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峰 宋坤
摘 要:評書源于東周,相聲源于清朝,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其語言風格與表達技巧都別具一格,可謂中華傳統藝術之瑰寶。而播音主持藝術專業作為我國的一個新興專業,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要重視中華優秀傳統語言藝術形式,并具有借鑒、學習、兼收并蓄的意識,抓住并掌握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途徑和方法,讓自己離夢想越來越近。
關鍵詞:傳統曲藝;相聲;評書;播音主持專業;實踐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9-0222-02
一、引言
現階段,隨著受眾素質的不斷提高以及信息接收方式的多樣化,受眾想要獲得的不再是即時信息和純粹娛樂,而是想獲得更多的外部知識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一檔節目是否能夠獲得成功,關鍵也在于一個主持人是否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這一點在播音主持專業和演播藝術實踐運用中顯得越來越重要。
二、相聲、評書藝術發展現狀
近些年,許多優秀相聲演員在熒屏中頻現,他們嫻熟的藝術表現技巧、富有創造性的想象力使受眾印象深刻。他們不再局限于傳統曲藝界,跨界到主持界,備受受眾喜愛。因此,在播音與主持藝術創作中,融合借鑒傳統評書、相聲藝術形式,成為創新學習形式的新路徑。
(一)相聲、評書演員頻現主持的舞臺
當下,在很多電視綜藝節目中,我們會發現一些深受人們喜愛的相聲演員從嘉賓變成了主持人,但這并沒有影響節目的收視率,他們以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以及深厚的文化內涵得到了受眾的喜愛。以郭德綱為例,他可以說是一名優秀的主持人,受眾卻絲毫沒有對此感到意外,只是認為他的主持風格讓自己能夠放下遙控器,耐心看下去。
很多著名評書大師為電視節目主持方向的學習作出了巨大貢獻。例如,單田芳先生主持過《與單觀今》、劉蘭芳先生主持過《今古傳奇》、孫一先生主持過《未解之謎》等等,他們就是用評書的藝術手法來主持電視節目,用這樣的方式傳遞內容、描繪人物,使事件更加清晰明了。讓人們在放松身心的同時又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并且老少皆宜,這樣的節目毫無疑問受到了受眾的一致好評,收視率也較高。
(二)評書、相聲元素在廣播節目中的運用
中國之聲有一檔體育節目《體壇瑯琊榜》深受聽眾喜愛。節目用評書表達的方式全面介紹知名體育運動員的生平、榮譽、逸事等,再加之理性的評論,讓聽眾對體育項目和運動員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并從中獲得敢于拼搏、不屈從于命運的精神能量。主持人苗霖從小學習評書藝術,雖然大學就讀于播音主持專業,但他并沒有將評書藝術拋之腦后,而是想方設法將評書藝術與現代體育節目相結合,尤其是其別具一格的體育評書解說讓聽眾拍案叫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在現代廣播節目中,搭檔、多人主持的節目形式較多。這些節目就是融合了許多相聲的元素——捧、聊、侃、逗,主持人通過聊天的方式,以幽默輕松又接地氣的語言風格傳遞信息,滿足了受眾的心理需求。
三、相聲、評書藝術與播音主持藝術的關系
(一)評書、相聲藝術與播音主持藝術的相近性
姚喜雙教授在《播音主持概論》一書中說道:“播音主持具有傳播形成作用,具有了解和認識社會的作用,具有鼓舞、教育、激勵受眾的作用,具有語言表達的審美示范作用?!盵1]實際上,播音主持的作用在曲藝中也有體現。例如,評書和相聲藝術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勸人向善,傳播正能量,以通俗易懂、幽默搞笑的語言體現最真實的人生道理,讓受眾了解和認識社會。從傳播的作用來看,兩者之間具有很高的相近性。
(二)相聲、評書藝術與播音主持藝術同為語言藝術
