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



摘 要:每部電影都是歷史的縮影,描繪著社會生活,鐫刻著時代烙印,凝聚著一代又一代電影人的智慧和汗水。紅色電影作為電影的一種類別,肩負著傳承高尚文化、歌詠英雄人物、弘揚主旋律等使命。影視類高校的實踐教學體系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品析各個年代的紅色電影,指導學生創作弘揚主旋律的影視作品,對學生進行專業素養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讓紅色電影的精神價值進入課堂、進入片場、進入學生的頭腦中。
關鍵詞:紅色電影;思政教育;實踐體系;片場教學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2014年10月15日,習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談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等五個問題,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電影是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產業的發展深深影響著文化的傳承與前行。紅色電影以其鮮明的特征、豐富的內涵、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成為電影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18年9月10日,習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到“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1],紅色電影在影視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 紅色電影的價值內涵
紅色電影是指那些抒發愛國情感、蘊含革命精神、歌頌英雄人物、弘揚主流精神的電影。1942年5月,毛澤東同志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后,一大批文藝作品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出來,此時紅色電影處于一個蓬勃發展期,銀幕上出現了《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平原游擊隊》《鐵道游擊隊》《洪湖赤衛隊》《紅色娘子軍》《烈火中永生》《野火春風斗古城》等家喻戶曉的作品(見圖1)。正如彭吉象所言,“中國電影的美學風格在建國后發生了引人注目的嬗變,由于影片題材及主題大幅度轉向‘歌頌倔強的、叱咤風云的和革命的無產者’,銀幕上出現了中國影壇此前鮮見的一種‘崇高壯美’的審美形態”[2]。
進入21世紀,一批新的紅色電影逐漸上映,如《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戰狼》等,這些作品帶領觀眾重溫了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讓更多的年輕人去解讀、去領悟紅色電影的精神內核。
紅色電影之所以成為經典,一方面是作品本身思想深遠、制作精良,傳遞著藝術價值;另一方面是創作過程凝聚了無數藝術家的辛勤付出,傳承著職業精神。
在影視職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編創紅色劇本、翻拍紅色經典、創作紅色電影,將思想政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理念融入到實踐教學的全過程和影視創作的全流程中,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2 紅色電影融入人才培養的理念思維
紅色電影融入人才培養需要解決“如何在教學實踐中真正吸取紅色電影的精神養分”的問題。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解決如何選擇紅色電影教學片例、如何引導學生從紅色電影中吸納精神內核和專業技能、如何傳承各工種的職業精神、如何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實踐創作等問題至關重要。
2.1 紅色電影融入課堂教學
從國內外經典的紅色電影中,遴選一批思想意義深、藝術價值高、制作技術強的影片作為教學范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分析經典的紅色電影,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的教育,端正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波瀾壯闊的大型抗戰”主要以《老三戰》《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等電影為例,解讀了描寫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等大型抗戰歷史的電影;
“可歌可泣的民族抗戰”主要以《冰山上的來客》《嘎達梅林》《紅河谷》等電影為例,解讀了描寫中華各民族團結抗戰、國際合作抗戰等歷史的電影;
“舉足輕重的民間抗戰”主要以《平原游擊隊》《小兵張嘎》《紅色娘子軍》等電影為例,解讀了描寫軍民聯合抗戰、游擊力量、兒童抗戰等歷史的電影;
“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主要以《劉胡蘭》《周恩來》《錢學森》等電影為例,解讀了描寫革命先烈、英雄偉人、先進楷模等人物的電影;
“新時代的紅色電影”主要以《建國大業》《戰狼》《厲害了我的國》等電影為例,解讀了新時代還原歷史時刻、反映綜合國力、展現大國形象的電影。
2.2 紅色電影融入片場教學
從紅色電影的創作者中,遴選一批優秀的編劇、導演、演員、攝影師、剪輯師等藝術家作為創作標桿。在實踐創作過程中,教師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片場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的培養,助推學生的成長成才,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影視從業人員的精神傳承”主要是在實踐創作過程中,教師如何通過詮釋和傳授影視工作者的道德精神,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
“紅色電影作品的實踐創作”主要是學生通過改編中華傳統故事、翻拍紅色經典電影片段、飾演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等方式,在影視片場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擴展專業知識、培養職業精神。
“學生影視作品的評估診斷”主要是由專業教師和行業專家組建的考核小組,對學生的影視作品進行評估診斷,積累優秀成果、查找問題漏洞、提出修改建議。
“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進完善”主要是根據課堂教學和實踐創作的情況,總結紅色電影融入影視職業人才培養的成效和不足,對方法策略和實施方案進一步地完善,不斷提升育人機制內涵。
“新時代影視工作者的創作觀”主要是將紅色電影融入人才培養的理念推向影視產業,教育新時代的影視工作者如何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
