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對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對于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來說,中華民族本體就是一個十分豐富的文化寶盒,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滲入。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引導者,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基于此,本文以小學美術課為例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方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美術;藝術教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小學美術是集審美教育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于一身的文化氣質十分突出的一門課程。小學階段美術課程的安排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進行作品鑒賞,從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小學生文化底蘊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準確把握教學機會,找到切入點適時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滲透進去,提升小學美術的文化品質。
一、以小學美術教學為載體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國十分珍貴的一種文化資源,代表著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也是我國文化歷史漫長發展歷程的重要體現。在小學美術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現階段新課程標準改革對美術教學提出的要求,也是國家重視中華民族文化傳承背景下的必然結果。其次,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實現,將傳統文化教育與課堂教育相結合是有效性較高的一種措施。在全球文化多樣化的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難免會承受一定的外來壓力和沖擊,需要找到新的發展方式提升傳統文化的生存空間,傳統文化發揚與美術教學融合的教學方式十分有必要。基于此,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大勢所趨。
二、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具體措施
(一)營造傳統文化教學環境,刺激學生學習興趣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語數外等主要學科的教學,對于傳統文化的滲透、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并不是十分關注。要想將傳統文化與美術課堂融合起來,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是十分合理的,也是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教學改革的首選方案。美術課堂種情景教學的開展有助于學生快速進入作者的創作情境,身臨其境感受作者的創作過程與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個人素養及內涵會逐步沉淀下來。針對學生設計的作品,教師可在多媒體設備上建立專屬于本班學生的收藏庫,將設計理念新穎,傳統文化元素突出的作品收錄進去,通過激發學生好勝心的方式逐步增強傳統文化與美術教學的契合程度。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注重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與多媒體應用技術的提升,最大程度上為學生創造更加真實、具體的教學情境。
(二)以傳統文化故事為例,引發學生共鳴
每一個傳統文化的背后幾乎都有一段令人動容的故事,教師可以傳統文化故事為教學素材利用各種途徑為學生展示出來。其中最符合小學生心理及精神需求,同時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一種就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借助古代書畫名人,增強小學美術教學的傳統氣息。
相對于其他階段的學生而言,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更加活潑,逆反心理也比較明顯。在此情況下,教師繼續堅持傳統教學方式很容易消耗學生的學習耐性,不僅美術課堂教學質量受到影響,傳承傳統文化的目標也不能實現。古代書畫名人的作品相對來說說服力更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指導作用。
唐伯虎是古代名人的杰出代表,他自小家境貧寒,但十分用功,憑借個人努力最終成為蘇州“四大才子”之一。作為明朝畫家的典型代表人物在美術課堂教學方面十分具有教育意義。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更是人人皆知,因此以唐伯虎這一歷史名人為入手點開展教學活動對于小學生來說更具趣味性,學生對于唐伯虎等人的鑒賞也會更具感情色彩。
(三)開展相關主題的傳統文化活動,在踐行中領悟傳統文化魅力
小學美術課程表面上來看是傳播美術相關的理論知識,實質上美術課程的實踐性更強。因此,要想真正通過小學美術教育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首先需要加強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近距離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的個人修養與情操也會得以提升。書畫實踐等相關主題傳統文化活動的開展,能夠刺激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提升。從另一層面來說,任何文化的滲透大多需要書本知識向實踐轉移。
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美術學科的人性化程度更強,在教學過程中,人文素養的體現十分明顯。作為教師應充分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美術學科的人文特質,增強傳統文化與美術教育的融合程度。傳統節日是開展主題活動的不錯選擇,教師可以對不同時期節日背景下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進行展示,或者鼓勵學生進行個人收藏藝術品的分享。在節日的氛圍下,這些藝術作品所展現出的文化神韻勢必更高。此外,教師還可以輔助學生進行藝術品創作,一方面通過作品設計將學生的思維特征及藝術鑒賞能力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另一方面在設計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結束語:綜上所述,美術教學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教學,美術教學的學習方式注重在觀察,想象,動手。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需要教師對教學方式進行適當創新。由于小學美術的連貫性較低,為了更好的傳承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將同一類別的章節分類串聯起來,將具有對比性的教學課時分為一組,同時選取特點鮮明、風格差異較大的主題作品,讓學生能夠清清楚楚的感受到兩者之間的差異。或者以學生自己設計的藝術品為美術課堂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們親身體驗不同的物品通過自己的想象與設計產生的實質性差異。此外,網絡平臺的運用也是在美術課堂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積極與其他高校的一線教學保持溝通,互相討論,不斷吸收其他學校在傳統文化傳承與美術教學融合方面的教學經驗,更好的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體驗傳統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張麗潔.小學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4):84-85.
[2]周冰.探索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有效途徑[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20(02):124-127.
(海南省瓊中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