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紅
摘要:在教育教學中,質量是主要的“干道”。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能夠牢記“以人為核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能夠真正的掌握知識并理解透徹。教學質量能夠推動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索知識去找尋數學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本文將從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這一重要性入手,針對存在的現狀與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教學;優化課堂教學;教學質量
引言:
在小學教育中,數學一直是備受關注的一門學科,學生如果在小學階段能將數學學好,那么在未來的數學學習中就會輕松很多。現在的教學方式仍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而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太多學習壓力,學習的自覺度不高,很難對缺乏“活力”的傳統課堂產生興趣,不利于開展有序的課堂教學。所以,教師需要對教材了如指掌的同時,學會簡單明了的傳授知識,讓學生能真的聽懂知識并愿意與教師進行知識上的溝通,這樣學生便能夠在課堂上完成對知識的掌握。
一、優化小學數學課堂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親切的溝通,了解學生們各自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和學習態度,并對學生現有的一些錯誤的學習觀念進行糾正,以此來真正了解學生現在的學習質量。在精準的把握住學生的學習狀況后,教師可以適當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努力構建一個輕松、和諧、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是一切的開始,當學生對上課不再產生厭煩、抵觸的情緒后,課堂的學習氛圍將變得濃厚,學生的學習水平自然而然就會提高。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未從幼兒時期的玩鬧中完全脫離,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學生經常會因為無法集中精力聽課而做小動作、打瞌睡、好奇課堂外的小動物,這些課堂上的惡習不但會影響想要好好聽課的學生,還容易打斷教師的教學思路,導致教學無法順利開展。所以,為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必須舍棄固有的傳統教學模式,經常和學生們進行溝通,對學生真實的學習態度要做到心中有數,吸取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學習并引入多樣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熱愛學習,愿意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的遨游。
二、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現狀
俗話說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立足于不敗之地。要想優化小學的數學課堂,需要了解并掌握現有課堂的現狀。當教師能夠找出現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才能有針對性的給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會忽略學生的學習差異,只為大多數學生講課
并不是所有人的學習能力都是一樣的,每個人的學習能力都會因為家庭環境的不同和多樣的興趣愛好而產生差異。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差一點,對于數學的知識不那么敏感,有的學生學習強一點,在課堂上不僅能夠熟練掌握數學知識,還會想要更深入的學習下去。課堂不是大部分學生的課堂,而應該是全部學生的課堂。很多老師現在仍沒有這種意識,他們在課堂的實際教學中,只是跟著班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步調走,忽略了部分學習能力稍弱一點的學生。有的老師認為,課堂時間很短,如果按照學習能力弱一點的學生的學習步調來進行授課,就會大大降低課堂效率。有些老師在教學當中甚至只關注學習好的學生,回答其他學生的提問都是敷衍了事。這樣的差別對待,不僅嚴重挫傷了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嚴重一點還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只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只有當學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時,教師才會感到滿意。誠然,考試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但若教師將目光只局限于考試成績,反而會影響學生忽略了學習的意義。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不夠及時,教學探究流于形式
課堂上良好的溝通,能很好的反應出學生的困惑,也能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很多學生在產生疑問時,反而不敢去詢問老師,造成這種狀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師過于威嚴,學生自然會產生對教師的畏懼,不敢與教師進行溝通。數學的學習是有聯系性的,學生沒有解決的疑惑極有可能會影響后續的學習。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很多教師能夠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也會進行一問一答、題海戰術等探索性的教學,這些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因為這樣的教學探索依舊沒有擺脫傳統的思想意識,致使教學探究只不過流于形式,不能有效且徹底的促進教學質量的改變。
(三)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過于蒼白和單一,不利于學生多角度地進行思考,不利于學生思維空間的發展
為了改變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枯燥,教師通常會在課堂上通過提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如果教師能夠提出具有引導性且能夠幫助學生記憶數學知識的提問,這無疑會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同樣的,學生如果能夠在課堂上自信的大聲回答出老師的問題,不僅容易建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其學習積極性還會受到調動,從而幫助學生愛上數學。但在現實中,很多教師的問題并不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提出來的,這些問題與實際教學內容不符合,學生也只是為了回應老師而被動性作答。這樣蒼白的提問將會大大降低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有很多教師在提問時,總是會重復的提出相類似的問題,這樣單一的問題雖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但會局限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和思維空間的發展。
三、優化小學數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設立分層教學目標,實現分層教學
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擔任著引領學生學習的角色,所以教師應該主動跟隨時代的潮流,學習研究新型教學觀念,在了解全部學生學習狀況的同時,能夠設計出由易到難的分層次教學目標,在保證全部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得的同時,開展互動性強的小組合作活動,幫助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一步一步地分層次講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具體特征,再通過小組合作,幫助學生自主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空間特點。
(二)實時與學生溝通,創設趣味性教學內容
小學時期的學生總是會想要探究新鮮事物,他們的好奇心旺盛,教師理應遵循他們這一階段的性格特點,創設趣味性強的教學內容。而要想創設出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除了要求教師吸取其他成功教學的經驗,還要求教師能夠及時與本班學生進行溝通,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設計出符合本班學生興趣的獨特教學內容。如,教學《圖形的運動(三)》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愛玩,喜歡春游的年齡特點,出示風車運動的視頻,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幫助他們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狀態。
(三)設計高效的課堂提問
課堂的高效提問需要教師把握住問的“度”,教師提出的問題既要符合學生興趣,又能適度激活學生思維。以《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為例,教師可以先結合課堂幫助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分數的計算方法并能夠迅速準確地進行口算和筆算,以此提高學生計算能力。高效的課堂提問既能幫助學生輕松掌握本章學習的重點,又能幫助學生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
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尊重學生成長規律,進行層次分明且幽默風趣的教學。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就會增強其學習效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淑紅.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2]趙艷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J].黑龍江科學,2019,1023:118-119.
[3]葛芳.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