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現代教育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慢慢被時代將淘汰,一些新的教育思想逐漸涌入高中地理教學的課堂,所以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而且脫穎而出,倍受教師和同學們的青睞。通過情境體驗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和教師得到雙贏,最多限度調動了學生地理學習的熱情,提高了地理教學的課堂效率,如果讓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走進高中地理教學的課堂,將會使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融合生活與地理學科的相互聯系,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高中地理;應用研究;教學模式
高中是學生走向大學的最后一道門檻,所以家長和社會都對學生高中的學生生活特別重視,尤其在新課改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對高中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為學生創造良好環境,把學生眼球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在溫馨的環境中自由獲取地理知識。情境體驗式教學要求在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為核心,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中實現全面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指引學生可以在情境中對抽象、枯燥的知識實施探索。高中地理涉及到的知識點相對比較繁多,同時內容也愈發瑣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覺十分困難,學習積極性不高。而情景體驗式教學的應用,可以在極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助于課堂教學質量提升。
1.創設生活化情境
高中地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要注重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指引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對地理知識展開分析、探索。同時高中地理教師也需要注重對地理教材進行整合,明確教學重難點,整體把握地理知識框架,指引學生可以構建完善、系統的地理知識體系。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水資源的重要性,并指引學生意識到水資源是人類生存的必須物質,是任何資源都無法代替的,而在實際中,有很多地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水資源緊缺問題,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資源污染問題也逐漸加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人類身體健康。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設置一些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水資源?可利用水資源具有什么特點?該如何合理的利用水資源?提一些節約水資源的措施等。通過生活化問題的設置,可以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還能讓學生樹立節約水資源的良好意識。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使學生可以在思考、探索中提高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2.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
對高中生來說,他們面臨著高考的考驗,日常學習壓力很大,在學習過程中極容易出現煩躁、焦慮等不良心理,鑒于此,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需要注重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可以積極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地理學科雖然具有一定復雜性,甚至還有的內容要求學生讀圖、繪圖,對讀圖能力相對比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面對這些問題很容易退縮,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創設良好情境來調動學生欲望。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置一些趣味化環節,組織學生開展地理故事、拼圖大賽等活動,讓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讀圖技能,同時也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此外,趣味化活動的開展還能幫助學生更加輕松的學習知識,強化了學生與人溝通能力,而學生在趣味體驗中,也會通過與人溝通發現自身的不足,并針對性彌補,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地理學習效果,強化了高中地理教學質量。
3.深度開發課程資源
高中地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要特別注重,不僅要講解教材中的知識,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多接觸一些課外資源,并注重對各種地理資源進行整合優化,以此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點開發、實用性比較強的地理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地理素養的提升。如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學校周圍進行仔細觀察,了解學校所處區域的氣候、土壤,并掌握學校周圍的服務業、工業等發展狀況,針對影響這些產業發展的因素,提出相對應的建議。由于這些內容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激烈討論中可以全面提高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教學,將抽象的地理概念形象化的展示出來,有助于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良好結合,這對于學生綜合發展有極大幫助。
4.開展實體驗活動
高中地理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時,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及學生發展需求,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實驗情境,指引學生在實驗中充分理解地理知識,并強化學生的體驗,促進學生學習質量提升。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冰山現象”的小實驗,讓學生能對相應的知識有深入理解。又如教師在講解“季風”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具體的實驗幫助學生理解,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關好教師門窗,然后點燃兩根衛生香,香燃燒的煙垂直向上,然后在香的兩側,分別放置一個電爐、冰塊,兩者與香的距離相同,電爐需保持5min運行。在此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觀察香燃燒煙的變化情況,隨后教師改變一下電爐與冰塊的位置,并讓學生再次對煙的變化進行觀察。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香的煙總是朝著電爐方向飄,在此基礎上,教師將季風成因講解給學生,加深學生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網絡手段,來查找更多關于季風的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彌補學生學習中的不足,促使學生可以構建系統的知識框架。
總結:綜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要靈活的應用情境體驗式教學手段,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發揮自身個性,促進自身綜合發展。因此,在實踐教學中,高中地理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合理的創設情境,強化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張宏泉.情境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年19期
[2]王福秋,白志艷.高中地理教學中情境體驗式教學的應用分析[J].科學中國人,2017年14期
[3]董澤潤.淺談體驗式的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年21期
[4]賴智華.情境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6年11期
作者簡介:孫英年,1986年10月出生,本科學歷,一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地理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