語言藝術形式呈現多樣化,但目的是實現“表達”效果。評書源于東周,相聲源于清朝,二者較播音主持藝術來講,可謂歷史悠久,積累下來的語言藝術和表達技巧更是數不勝數,如讓人拍案叫絕的定場詩,完美的交流感、對象感和感染力等都是傳統曲藝的瑰寶。而播音主持藝術是新時代發展的產物,其播音感受與內、外部表達技巧和相聲、評書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屬于語言藝術形式。從信息傳播效果來看,多元化、創新性的語言表達形式更為受眾所接受,因此,在播音專業學習中融入傳統曲藝元素,獲得的表達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四、評書、相聲藝術在播音主持實踐中的借鑒
(一)在小說演播中的借鑒
評書演播和小說演播的共同點是用聲音演繹作品中的人物與情節。近幾年隨著各類聽書APP的誕生,評書與有聲演播的播放量一直不相上下。評書大師的作品播放量過億也不罕見,袁闊成、單田芳等著名評書大師的經典作品的播放量甚至達到了七八億次。這說明人們非常喜歡評書風格對稿件處理的表達方式。
首先,評書演播與有聲小說演播最大的區別就是“說話”語氣和畫面的精細傳遞。評書演員會對原文進行“再造”形式的二度創作,將書面語改換為日??谡Z進行講述,表情達意簡潔又清晰,同時能夠讓受眾對故事情節有初步了解。其次,評書演播會采用很多口技,如馬蹄聲、喝酒聲、兵器聲等。這些聲音能夠使受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使畫面中的人物情節更加飽滿生動。之后,對于故事情節的點評也是評書藝術的一大特色。評書自創立以來就是以“評+講”為主的藝術表現形式。故事和評論相結合,會讓受眾展開思考,對故事折射的寓意有自己的判斷與理解。最后,評書演播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凹吧﹥舫笥谝簧?,冶萬事萬物于一爐”“說書先生的肚,是個雜貨鋪”是人們對評書演員的高度評價,他們知識儲備較為豐富,張口就來,拿來就用,語言表達信手拈來。
(二)在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中的借鑒
現在的許多電視或廣播節目主持人會用方言主持,獲得了不錯的收視或收聽率。這說明人們對傳統的、本土的或熟悉的藝術形式易于接受,若在節目某一個版塊中,主持人借鑒融入評書等傳統曲藝,一定會吸引受眾。
曹可凡老師在《道·業·惑(“實”說主持)》一書中提出,他在電視節目主持的教學方向當中,提倡向相聲學習,廣泛了解并學習相聲的4門功課,他認為這可以有效地提升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綜合水平。[2]結合上文中相聲演員在主持方面取得的成績,我們更應仔細考究成功的原因。相聲的4門功課,即“說、學、逗、唱”值得在播音主持專業學習中仔細借鑒,當然借鑒并不是全盤接受,而是要學會適度轉化。
五、借鑒途徑
(一)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重視
樹立文化自信,傳承優秀文化,高校播音主持專業從曲藝中受到啟發,結合曲藝元素,創新教學方法,也許可以給學生起到一個很好的導向作用。主動地邀請評書、相聲藝術名家進入校園,向學生傳授自己在舞臺上、在演播中的優秀經驗,使學生重新認識傳統曲藝,獲得啟發。
(二)主持人及學生個體的重視
博覽群書,用心積累生活點滴,用愛傳播大千世界。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應具備創新意識,重視中華優秀傳統語言藝術,并要學會適當借鑒、學習、兼收并蓄,關注一切能夠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途徑和方法,讓自己離夢想越來越近。
六、結語
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不妨嘗試借鑒曲藝,創新發展,將其在傳統語言藝術中的優點、長處與播音主持專業學習結合起來,集百家之長,揚自家之優勢,提升自身的專業競爭力,讓自己在未來的職業規劃中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同時為受眾帶來全新的視覺盛宴與聽覺盛宴。
參考文獻:
[1] 姚喜雙.播音學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3-25.
[2] 曹可凡.道·業·惑(“實”說主持)[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24-48.
作者簡介:李旭峰(1987—),女,山東日照人,研究生,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
宋坤(2000—),男,山東臨沂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