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佩琳



摘 要:網約車市場應有與之相匹配的新監管框架,本文以雙重監管為基礎,構建網約車行業中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了影響網約車市場發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政府管理部門應簡政放權平臺企業、完善平臺企業連帶責任制度、開辟網約車新準入機制等建議。
關鍵詞:網約車市場;演化博弈;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F572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網約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網約車違規運營、網約車公司監管不到位、管理部門執法能力不足等問題暴露出來,這使得網約車管理問題逐漸成為一個突出的交通問題。不少學者對其進行研究,通過對比國內外網約車經營模式,張暢等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網約車監管路徑選擇[1]。有學者[2-3]發現平臺企業協調市場參與者的行為能實現市場監管。有學者[4-5]對平臺經濟監管中的參與方進行了梳理,考慮平臺企業在監管架構中的重要作用。前人未能考慮網約車平臺在市場監管中所起到的主導作用,阻礙了網約車市場的良性發展。故本文以政府和平臺雙重監管的架構為基礎,實施“政府監管平臺企業,平臺企業監管市場”的雙重監管體系,充分發揮平臺企業對市場的監管作用,維持網約車市場良性發展。
1 模型構建
管理部門監管網約車和網約車公司,策略集為X={完全監管,不監管},比例為x和1-x;平臺管理網約車,并接受管理部門的監督,選擇“嚴格管理”和“消極管理”策略的概率分別為y和1?y;駕駛員負責網約車實際運營,策略集為Z={違規運營,遵規運營},比例為z和1-z。管理部門在采取“嚴格監管”策略時的收益和成本分別為和;管理部門對平臺嚴格管理的獎勵收益為,平臺消極管理罰款為;當管理部門未監管時,駕駛員若違規運營,則部門受到聲譽損失。網約車公司嚴格管理駕駛員的收益為,成本為,若未發現駕駛員違規操作,則對其獎勵,反之罰款,此外,對違規運營的駕駛員采取強制性“封號”措施會導致平臺的網約車供應量降低,給平臺運營帶來一定的風險成本。網約車合規運營收益和成本為和,選擇違規策略的額外收益為??山⑹找婢仃嚕?/p>
由矩陣知平臺在選擇“嚴格管理”及“消極管理”策略的期望收益、和平均期望收益Ur為:
同理駕駛員和管理部門的平均期望收益為:
各利益方期望收益最大時有一階導數為0,對期望收益進行求導得方程組:
2 均衡分析
對方程組求解發現均衡結果較為復雜,難以直接分析各個因素變化對主體策略選擇的影響。故固定其中一個主體,探討另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由方程組知管理部門監管概率跟平臺對駕駛員遵規運營的獎勵、網約車公司嚴格監管獲得的收益和花費的成本及管理部門對平臺的獎懲有關。對、求解偏導數,發現管理部門對平臺獎懲過大時,政府的過于監管導致市場不平衡發展;對求偏導,管理部門對平臺消極管理的罰款越輕,平臺越不容易注重嚴格管理,駕駛員就越容易發生違規運營行為,管理部門為了維護社會穩定,樹立公信力,因此嚴格監管的可能性越大。對求解偏導數有隨增大而增大,即網約車公司嚴格監管花費的成本越大,嚴格監管的概率越低,從而駕駛員違規的可能性越大,越容易引起社會不穩定,為維護社會穩定,樹立政府公信力,管理部門嚴格監管的概率就越大。對求偏導,隨增大而增大,平臺對駕駛員遵規運營獎勵越高,駕駛員遵規運營的概率越大,出行者滿意出行度和社會效應越好,管理部門監管積極性越高。
由方程組知網約車平臺嚴格管理的概率跟平臺對駕駛員的獎懲程度、駕駛員合規運營的成本及違規運營獲得的額外收益、政府監管概率、管理部門監管收益及成本、部門聲譽損失有關。對、求偏導數,、越大,越大,表示當駕駛員合規運營的成本或違規時的收益越高時,駕駛員越容易違規運營,出現無證駕駛等現象,平臺在政府的監管下,為維護市場秩序,維持自身企業健康發展,嚴格管理的概率增加。由對和求偏導知和越大,則越大,管理部門嚴格監管的收益越大及不監管的損失越嚴重時,越能增加部門監管的積極性,從而平臺嚴格管理的可能性增加,說明政府必須對平臺企業進行監管,平臺企業才能夠充分發揮監管作用,市場才能健康發展。對求偏導,管理部門監管越嚴格,平臺嚴格監管的概率越小,這說明政府應簡政放權,讓平臺實現自我管理。對、求偏導,發現當平臺對駕駛員獎懲越大時,平臺的風險增加且總收益減小,平臺的逐利特性導致管理積極性下降,這說明平臺可降低駕駛員的準入機制。對求偏導數,越大則越小,表示管理部門的監管成本越高,越容易降低管理部門對平臺檢查的積極性,從而平臺懈怠易消極管理。
3 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簡政放權平臺企業。建議政府本著“推進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的原則探索建立“政府管平臺,平臺管司機和車輛”的監管模式。第二,實行施加連帶責任制度。由于平臺逐利的特性,可能出現監管腐敗或松懈情況,使不符合規定的司機進入市場,因此政府要對平臺實施連帶責任,使平臺有動力去克服監管的局限性。最后,開辟網約車新準入機制。平臺和政府相關部門應在法律政策允許的空間內共同設計機制以適應市場,如適當放松對網約車司機考核的一些限定,使非全職的司機能夠在高峰時期接單,推動在上下班高峰時段的合乘,緩解交通擁堵。
參考文獻:
[1]羅清和,張暢,潘道遠.我國“約租車”規制研究——兼及國外經驗[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03):31-37.
[2]候登華.網約車規制路徑比較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06):96-103.
[3]汪旭暉,任曉雪.基于演化博弈的平臺電商信用監管機制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20,40(10):2617-2630.
[4]王勇,馮驊.平臺經濟的雙重監管:私人監管與公共監管[J].經濟學家,2017,29(11):73-80.
[5]姜寧.從網約車發展看政府管理模式創新[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6,29(05):83-84.