通過以上做法,我們將思想政治、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到專業實踐之中,為學生樹立政治、思想、理想、信念等目標,以及個人基本素質、發展、成才等奮斗目標,著力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的人才,傳承職業精神,造福社會。
3 紅色電影融入人才培養的實施路徑
現結合具體的案例,闡述紅色電影融入專業教學的實施路徑。
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是一所以“影視”為特色的高職院校,開設的專業課緊密對接影視產業鏈。在影視制作專業群的課程體系中,有一門課程叫做《聯合作業實踐》,主要是聯合影視編導(編劇、導演等崗位)、攝影攝像技術(攝影、照明等崗位)、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剪輯、錄音等崗位)、影視表演(演員、配音等崗位)、人物形象設計(化妝、服裝等崗位)、舞臺美術設計(美術、道具等崗位)等專業進行劇組化實踐,在模擬的劇組里參與一部影視短片的編劇、導演、表演、攝影、化妝、后期剪輯等環節的工作,并獨立完成一部結構完整、敘事流暢的影視短片作品的課程。旨在訓練學生通過各專業間的配合與協作,通過理論知識的實踐化操作,培養獨立制作影視作品的專業能力。
這項改革由學校統一合作專業的教師提出,根據項目實施方案,所有參與聯合實踐的專業統一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重新確定課程開設的學期、上課時間。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及橫店的影視資源特點,分階段進行聯合實踐:
第一階段,《經典翻拍聯合實踐》(第二學期),要求不同專業的學生了解影視劇創作的全流程,教學內容側重于經典影視劇片段的模仿(見圖2),學習難度較低。2019年,學校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主題組織學生進行了《雞毛信》《小兵張嗄》《建國大業》等經典紅色電影的翻拍實踐,為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第二階段,《古裝劇聯合實踐》(第三學期),要求影視編導專業學生運用所學編劇知識獨立創作出一部20分鐘以內的古裝劇劇本,并能夠執導完成作品拍攝。攝影攝像技術專業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獨立完成作品的現場拍攝任務,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專業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完成作品的后期剪輯及特效制作,教學內容側重于以橫店影視城為主要拍攝場地的古裝劇拍攝實踐。眾多的拍攝基地為學生進行歷史題材影視劇的實踐創作提供條件。
第三階段,《畢業聯合實踐》(第五學期)教學目標設定最高,要求學生能夠在《古裝劇聯合實踐》學習基礎上高質量地完成編劇、導演、攝影、剪輯等學習任務。教學內容側重于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在校兩年期間所學專業知識完成一部制作精良的原創文學劇本影視劇情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將引導學生進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視作品創作。
這樣的方式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來了更多高質量影視作品。在“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理念下,學生的作品紛紛在浙江省一類技能競賽和國內二三類賽事中獲獎。學校也與本地的影視公司簽訂緊密型校企合作協議,讓企業的技術骨干、專業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參與到課程的教學中,一起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和業務素養,助推學生的成長成才。
這些成果得到了浙江網絡廣播電視臺、浙江教育報等多家媒體的關注。2017年3月27日,浙江教育報以《小劇組:一場就業的排演——橫店影視職業學院跨專業聯合實踐小記》為題對《聯合作業實踐》課程進行了報道,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見圖3)。
4 紅色電影融入人才培養的前景展望
通過讓紅色電影融入人才培養體系,我們力圖打造專業學習的“紅色課堂”,不僅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操守,更要樹立學生的思想信念和道德規范,為社會輸送高素質應用型影視人才。在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挖掘紅色電影的精神價值,從以下方面提煉成果:
第一是形成一套完善的課程思政體系。除《聯合作業實踐》這種綜合實訓的課程外,我們還將從各專業的專業核心課、專業基礎課中遴選課程進行思政設計,普及紅色經典電影的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職業素養。
第二是建設一個豐富的教學資源平臺。從學生的經典翻拍、古裝實踐、自主創作的影視作品中,篩選出高質量的紅色題材影視作品匯編成冊。還將研發相關的新形態教材、在線開放課程等,建設成一個豐富的教學資源庫,用于實踐教學、成果推廣、社會培訓等方面。
第三是攻克一些高級的科研課題項目。紅色電影不僅可以用于影視類專業相關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它本身的價值也可以讓研究者從思想政治、黨建歷史、電影藝術等方面進行相關科研課題的探索,可以培育一些高級別的課題項目。
第四是孵化一批優質的師生藝術作品。通過對紅色電影的理論研究和藝術實踐,我們將引導師生進行藝術創作,孵化出制作精良、思想深遠、積極向上的影視作品參加競賽并推廣宣傳,不斷打造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第五是培養一群優秀的影視制作人才。通過紅色電影的教育,我們讓學生了解那些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的經典作品,不斷傳承一代影視工作者的職業精神,從而為新時代培養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影視工作者。
每一個時代的電影都是一個縮影、一次回眸,刻畫出一幅幅形象生動的社會畫卷,凝聚著一代又一代文藝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新時代的紅色電影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反映了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奮勇拼搏的時代精神,也描摹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新時代,影視教育者應當堅守教育的初心,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社會培育更多更優秀的影視人才。影視從業人員也應當在黨的領導下,傳播正確的思想,弘揚工匠精神,制作出優質的影視作品,為中國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彭吉象.影視鑒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