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編輯工作需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專業技能,但編輯,尤其是期刊編輯乃至新媒體編輯,只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不夠,因為在行業細分又細化的今天,更需要合作精神的加持。只有團結合作,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取長補短,才能盡一人之力,舉眾人所長,成就事情和事業。
關鍵詞:合作;期刊編輯;編輯力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7-0186-02
一、合作符合期刊工作的屬性和要求
在互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更加重視從業人員的團結合作精神。強調合作精神不但是為人素質、職業素質的要求,更是社會發展從未缺失的重要一環。這是因為在社會分工越加細化的今天,依靠個體的力量很難再有更大的作為。尤其是期刊社,因為共同的工作任務需要,一本或幾本雜志,僅就編輯來說,往往需要不同的人員分工合作,發揮各自的主體性,承擔不同的欄目任務,把不同的思想風格和語言特色文章統構成形散神不散,既有個性又符合辦刊宗旨,目標任務一致的刊物。并且還需要策劃、宣傳、發行,以及辦公室、財務室等部門的通力協作。所以我們強調,編輯者、出版者,亦是修養者。有學者認為:“要求編輯人員具有較強的合作意識,既是學報編輯工作的客觀需要,也是編輯出版高質量學報的主觀要求。這是因為在編輯活動的實踐中,編輯人員總是從自己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文化知識水平等方面出發,認識選擇編輯客體并進行理論思考。而在學報編輯工作中,必須要求編輯的個人立場、觀點及其選擇結果與學報整體目標相一致,要與學報整體利益相一致。”[1]
強調合作意識,強調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符,要求遵守集體規則,體現在學報編輯的身上,也體現在期刊編輯等人的身上。一本期刊的編輯出版,離不開前期選題策劃、中期組稿安排和稿件編輯修改,乃至后期的審讀、制作、排版、校對,以至印刷成書發行。從策劃到出版發行送達讀者手里,每個環節都需要不同的人來操持,涉及的環節之多比圖書編輯工作工程更為復雜,需要集體的合作力量,既按出版計劃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更要精心合作,及時溝通,及時調整,達到既獨立編輯,又注意微調,步調一致,才能使精美的雜志呈現在讀者面前。在這一系列編輯出版環節中,每一個環節都容不得拖延和疏漏,每個編輯主體都需在發揮其聰明才智的基礎上,勤于溝通交流,善于接納傾聽,甚至在出版之后還要勇于接受讀者質疑,虛懷若谷,聽得進領導和同人的不同意見,經得起指責。這說的都是工作流程,其實哪一項不是為人之道、為人之德?馬克思有一個觀點認為:“人是社會的人,人的本質從其現實性來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離開社會,個人不能存在和發展,人的社會性需要只有通過人際關系才能獲得滿足。”[2]期刊編輯尤其如此。
二、合作是辦刊主旨統一性的要求
每個編輯個體都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同處于一個期刊集體中,而期刊的出版屬性必然要求不同編輯的不同社會屬性歸于同一出版屬性之中,各人的主體特色必然要歸服于出版宗旨,以構成共同完成編輯實踐的基本物,達成出版物——期刊的順利出版。可以說,尤其是期刊,其優秀與否,其順利出版過程,無不是編輯創造性勞動成果,更是集體合作的結果,是多重復雜的各種關系的聯結與組合。孤立的編輯個體無法完成對客體即加工的精神文化產品的順利改造。如果阻斷編輯個體與其他合作者的聯系,人類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與消費的鏈條就會斷裂開來。圖書編輯、報紙編輯、新聞記者,乃至更多精神文化產品的創造者和改造者均是如此。換句話說,期刊編輯的合作屬性雖然不像鏈條那樣有具象性,斷一環而整條鏈條嘩然落地,但它卻是個人主體行為施用于諸多其他個體主體行為中,通過共同完成出版物最后呈現出來。編輯的過程在出版物出版之前,大多具有隱形性質,處處影響編輯工作的進行。我們經常看到、聽到的是,有的編輯有好的構思,策劃了好的選題,但合作不順,在整個編輯出版環節中達不到優化組合,結果本來優秀的創意設計難以以最優秀的精神文化產品形式呈現給讀者。這個遺憾在出版界和其他行業也是屢見不鮮。
