江南》這首經典詩詞,讓學生們懂得珍惜與同學們相識、相處的這段美好時光,讓他們懂得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讓痛苦與后悔遠離過去,讓幸福與甜蜜永隨回憶。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簡單的學會了某一首歌曲的旋律,更多的是讓他們走進作者,走入歌曲,明白歌曲所關聯的經典詩詞,聆聽歌曲背后的故事。
2.充分利用創新模式,實現多學科融合
小學音樂的教學主要是以豐富學生課余生活,陶冶他們的情操為目的。對于現階段我國小學音樂的教育教學來說,將小學音樂課堂詠唱與經典詩詞相結合,同時對其進行充分的創新和實踐,不但能夠良好的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還能日益滿足現階段素質教育對于傳統文化積累的要求。與此同時,在小學音樂課本的編著上,作者也是別有用心的融入了很多傳統音樂的元素,如果教師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融入多學科的背景,這對加強小學音樂課堂中經典詩詞的引入是有很大幫助的。
以《詠鵝》為例,本首唐詩出自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古詩詞內容。作曲者運用古曲“關山月”的韻律為古詩《詠鵝》配音樂,歌曲是四二拍,音域控制在六度以內,沒有大的跳進,曲調簡單、清新、優美,瑯瑯上口,讓學生在聽覺、視覺的欣賞中加以朗誦、吟唱,使之感受到《詠鵝》這首歌中那特有的華夏情韻、栩栩如生的美境、天真活潑的童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本節課教師講述的對象主要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生活潑好動,集中注意力學習的時間不是很長,因此針對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不能太死板,應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來啟發和誘導學生,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想象力。教師可以運用朗誦法、欣賞法、教唱法、聆聽法、吟唱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教學思路可采取從欣賞鵝的圖畫,到回顧唐詩《詠鵝》,再到學唱歌曲,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聽、學、唱、演幾個步驟,使學生唱會這首歌曲。教師通過步步深入,環環相扣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體會鵝的形象和新歌的學唱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課堂上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師生接力唱、男女生接力唱、拍手唱的方法使學生學會運用感情演唱歌曲,明白休止符的用法。其次可以通過樂器伴奏、表演、繪畫的形式使學生體會到鵝的悠閑自得的形象。此外,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以學生朋友的身份進行教學,和學生融為一體。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一方面促進了教師和學生之間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良好互動,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同時將古詩詞和音樂教學相結合。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會了一首歌曲,同時也通過教師的引導一起回顧了唐詩《詠鵝》,在將經典詩詞引入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的同時,實現了多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實現師生互動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快速更迭的時代,目前各大社交平臺、社交軟件層出不窮,不僅方便了人與人的溝通,同時也方便了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群、釘釘等方式,實現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零距離”溝通。除了平時的課堂教學以外,教師可以通過群聊的方式來分享經典詩詞歌曲、舉辦相關活動等形式,讓學生和家長通過聆聽教師分享的歌曲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家長輔助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查找這首歌曲所反映的事件及這首歌曲所展現的文化背景等,進行賞析,然后每個家長將孩子收集到的資料分享到群里,供其他學生和教師進行學習。此外,學生也可以在群里給老師分享自己認為比較有意義的經典詩詞歌曲,這樣不僅能夠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狀態,還可以讓其他學生在一起學習和交流。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加入經典詩詞歌曲部分的教學,不僅可以督促教師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和家長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參與度。同時,對于學生來說,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可以更好的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良性互動,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們的視野。
參考文獻:
[1]呂雪晴. 談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實踐與研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9, 000(007):1-1.
[2]剡秀娟. 經典詩詞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詠唱的實踐與探索[J]. 新課程(教研版), 2019, 000(003):16.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三·五”課題:小學音樂教學中“和詩以歌”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XJK18BJC050)階段性研究成果。湖南省漣源市教研師資培訓中心,劉輝;湖南省漣源市藍溪學校,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