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雙



【摘要】目的:對早發2型糖尿病臨床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方法:回顧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間428例糖尿病患者數據資料,通過對比數據資料分析出早發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與相關危險因素。結果:兩組患者SBP、DBP、FPG、TG、TC、性別數據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患者年齡、BMI、合并高血壓、高血壓家族史、腎臟損害數據資料比較差異顯著P<0.05。經Logistic回歸分析證實,BMI、糖尿病家族史是引起早發2型糖尿病主要危險因素。結論:早發2型糖尿病患者極易發生腎臟損害,超重與糖尿病家族遺傳史是引起早發2型糖尿病主要危險因素。
【關鍵詞】早發2型糖尿病;臨床特點;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5-0-01
糖尿病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其發病率不僅呈上升趨勢,更呈年輕化趨勢,尤其是早發2型糖尿病,疾病最大特點為發病年齡小[1]。早發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基礎是胰島β細胞功能降低、胰島素抵抗,以往對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進行研究時主要是針對遲發2型糖尿病,對于早發2型糖尿病的研究較少,目前早發2型糖尿病受到了醫學關注,發現早發2型糖尿病有著更嚴重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胰島素敏感性低等,且病程極短。糖尿病最大危害為并發癥,對正常生活、工作造成影響極大。此次研究主要分析早發2型糖尿病臨床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下文為具體報告。
1研究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間428例糖尿病患者數據資料,均符合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并排除患有嚴重器質性病變患者。
1.2方法
根據發病年齡將428例糖尿病患者分為早發組(181例,年齡低于40歲)與遲發組(247例,年齡超過41歲),比較兩組患者相關資料,包括家族史、年齡、TG、合并高血壓等。
1.3統計學應用
將此次研究所得數據納入到SPSS19.0軟件中,使用(n,%)及(x±s)代表,分別進行x2和t檢驗,當結果P<0.05時說明兩組患者的各項數據差異顯著。
2結果
2.1不同組患者基礎資料對比
兩組患者SBP、DBP、FPG、TG、TC、性別數據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患者年齡、BMI、合并高血壓、高血壓家族史、腎臟損害數據資料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表2。
2.2早發2型糖尿病危險因素分析
經Logistic回歸分析證實,BMI、糖尿病家族史是引起早發2型糖尿病主要危險因素。見表3。
3討論
2型糖尿病是因胰島素抵抗、胰島β細胞分泌缺陷所引起的一種高糖血癥進行性代謝性疾病,伴隨著2型糖尿病發病年齡的提前,導致早發2型糖尿病暴露時間較多,隨之患者并發癥發生幾率也提升。
在此次研究中,78.4%的早發2型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可見早發2型糖尿病遺傳傾向顯著。經過不斷研究,目前已經發現了200多種與早發2型糖尿病發生有關候選基因[2],可能影響著胰島素發作作用正常途徑、可能增加了個體對疾病易感性等,最終導致機體代謝功能紊亂,從而誘發疾病。此外肥胖也是導致早發2型糖尿病主要危險因素,同時也是引起胰島素抵抗主要因素,肥胖與胰島素抵抗相互產生影響,當BMI超過24kg/m2就可視為超重。在此研究中早發2型糖尿病患者有糖尿家族史、BMI均勻于遲發2型糖尿病患者,通過多因素Logistic也證實有糖尿病家族史、BMI是引起早發2型糖尿病主要危險因素。
腎小球電荷選擇性屏障損傷的主要標志蛋白為微量白蛋白,在沒有異常時大部分微量白蛋白是不會經過濾過膜,但是在電荷屏障被破壞或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有所增加時,微量白蛋白是可以通過濾過膜的,并隨尿液排出,也就是說檢測微量白蛋白可反映出腎臟受損害程度。遲發組腎臟損害占20.3%,而早發組腎臟損害占37.1%,可見早發2型糖尿病患者腎臟極易被損害。
綜上所述,早發2型糖尿病患者極易發生腎臟損害,超重與糖尿病家族遺傳史是引起早發2型糖尿病主要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吳疆.早發2型糖尿病臨床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74):66.
[2]趙萍.初診青年2型糖尿病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醫學信息,2019,32(16):102-104.
作者單位:南京市江寧醫院,江蘇南京? 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