有人常說,現在是個倍加孤獨的時代。孤獨在哪里呢?傳播媒介的發達,人們依靠智能手機和電腦便可人機對話,不論認識的還是不熟悉的,都可以在虛擬世界成為好友,聊天交流,傳遞情思感覺也不必非要面對面,一部手機或電腦就能即時獲取豐富的資料信息,人與人的交往似乎借助人機互動形式就能實現。實質上,現代人越來越缺的恰恰是面對面的溫情和讓萬維空間里的所謂精神交互心心相印,更需要思想和情感的交融和碰撞。信息傳達出的語言是生冷的、機械的,只是執行命令的程序,碎片化的信息,甚至是經過修飾的交流程序和代碼,掩蓋著很多人心里真正的情感交融。強調編輯出版工作的合作精神,除了是期刊工作性質使然外,也是始終保持為人之道、為人之德。編輯始終要記住,任何時候,人與人的交往不僅是各種關系的遞進,更應該是情感的交融和深入,創新精神文化產品,需要人的思想常常在與他人的互相碰撞中才能激濺出耀眼的火花。任何人的實踐都不是也不能孤立起來,人們的實踐活動從來就是在與人不斷交往中進行的,想與人、與社會隔斷聯系的想法是虛妄不可存在的。在行業分工越來越走向專業化、精細化之路時,人與人的聯結更加密不可分。任何一本期刊,任何一個集體,個人的戲份再多也只是一個點。只有求同存異,鼎力合作,無數個熠熠的、小的閃光點才能構成一個亮點。
三、合作的品質能轉化為強大的編輯力
人的品格具有普遍性,優秀的、高尚的品格是人類中的先進分子共同具備的。品格也“被視為個人和民族的力量源泉,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動力之一”。[3]能聽取不同的意見,容許他人質疑,敢于正視自己的不完善、不成熟,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場思考,放棄自我,虛心改變自己,不固執己見,才有機會逐漸成長為有思想、有品質的優秀編輯出版人。“策劃編輯和文字編輯通過提高自身的素養減少沖突,這是非常好的方法。從自身的素質做起,將兩者的問題都能夠通過自身的素養化解,這有利于幫助策劃編輯和文字編輯形成較好的合作關系,并將這種合作帶到實際的工作中,幫助策劃編輯和文字編輯共同把圖書策劃、出版、發行工作做好,實現出版社工作的利益最大化,這是有益于雙方的事情。”[4]由于合作存在于整個編輯出版的每一個環節中,編輯出版人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獨行俠”。當前,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往以文字案頭工作為主的編輯的職業定位呈現出多角色、流變的且日益模糊的態勢,但從事編輯工作的人,其主體一人仍是具體的、生動的,有能動性的,人的屬性不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發生改變。所以,編輯要遵從職業角色及交往準則,與形形色色的人共事、打交道,不論是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
在我國市場經濟學中,有一種“龜兔雙贏理論”,龜兔合作,二者既競爭又發揮各自所長,互相合作,合理競爭,在合理競爭中達到雙贏,能夠增強團隊的核心競爭力。確實如此,現代書刊和電子產品、數字出版過程中的接收、篩選、錄入、加工、技術支持,以及宣傳、印刷、發行、傳播,沒有合作,個人力量是難以支撐整個出版流程的。有論者認為:合作“強調編輯團隊成員間持續的相互配合與支持,以建立合作中競爭的團隊,其實質和核心是信任”。合作、接納、包容、信任,這涉及方方面面復雜的有形和無形的因素,涉及人的關系的,牽涉人的物件使用的,不一種種,恐怕唯有篤定修行、修為、修德,才能達到雖“為他人作嫁衣裳”,而合作之誠入于心、達于理,從而如魚得水,縱橫捭闔的得意境界。做事離不開做人。
四、結語
先哲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5]做新時代的出版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秉德而執正義,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精品,是新聞出版工作者的職責所在,也是道義所在。合作精神,讓編輯力倍增。
參考文獻:
[1] 杜進富.試論學報編輯的合作意識[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2(6):91-93.
[2] 丁菁.論合作能力的培養及其重要性[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0,20(3):105-106.
[3] 張福平,劉西林,鄒琳.論編輯品格[J].編輯之友,2003(02):43.
[4] 闞濟存.策劃編輯和文字編輯的合作與分工[J].傳播與版權,2017(02):67-68.
[5] 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0:56-57.
作者簡介:馮永平(1963—),男,黑龍江人,研究生,碩士,副編審,編輯,研究方向:編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