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亮
摘 要:學困生是各個學科教師都無法避免的群體,高中數學更是如何.隨著新課程改革全面滲透,讓每個層次學生均能獲得發展是教師普遍共識.數學教師應結合學科特點和學困生心理培養其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困生;學習興趣;策略
高中數學是對初中數學的深化,其難度和知識量自然而然有所增加,更體現較強的知識系統性和連貫性特點.部分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因各種因素無法緊跟教師教學步驟,成為學困生.高中數學教師應結合學困生心理特征多方面轉變其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一、做好課堂導入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材每個章節前的引言都在于讓學生了解即將所學知識內容和結構,部分章節引言還為閱讀者展現知識背景、數學思想方法形成以及發展過程.數學來源于社會生活,與人們現實生活有著緊密聯系.例如在學習概率知識時,高中數學教師就可借助以下案例,首先案例1帕斯卡斷案;概率研究的目標即不確定現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會遇到某件事發生可能性大小等問題.事實上,最早引起數學家思考概率問題的事件來自賭博輸贏問題.相傳在17世紀中葉的德國,有個貴公子和堵友約定向上拋擲一枚硬幣,如果正面朝上,那么貴公子得1分,反面朝上則堵友得1分,誰先積累到10分誰為勝利.經過數局后,貴公子共得了8分,堵友得了7分,但因不可抗拒因素導致比賽中斷,問該如何分配賭注.兩個人邀請數學家對此作出公平的裁判,而這位數學家則從中發現概率.當前概率知識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作為章節引入則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來自社會生活,因而從被動學習狀態轉為主動學習,增強知識應用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有效激發學生潛在探索求知欲望,不僅掌握數學知識,還受到數學思想、精神和方法等多方面熏陶,每個數學結論都體現數學家們敢于創造和探究的精神,將數學文化和教學相結合可以淋漓盡致地發揮數學文化教育功能,達到教書育人目的.
二、創設生活情境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更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可以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當中,達到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育目的,更能調動學困生參與數學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函數一課為例,函數是讓大部分學生感到困難的知識點,因為該章節知識內容復雜且涵蓋多種形式,例如對數函數,指數函數,反函數等.如果數學教師運用的教學方式單一枯燥,必然會加劇學生學習的煩躁感,逐漸喪失學習數學自信心,降低學習效率.對此,高中數學教師可先深入了解學生日常生活興趣愛好和生活環境,從中發現學困生十分喜歡網球、乒乓球、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教師在教學中就結合此興趣愛好提出問題:“大家知道球類運動軌跡有何特征嗎?通過哪種方式可以深入且具體地研究其運動軌跡?”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引導下逐漸形成函數思維并將函數思想和球類運動軌跡相結合,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高中數學不同于小學、初中階段教學,該階段教學注重構建數學思想,引導學生形成數學意識,提高數學學習和知識應用能力.如果高中數學教師想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要引導學生從思想層面接受和喜歡數學,并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科在日常生活中重要性,由此一來才能深入學習知識.再以《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一課為例,教師就為學生列出生活中蓋房子時的吊線案例,讓學生思考建筑工人運用吊線目的.學生經討論后和教師引導后得知,運用吊線目的在于檢測墻角線是否垂直于地面,并借此判斷所砌墻體是否和規范要求相符.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適當鼓勵學生,提升學生學習數學自信心,當學生得到教師的肯定和鼓勵后就會從情感層面理解和掌握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知識嗎.為了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數學教師可讓學生自主歸納總結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概念,讓學生通過自己對知識的認知和語言構建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概念,更讓學生從思想層面認識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習效率.
三、合理設置問題
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現代教師應摒棄傳統灌輸式教學理念和方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和空間.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則扮演引導者和組織者角色,明確學生學習需求,增進對學習的了解,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課堂問題是常見教學方式,結合所學內容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技巧,激發學生潛在探究問題欲望,使學生在探索知識中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例如在講解概率知識時,教師就引入諺語作為問題,即“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那么到底能不能頂得上呢?如果諸葛亮能解答出問題的概率為0.8,三個臭皮匠解出問題的概率分別為0.5,0.45以及0.4,至少有一個人解出問題的概率和諸葛亮解出問題的概率相比誰的更大?”學困生在這個耳熟能詳的諺語中有效調動學習興趣,并深入掌握概率知識.此外數學教師還可借助懸念設置問題,雖然高中生年齡有所增長,但仍然對感興趣的事物充滿好奇,教師在教學中就可緊抓學生這一心理特征設置問題,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探索數學知識欲望.再以“對數”一課為例,教師拿出一張白紙為學生講解到其厚度為0.083毫米,如果對折3次,其厚度則不足1毫米,對折30次,厚度則為多少?當學生陷入思考后,數學教師可補充到,經縝密計算,如果對折30次,這張紙的厚度將超過10座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學生聽到后瞬間產生質疑,此時數學教師就可順勢引入對數概念,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學困生是班級重要組成,需要教師給予高度重視.尤其數學學科知識較為抽象和復雜,一旦沒有合理指導學困生,必然會降低學困生學習自信心.教師應從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消除學困生自卑心理,提高進取心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佚名.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困生學習興趣的方法[J].中學教學參考,2018(24):53-54.
[2]徐婧婧.高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的有效策略探析[J].數學教學通訊, 2018(6):61-62.
[3]鄧明揚.如何提高學困生數學學習成績[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5):44.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